看看曾国潘如何用商业头脑打赢太平天国的

一提到曾国藩,大家就会想到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意思是说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诀窍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取巧,不投机,始终掌握战略主动,这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不过,仔细想想“结硬寨,打呆仗”这种打仗的方法其实是违背军事常识的。

一般来说,在战场上,攻守双方,心急的是进攻一方,防守一方反而不着急。为啥呢?因为攻城这事其实很危险。长时间攻不下来战略要点,会延误整个战场形势,更麻烦的是,敌方援兵随时可能赶到,自己被人反包围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到时候外面的援军往里攻,城内的守军冲出来,内外夹击,可就是大败啊。

看看曾国潘如何用商业头脑打赢太平天国的

也就是说,乐于“结硬寨,打呆仗”,不怕耗时间的,一般都是防守方,很少见到曾国藩这种进攻一方却要去“结硬寨,打呆仗”的。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怪异的战法呢?

说到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太平军其实在湘军之上。在几次硬碰硬的对决中,湘军都是惨败,以至于曾国藩屡次要自杀。

但湘军在一个方面明显优于太平军。实际上,说太平天国就败在这上面,也不夸张。

湘军的优势就是粮饷充足,太平天国却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粮饷供应系统,各军所需粮饷,要分头自筹,一旦进入战场,就不再有后勤补充。

这样的结果就是,两军一旦开仗,即使初期太平军凭借战斗力取得优势,也很难持久,战事一拖延,粮饷就供应不上,不管打赢打输,都要撤离。

湘军这边呢?却是粮饷源源不断运上来,暂时被打败,没关系,回去吃饱了明天接着打。所谓“屡败屡战”的背后,不仅有主帅的顽强意志,更重要的,是大兵们能按月领银子,天天吃饱饭。

实际上,即使在缺粮的情况下,太平军也有过不少顽强作战、继续坚守的例子。相比之下,湘军这边只要供应出现问题,立刻士气低落、纪律松懈。

有一次粮饷短缺,军中不得不喝粥度日,曾国荃急得团团转,说:“一月不破城,必成瓦解之势。”正因为粮饷极为重要,所以曾国藩对筹饷官绅大加赞扬,说他们的功劳不比前线的官兵小。

可见,湘军之胜,其实主要胜在经济上。而太平天国之败,主要也是败在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财政制度,停留在“游寇”状态。作为湘军主帅,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过人之处,在经济上,也是个理财高手。从湘军的成立、发展、壮大,到最终战胜太平军,解甲归田的整个过程中,曾国藩出色的经济才能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来,曾国藩的经济能力,也是被逼出来的。太平军来势凶猛,咸丰皇帝不得不允许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军队,可是钱肯定是没有的。

一方面清朝当时财政很紧张——长江下游的财赋区都已失陷,另一方面,鉴于明朝的历史教训,清廷不敢在国内加捐加税。对曾国藩组织军队,清廷是只给政策,钱,你自己想办法去吧。

正规国家拨款没有,曾国藩只好到处想办法筹钱。先是在湖南、四川等地向乡绅劝捐,找人家伸手要钱,口舌费了不少,但效果不大。有一次还惹了祸,一个大贪官的孙子找到曾国藩,说愿意捐钱,条件是给他爷爷翻案。

看看曾国潘如何用商业头脑打赢太平天国的

曾国藩明知那个贪官一点也不冤,但看在钱的份上,硬着头皮向朝廷上书,提请翻案。咸丰皇帝看了大怒,给了曾国藩一个“降二级留用”。四处讨钱不易,曾国藩又心生一计,向朝廷要了四千张空白监生资格,出售给湖南士绅。对士绅们来说,这种功名很有吸引力,“卖文凭”的钱解了湘军创立时的燃眉之急。

但这些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打仗还是要有稳定的收入。当时,湖南、江西等省的财政都很紧张,应付日常开支已经费劲,再供养湘军,实在为难。既然如此,曾国藩就上书朝廷,不给钱,那就再给个政策吧,让我开收“厘金”,朝廷同意了。

“厘金”就是收买路钱,在交通要道设上关卡,商人每过一道关卡,按货值缴纳1%(一厘)的税,所以称为“厘金”。1%看上去不多,但问题是每过一道关卡就是1%,过上一二十道,税也就缴了10%到20%了。

1861年,湘军攻克安庆,控制了长江水道,在水道上收厘金就更方便了,厘金成了湘军主要的军饷来源。

因为打仗急需钱,湘军收的厘金往往很重,五里一卡,十里一局,但大多数国内商人还是宁可走湘军控制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走其他地方,遇到了太平军,那就不是缴税的问题了,而是会被没收全部货物。

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厘金虽然在打败太平天国上作用巨大,不可替代,但也成为国内工商业的沉重负担,并且破坏了中央统一的财政制度,为后世各地军阀割据埋下了祸根。

曾国藩自己也深知厘金的危害,攻下南京以后就上书建议朝廷废除厘金,恢复对军队的正规拨款制度。不过,请神容易送神难。以清廷的弱势和财力,想让各地政府放弃这笔大收入,太难了。实际上,厘金制度此后长期延续,一直到1931年才由蒋介石宣布废除。

曾国藩的算盘能力,还不仅体现在筹款上,他在解散湘军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好的制度创新。要知道,军队平定了一场大乱,往往是另一场大乱的开始。

比如东汉末期的黄巾起义被剿灭,结果就招惹起袁绍曹操这样的军阀坐大。唐朝末年,朱温镇压了黄巢农民军,但随后顺手就把唐朝给结束了,自己当了皇帝。

看看曾国潘如何用商业头脑打赢太平天国的

曾国潘的故居

所以,太平天国被灭之后,其实清代朝廷的另一场危机也在萌芽中。因此,怎么裁撤曾国藩的湘军,就成了大难题。甚至可以说,裁军之难,不亚于当初的建军。

打了胜仗的军队,胃口变得很大,不让他们捞个盆满钵满,大兵们是不肯善罢甘休的。本来是手执武器、人见人怕的虎狼之兵,回家可就成了老百姓,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能捞尽捞。所以,裁撤军队往往需要花一大笔钱。

对这个难题,曾国藩也找到了高招。

第一招是让朝廷的户部出面担保,把拖欠湘军的军饷、应发的奖赏等等,转成20年的期票。退伍湘军凭此期票,20年内可以持续从地方政府领取本金和利息。这里面隐含的意思就是,20年内您要是造反闹事,这期票可就成废纸一张了。至于20年以后嘛,各位也就年事已高了,想造反想闹事也无能为力了,这是在时间上把这批人锁死。

第二招是在空间上把这批人锁死。曾国藩拿出库存的几百万两银子,买下大量的海盐,分给退伍湘军折抵军饷。当时湖南盐价是沿海地区的10-20倍。退伍湘军只要把这些盐带回家一卖,就可大赚一笔。这其中显然也包含着大家都老老实实地贩盐卖盐,谁也别闹事,闷声发大财的用意。

队伍散了,人回老家了,自然也就没有战斗力了,朝廷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喜欢的麻烦点个关注,每日给您带来耳目一新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