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是不是挪用了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

一德格天1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就是慈禧太后,说什么借口都不能推脱责任,李鸿章根本就是慈禧的马前卒而已。

看到有些文章为慈禧太后找了许多的借口,但历史终究还是真实的,不会因为一些谬论为改变。

熟悉清末历史的都非常清楚,自从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杀了八大顾命大臣,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就开始掌握在这个女人手中。


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中,慈禧太后依靠恭亲王奕訢稳住了局势。

接下来就是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让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更加地脆弱不堪。

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认为海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才能和西方国家平起平坐。

最终慈禧太后同意了李鸿章筹建海军的计划,并且在1880年付诸了实践。

李鸿章派人到欧洲考察各国海军实力,英国和法国老牌强国不想把先进的军舰卖给中国,最终新崛起的德国进入了李鸿章的视线。


后来北洋水师的定远舰和致远舰,都是由德国设计建造并且交付清政府的。

当时的北洋水师一越成为亚洲最先进的海军,而邻国日本海军才开始筹建,根本不能和北洋水师相提并论。

可就是这样一支先进的海军,却在装备了十年后,再也没有任何新型舰艇下水。

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全民捐钱建造海军,以超越中国海军为目标开始进行现代化海军建设。

从1885年到1895年这十年,清政府忙于应付各地的农民起义,加上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让清政府的国库入不敷出,根本没有了多余的钱来购买军舰。





就是这样贫穷的清政府,当政者却依然或者穷奢极欲的生活,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大小官员都需要准备礼物,包括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水师,献出了本来划拨海防的经费数百万白银,为慈禧送了一个用珍珠修起来的寿字,来陶他们的主子开心。

这样的主子和奴才来管理一个国家,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据《清史稿》记载,李鸿章贪污了数千万的海军经费,用做个人生活开支。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寄生虫,把本来就瘦弱的清政府吸干了。





说到底清政府甲午海战惨败,被外国列强欺凌,慈禧太后作为主政者难辞其咎,她才是甲午海战的第一责任人。

—END—



文史频道


说甲午海战败于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纯属革命胜利之后,牵强附会地落井下石。说败于腐败的政治制度下的落后管理体制,又过于假大空式的万能答案。


一、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始未

甲午海战前夕,正是慈禧筹办60大寿的时候,清政府预计,花费三千万两白银为自己庆祝60大寿。这个数字是康有为杜撰的,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7000多万两,为太后庆祝生日要花费3000万辆,这可能吗?即便当时清政府有心,恐怕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慈禧60大寿,正值甲午战争期间,为此,原来筹划的活动已经减掉了很多项目,实际花费的数额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

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主要源于,修建颐和园。这颐和园的工程确实是为慈禧60大寿所修建。慈禧太后原本计划60岁以后就住在颐和园里,扶光绪亲政,自己颐养天年。但是,朝廷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仅有海军衙门还有一部分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于是翁同和等人就打起了海军军费的主意。但是如果明目张胆削减海军军费经费用于颐和园的建设,恐怕慈禧太后也会也没那么二吧?今天我们找到颐和园会发现,万寿山的旁边有一个水师学堂,而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就是北洋水师学堂的训练基地。水师学堂本来就要建,但也不能建在一个大水坑边啦!就这样,李鸿章为讨慈禧太后的欢心,以兴建北洋水师学堂为名,行修建颐和园之实。同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东铁路,也因为被挪用近200万经费,在甲午战争开战前夕停建。


但是,挪用与海军军费,也就是在慈禧庆祝60大寿期间的事情,建设一只规模庞大的舰队,又岂止是当年度的预算就能决定其成败的?这支舰队从1870年代开始建立,倾注了李鸿章半生的心血。把这责任推到慈禧身上好像不妥当。

二、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装备已经落后

自1880年开始,清政府已经没有再为北洋水师添置军舰,甚至没有更换过一门舰炮。而同时期的日本海军,则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日本海军虽然没有像定远、镇远这样的大型战列舰,但是他们整只舰队的整体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中国的两艘大型的主力战列舰,是在1880年代由德国生产的,而日本的舰船都是在甲午开战前夕没多久有英国人制造并交付日本海军使用的。两者之间至少有十年的代差,比如在速度上,北洋水师的战列舰为15至16节,而日本的吉野号的航速是22.8节。实际上,这也说明了在角逐于大海之上的时候,北洋水是想追着日本的舰队打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追不上。如果两支舰队正面交火,就要看谁的火力更足,谁的船体更坚固,谁的临阵指挥更得当。



在19世纪末,世界各大国的海军舰船已经安装了速射炮,而北洋水师的军舰并没有更新换代。在黄海战役中,吉野号一分钟可以打七发炮弹,而北洋水师的军舰大多数都一分钟只能打1到2发炮弹。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就会看到,北洋军舰多艘被击沉或搁浅,而日本舰队仅有一艘被击伤退出战斗。除此之外,黄海战役还有运气的成分,战斗一开始,定远舰舰桥被击中,水师提督丁汝昌负伤严重退出指挥。可以说,对北洋水师的士气打击是非常大的。


在热兵器时代,想打赢一场战役,靠嘴炮是不行的。靠勇气和精神去打赢一场战役,都是弱者的精神胜利法。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如果没有苏联的装备和神秘的米格走廊,你以为用竹竿真的能捅得下美国战机吗?到了今天,当我们也拥有了航母战斗群,有了歼20,有了让对手望而生畏的装备,我们也就成为了让别人精神胜利的对象。


三、李鸿章难以推脱掉的责任

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北洋海军几乎是他的命根子,也决定着他在朝中的地位。他任用自己的亲信淮军将领丁汝昌为水师提督,把北洋舰队的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这么说,北洋舰队就是李鸿章的私人舰队。北洋舰队在李鸿章的手里,更多的是一种争权夺利和确立地位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对外也形成了威慑。

所以北洋水师这支舰队,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提升战斗力的有效体制,更多的是权力之争和利益之争。省下点钱给太后祝寿,即便不是李鸿章的主意,最起码也得到李鸿章的同意。试想,如果这这事儿发生在1884年镇远舰,定远舰刚刚回到中国,北洋水师刚刚筹建起来,李鸿章会同意挪用海军军费吗?恐怕他拼了老命都要和翁同和弄到底。但偏偏到了甲午战争前夕,这位中堂大人同意这么做了。速度不如日本舰队,火炮不如日本舰队,炮弹是天津机器局生产的不能炸裂的炮弹。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恐怕只有李鸿章自己心里清楚。当时的李鸿章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他认为日本没有国力,也根本不敢和北洋海军大干一场。



北洋水师的失败有很多因素,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北洋水师建设的过程中,李鸿章没有找对准确的敌人。


牧渔子


甲午战争失败了,归根结底是国家整体的命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将慈禧一个人作为事件的责任人。



第一,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这件事就值得商榷

因为有资料记载,海军开战在即,朝廷筹了3000万两白银,而慈禧过寿,为了讲面子,将银子用于大兴土木,修建圆明园。所以所有的人都说,慈禧挪用了海军军费,打仗自然就失败,她也就成了众矢之的,罪魁祸首。



但真的是这样么?

  1. 这件事,正史上没有记载,只有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提到,没有佐证,可信度不高。(虽然有的正史也不可信,但梁启超的话更不可信)
  2. 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就是一对大骗子。变法失败后,不管其他的戊戌六君子(六君子最后被杀,其中一个还是康有为的亲弟弟康广仁),自己逃跑到海外。到了海外,扔拿着一张PS的与光绪帝的假照片,到处招摇撞骗,筹集东山再起的资金,然而,筹集到的钱,全让康有为、梁启超两人挥霍掉。
  3. 当时的军费,有好几个种类,有衙门军费、海防军费等,甲午战争的北洋水师用的是海防军费,这项费用,再自私的人也知道他的重要性,慈禧也知道,那是万万动不得的。而挪用的军费,有可能是衙门军费。

第二,甲午战争失败的人为因素

甲午战争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清政府整体的腐败无能,是长期以来积累下的恶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1. 海军管理有很大问题,士兵不训练或者训练强度不够,装备不懂得维护保养。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不仅要养,而且要训练有素,一支不训练的军队就如同一层纸糊的屏障,不堪一击。
  2. 军队内部贪污腐败。提供战资的部门,被日本人买通,给北洋水师提供的炮弹、枪支很多都是假的,炮弹里面装沙子、枪不能打出子弹等等,而为了贪污,还有很多豆腐渣工程。
  3. 朝廷保守无能。虽然不想打仗,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是对的,但日本军队已经打到家门口欺负,清政府依然幻想求和免战。而且水师主帅想法消极,认为装备比对方弱的太多,根本无法打赢,思想上就已经输了。

第三,甲午战争失败的自然因素

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逃过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清政府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气数将尽,而当时的日本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从科学、武器等各方面都是要比大清先进的,整体实力要比大清强大很多。所以,海战失败是正常的,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清政府被淘汰的必然的结果。

因此,甲午海战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的总和导致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军费问题,慈禧也不是第一责任人。

欢迎关注:历史照片工坊,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历史照片呈现。

历史照片工坊


甲午海战是指1894年9月17日,即朝鲜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一场蓄谋已久的海战,清政府的北洋舰队指挥混乱,军心涣散,最终以失败告终,退守威海卫基地,在也不敢出战。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日本看清了清政府腐朽无能、外强中干的本质,坚定了侵略和掠夺中国的信心。

甲午海战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因为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把原本应该用于购买军舰器械的海军军费用于为慈禧祝贺六十大寿而修建的颐和园,至使北洋舰队购买新装备的计划落空,无论从火炮装备,还是舰队规模上都要落后日本。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不是这军费不足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战争拼的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力,战斗力是指兵员的素质、训练水平、战斗意志和装备。国力则是指国民经济、社会制度及行政体制。

我们看看清朝政府,长期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统治阶级实行愚民政策,禁锢人民的思想,拒绝接受海外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还厚颜无耻地自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当腐朽的满清政府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当腐败的各级官僚一边残酷地剥削人民,一边抽着鸦片烟的时候,世界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看看甲午海战前的日本。19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影响和冲击下,进行了全方位的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开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的新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并学习欧美体制对政府行政体制进行近代化改革。并倡导"文明开化"改变与中国封建王朝类似的落后的农耕文化,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随后的引进欧美先进工业技术走上工业化国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日本逐渐摆脱了落后的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也是·日本凭弹丸之地走上侵略扩张的资本。

在看看清朝的官僚统治者们,依然麻木不仁,既不注重对外的情报收集,也不注重对军队的培养,八旗子弟从乾隆皇帝后便日渐腐化坠落,走私贩买鸦片,贪赃枉法行为比比皆是,连太平军都抵御不了,更别说拥有现代化做战装备和理念的侵略者。

战争前夕,诸多迹象表明日本势必同清政府会有一战,而与李鸿章为首的官僚们缺放松警惕,本应大力发展国防军备建设,以抵御外侮,缺义歌舞升平地过起快活日子,国家和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官僚们却削减军费开支以供自己奢侈享受。最主要的是这邦无耻之徒已全无斗志,一味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短暂的和平,要么就是寄希望于欧美列强的干预,这等同于“前面进狼,后面进虎"的状态,面对这个腐朽不堪的政府,欧美同日本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侵略手段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之下,北洋水师能打败日本吗?答案是否定的。


乔江宝


致使甲午海战战败,这么一件有面子的事慈禧顶多算第三责任人,第一责任人怎么也轮不到她头上。

在我看来,第一责任人是和慈禧亲近的当权派,那种行政体制下,慈禧能接触到的事实多少被那些人控制,得到的信息和现实差距太大,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第二责任人是同治和光绪,从行政体制上来看,他们俩才是最高统治者,争权失败就继续争啊,想方设法的争,不择手段的争,不争的结果,只会让慈禧越来越感觉自己才是国家的掌权人,皇帝说的没用,自己说的才行。看那俩人,都把祖上的男儿血性都败没了。

第三责任人也就是慈禧和行政体制内的中立派了,慈禧收到错误的信息做错误的决定,个人的全局战略定位不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中立派最应该批判,这类人往往最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可就是哪边都不帮,这种墙头草,处死一百遍都不觉得可惜。

呃呃,完了😱。


Mr蒙小林


不是,是李鸿章,或者说以其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军阀阶层导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