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追憶時光》

《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我是一個農民,姓董名紅粱,44年前出生在松原市查干花鎮後雙榆樹屯。父親給我起這個名字大費腦筋,甚至看了毛澤東選集(他僅有這一部名著)。因為按董氏本族家譜,輩輩都是三個字的名字,家譜全文爺爺只記得最後一句:天長萬國紅。所以到我這輩中間是紅字,紅粱寓意是生長在關東黑土地上的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總之,父親常引此名為豪:平凡中彰顯大氣,又不至於霸氣外露!

《一》

我生在這個地地道道農民家庭,上有姐姐下有兩個弟弟,再上有一個大伯一個姑姑仍是種地的。據父親聽長輩講:祖上八代以內沒有大富大貴的,沒有參政當官的、沒有大的經商奇才,均以小本務農為生。我常為此懊惱:我的祖宗起碼該有位出眾的,哪怕僅有一位。

據古訓: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看來董氏這一族快出王侯將相了,估計就在我們這幾代人。於是我發奮圖強,種地之餘除了打工還要每天看古代國學,諸子百家、四書五經、佛道儒、正史野史都看,堅持了二十年不間斷。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光大門楣,無大成就。有點欣喜的是偶爾有人請我講國學,並且說我講的很好;還有個好處就是教育孩子用上了,傳統文化真是學了就有用。

董姓在百家姓排名第二十九,董姓起源主流始祖為董父。史載董父為顓頊之孫廖叔安之子,善於養龍,後來為舜帝養龍,由於乾的出色,舜帝賜予董姓,為豢龍之後,就是養龍專家的意思。祖宗族譜追溯到這最前端,我才鬆了一口氣,心裡感到平衡了一點。畢竟董姓是專門養龍別人都養不好的。

史記記載商朝有個叫劉累的也來養龍,後來天子就同意他來養,但由於龍這種古生物是三棲動物,生活習性很特殊,兩隻龍都讓他養死了。天子令他尋找人間美食,他就順勢把龍肉烹了給天子吃。沒想到天子大加讚賞,還讓劉累做這種肉吃。嚇的他連夜逃奔他國才保住全家性命。要知道我祖宗是養龍專家,你不會技術來湊什麼熱鬧啊,差點沒弄到滿門抄斬。

五千年來董姓出過好多名人的,漢武帝聽從了名臣董仲舒納諫,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在漢武帝到清朝末年兩千年,一直是朝廷正統官方哲學,在這一點上老孔家後人應該感激我們董氏的。到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的名臣董宣,作為洛陽縣令,敢當街殺天子姐姐湖陽公主的惡奴而不低頭認錯,被劉秀封為強項令,為董氏一族又添重彩!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人民法院院長董必武,更是廉政忠直、剛正不阿!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由衷讚揚!每每看到這些董氏先賢,儘管不一定是我直系祖宗,但由衷的欽佩也發奮的學習,以繼承他們錚錚鐵骨的優秀品質。

《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在距今102年前,就是孫中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的第三年,中國誕生了一位最重要的人物董萬權,就是我爺爺,這是我能見到的最近的祖宗了。太爺董長海太奶董白氏我都沒見過。爺爺出生無父,生在前郭縣的烏蘭架海鄉的七棵樹屯。

十七歲的爺爺就永遠離開太奶到扶龍泉鎮獨立生活。多年孤身一人,由於無父又無母照料,造成大齡無妻無子。爺爺生活雖苦但依舊考慮要有後代子孫。於是就收養了一個九歲兒子,起名董國瑞,但天妒英才,至十六歲出車禍夭折了。爺爺悲痛萬分。後來,遷到我的出生地後雙榆樹屯,到舅爺王奎家做長工。舅爺的父親看在眼裡,認為我爺爺雖生活困苦,孑身一人,但人品好,勤奮善良,就把女兒王芹嫁給爺爺。

奶奶的嫁入,我才又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了父親和我存在的可能性。也挺佩服爺爺的:給人家做苦力長工,身份卑微,窮困潦倒,卻能說到地主的女兒,孫兒我佩服的簡直是五體投地!如果不是這樣,那後果可就慘了,孫兒就不會在這寫文章了。

《二》

奶奶生了大伯、父親和姑姑,在我四歲那年患肺結核仙逝了。說起奶奶,我不是很喜歡她,因為園子裡爺爺侍弄的海棠、秋果、杏我去揀回,她用毛巾擦乾後放到帶鎖的木箱裡,不讓我吃確經常讓大我一歲的姐姐偷著吃。當然,現在我能理解老人家統一收藏後,年節或來親戚才吃,但四歲的我是無論如何不喜歡她的。

至於爺爺我就超喜歡和愛戴了。爺爺在屯子裡有個外號叫老好人。他為人一生和氣,沒有過多的話語,常年微笑掛在嘴邊。他有時表情嚴肅嚴厲對我,但我一下就能感覺出他嚴而不厲。對於爺爺,有時心裡也有些腹誹的:他更喜歡二弟。殺年豬時總帶二弟去吃豬肉;逢年過節侄男外女給他送的罐頭、槽子糕、糖塊,多數都揹著我給他二孫子吃的。因為二弟從小體格健壯,虎頭虎腦的討人喜愛,很討爺爺喜歡。我就沒這本事,總直來直去的,除了爺爺奶奶,父母親也不太喜歡我的,現在想來實在很慚愧的。但對於慈祥一說,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來源於爺爺,因為父母親經常用打的。

七歲時我什麼都懂了,爺爺就教我姐倆用柳條或榆樹條編筐,有圓形帶木樑的叫土欄子,主要用來裝重的玉米高粱黃豆等糧食,甚至裝土;有橢圓形全用柳條編成的長筐,這個母親用裝菜時候多,去口糧田摘豆角、起土豆都用這種筐挎回來的。可惜我太過頑皮,我編的筐太過鬆散,根本不能用。

倒是姐姐勤奮好學,學得了爺爺一手編筐的好手藝。她甚至將其發揚光大,編出了小至頭顱大小的裝飾筐,筐沿外圈又向外下延伸出一圈圍裙。

九歲時爺爺得了肺氣腫,斷斷續續臥床七年,經年哮喘咳痰,父親就用小塑料桶置於爺爺躺臥的炕沿下,終日在家看護爺爺。每逢農忙季節,只要爺爺病情加重,父親就從地裡回家。後來收成不好就有親戚嘲諷,說父親懶惰在家。但父親不屑一顧,他認為爺爺病好了,就多種點地,就把上年的債務還上了。但後來多年都不是風調雨順,最後趕上九七年大旱和九八年發大水,多年的債務也沒還上,致使我青年時期家境一直貧寒。由於我這個人歷事超早,明知困苦卻從不埋怨父母。這也練就我逆境中始終保持樂觀心境的好心態,至今受用無窮。

《三》

因為孩子多又貧困,母親經常跟父親吵架,但每天早晚飯必定給爺爺做稀飯或粥。母親堅持了七年,侍奉爺爺吃飯喂藥,洗衣燒炕。多年後父親又病重,母親總說日子不過了,但還是在窮困中侍奉父親到去世,不離不棄。這是我對母親記憶最深刻的優點。

爺爺享年七十四歲。僅在晚年能吃飽穿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在貧困中度過,數度差點因捱餓致死。他沒念過書,識字很少,但能背下百家姓。我學不來的爺爺一生最大的優點,就是在幾十年的極端困苦環境下能保命。

爺爺生於距今一百零二年的1915年,他出生那年剛好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陳獨秀髮表有名的《青年雜誌》。他出生之前四年,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前三年孫中山就任民國大總統。同年溥儀退位,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凱任第二屆民國大總統。爺爺出生前一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或許這些大災難大事件是為爺爺降生而發生的,大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之勢!到爺爺週歲時,袁世凱死去,黎元洪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可想而知:爺爺出生時就九死一生,隨時隨地都有被餓死或因戰亂而死亡的可能。就此,我們後代子孫沒理由不珍惜今天和平富足的生活!因為這也是爺爺那幾代人終生追求的完美幸福生活。

《四》

爺爺三歲時毛澤東在長沙設新民學會,四歲時魯迅發表《狂人日記》,五歲時趕上五四運動。七歲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十歲時黃埔軍校成立。十三歲時王國維自殺,十五歲梁啟超就義。十六歲九一八事變,十七歲滿洲國成立。至三十六歲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要知道後雙榆樹屯子成立才八十年,之前就幾戶人家在這開荒種地,放眼望去是無盡的荒地,根本就不叫村子。那時我爺爺就來這了。可以說是爺爺他們這些人立的村子。他在這裡一直居住到去世。爺爺成家後積極肯幹,入黨成為一名優秀黨員。但後來受劉德雙稱帝當土皇上牽連,被開除黨籍還入獄三年,由於改造的好一年就出來了。

那是1963年5月19日,前郭縣誌這樣記載的:查干花公社後雙榆樹屯富農分子劉德雙,製造反革命暴亂被依法懲治。就是這個同村鄰人劉德雙害的爺爺除黨籍入獄的。抓捕他時,問他同夥還有誰?他胡口亂說一些人名,其中就說了爺爺。我至今恨他們劉氏一族的,沒有他們的牽連迫害,爺爺可能仕途順利;父親就不必代替爺爺做長工,給舅爺家白乾三年活;更可能順利入黨,前途應該不可限量的。

爺爺經過建國前三十六年動盪戰亂,要知道那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三十七歲,而爺爺活了兩個三十七歲。這與他終身勤奮、與人為善、務實節儉的作風分不開。

建國後又經歷幾個大的捱餓的階段:土地革命後的大鍊鋼、大躍進、大革命…直到八一年包乾到戶後,才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爺爺能活到七十多歲,簡直是神一般的人。他一生還要養活六口人。四個孩子中,最先故去的是我沒見過的大伯董國瑞。由於大伯比父親大很多,父親也沒見過他。父親曾去七棵樹屯子的墓地拜祭他,但在一起的墳墓過多,不知那一座才是,只能無功而返。

《五》

現在的大伯應該是二大伯,叫董國友,大我父親十來歲。完全繼承了爺爺的音容笑貌、舉止神態,甚至於善良淳樸的秉性。記憶最深的是他去鏟地都帶一暖壺熱水,從不喝生水。他也繼承了爺爺不管家庭財務的傳統,一切由大娘掌管。

大伯家四個孩子,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除了二姐開批發超市過的很好以外,其餘都在本鄉務農做小買賣。

大伯享年六十一歲,白事時沒通知我們,大娘沒讓大伯入南窪地的祖墳。不給爺爺頂腳,在東山另立墳頭。我至今都沒明白大娘此舉的用意。後來到父親入祖墳時,作為長子,我先給老輩的姑父打電話,問他如何下葬。姑父說白事就是活人眼目,大體過得去就行。又給大伯家長子大哥電話,問他大伯以後是否回祖墳給爺爺頂腳。因為風水上大為東,回來的話,父親就頂西面右腳;不回來我就安排父親直接頂東面左腳。其實我就是想讓大伯回來,即使不回來也要遵從父親一貫意願:空著左腳位置,代表爺爺有個長子,只是沒入祖墳罷了。後來大哥說先留著位置,我的理解就是:他等大娘不在後,他長子說了算時再遷回來吧。

《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六》

姑姑出嫁到不遠的五家戶村,就十來裡的路程。後來姑父當上村長,他很能幹,一干就是十多年,深受村民的愛戴,很有威望。印象最深的是姑姑姑父每逢年節都來看望爺爺。爺爺不在後依然每年來看望父親,有時間就親自來,沒時間就讓我表弟大勇來。禮物大都是罐頭、白糖、槽子糕,後期還拿高檔的麥乳精補品。

母親說姑姑是個沒福氣的人,因為她不吃魚不吃肉,參加婚禮宴席只吃點涼菜,或者乾脆不吃,隨完禮錢就回家自己做飯吃。姑姑很多侄男外女,但最常惦念我,我也很喜歡姑姑,她從未打罵過我,總是像爺爺一樣笑著說話。唯一一次姑姑挑理是父親去世時,怪我這個長子沒及時通知到她,害的她連哥哥最後一面都沒見著。現在她身體也不好,得了腦血栓,有時走路不穩要人攙扶的。

父親適齡就娶了母親,姥爺家很遠的,在烏蘭架海的腰哈陀村,有五十里遠。那時迎娶新娘都用馬車,駕轅的馬頭帶著大紅花,也配鸞玲。男方感覺差不多迎親車要回來了,就讓伶俐的小孩子上房頂遠望。看到回來了就大喊告知支賓,支賓即可安排歡迎隊伍;通知後廚準備好酒菜宴席;組織男方有威望且能喝酒的,每桌設一人陪孃家人。父母親的婚禮場面,很喜氣很熱鬧的。

大伯分家出去後,由父母親養老,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住在三間土房子裡。在姐姐五歲我四歲時,奶奶就去世了。

那時實行大包哄,村民在一起生產勞動,吃大鍋飯,就是生產隊時期。我七歲時,記得父親每天三點就起床去割地,太陽落山才回來。父親總看毛澤東選集,雖只念四年書,但覺悟很高,後來做到分隊長。

春天時隊上大糞堆如同小山一樣大,父親他們就用硝胺炒穀糠,製成炸藥炸糞堆。

還記得父親三個人去縣裡拉木材,趕馬車要走二百里路,三天才回來。那時特別冷,穿棉褲外加大衣還是冷,父親就下車跑步取暖。多數時候,整個生產隊的糧食產量低,父親幹一年倒欠隊裡的公分。這一點我多年都沒明白。

《七》

秋天婦女們都到生產隊的場院扒苞米打葵花籽,這時我就有用處了。母親在一件破棉大衣內側縫兩個大兜,給我穿上。苞米葵花子是最常拿的,我不喜歡用偷字,因為沒拿個人財務,都是公家的。一次母親給我裝滿兩大兜葵花籽,對於七歲的我太重了,走出不遠就讓隊長追來抓住。他大吼讓我把公家的糧食放回去,我倒在地上不起來,雙手緊緊捂住腰間不放。後來他聽見有人喊他,就踢我兩腳走了,我急忙左搖右晃跑回家。

在我八歲時就取消大包哄的生產隊形式,響應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我們屯八一年實行包乾到戶。當時採取抓鬮形式,將生產隊的所有生產資料都分給村民。父親就希望抓到那些健壯的駕轅馬,運足了勁抓,後來還是沒抓到,只抓到一頭騾子和一個大大的馬槽。二舅也沒抓好抓到了牛,但後來成為屯裡最大養牛戶。

十三歲時,要上五年級了,父親見我頑皮不學,就把我送到六十里外的烏蘭圖嘎小學。整個五年級住在董國臣大爺家。父親認為大娘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出了名的嚴格,希望借她的手把我教育成才。她家的六個孩子,兩個姐姐四個哥哥逢考必第一的,哪個考第二回來當天就捱打。我在那一年,還好僅捱打過幾次,但怕她的程度可想而知。期末考試時我考第二,受到父親的高度讚賞,但大娘認為我不會有太大出息的。

包乾到戶的好處就是自己決定種什麼作物,父親種的中單二玉米新品種,畝產翻倍。不像生產隊時的本地玉米品種,要一大步遠才種一棵,這個品種能種兩棵,而且玉米棒子也大一倍。除了交公糧,剩餘玉米全都出售。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之後父親還種過黃豆、綠豆、紅小豆、葵花、穀子、麥子等,經濟作物還種過蓖麻。

父親十九歲趕上修築引松工程。那時大家都叫出民夫,就是出義務工,每個村的勞力都要去。父親他們先在渠旁挖半地下室的臨時住房,在裡面地下鋪層塑料布,上面鋪層稻草,就每天吃住在這裡。陰冷潮溼條件很苦的,還要每天挑兩個鐵絲編的欄筐,裝滿土塊爬渠岸大堤壩。每天收工時,累的都不能抬腿走路。經過連續八年的奮戰,父親他們在傅大彎腰(當時前郭縣縣長傅海寬的別名)帶領下,終於在1984年8月23日,挖通了這條長達百里、底寬50米的人工運河——引松渠,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幾近乾涸的查干湖、流進前郭灌區的廣袤田野裡。歷史已經證明:沒有引松工程,就沒有查干湖的自然美景;就沒有灌區流金淌銀的肥沃稻田;就沒有松原生態環境美好的今天!只可惜苦了父親那一輩人,父親說個子沒長起來,就是挑擔壓的,不然父親會更高的。

母親照看我們姐弟四人,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每年養兩頭豬,經常上山割草剜菜;養一大群小雞,還有些鴨鵝。這階段的生活很富足。

《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在我十六歲時爺爺去世了,他沒享多少福,一生困苦到好日子時卻走了。在我三十六歲時,父親也因肝癌走了,享年五十九歲。我時常想起爺爺奶奶和父親,更多的是記起她們貧困的樣子,就更加心酸。

還為父親做過打油詩一首,名叫山下田園。

楊翠遠山綠綿延,

天青長空藍無限,

慈父躬耕田園裡,

遙望三子出松原。

現在老輩的僅剩母親一人,她有我們三個兒子,但誰家都不去,自己有個彩鋼的抗震房子自己過。她前幾年小腦腫瘤手術,身體不太好,儘管很擔心,但坳不過她,也沒辦法的。我二十三歲在市區結婚,生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二十一在讀大學;兒子八歲在小學一年。

多年看傳統文化,研究古代哲學,學習了道家陰陽五行、儒家周易、佛家因緣等玄學;又學習了數學、物理這些現代學科的牛頓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總結了自己對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看法:原初宇宙的萬物先後出現超多,產生極大的反作用力,這種超強反作用力壓縮萬物,由於受高強力壓縮,整個宇宙萬物在不斷以超光速的速率在等比例縮小進程中。這種縮小的速度恆定,其無限縮小使萬物各自永遠趨向於能量趨向於無。萬物各自以超光速內縮所以會產生各自的時間,之所以我們無法感知, 是因為這種無限縮小,不改變物質空間的三維尺寸(所有參照物同步內縮引起的無法測量而得到的測量結果),而是連同我們智慧生命同步向內縮小。兩顆恆星原地不動內向縮小,恆星表面的距離就會變遠。不是宇宙爆炸138億年,而是宇宙中的萬物各自無休止縮小138億年了。萬物等比內向縮小令地球上的我們錯誤感覺宇宙在膨脹。由於萬物各自是從大到小的運動,所以會產生時間,並且時間存在單向性,只能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這樣我們宏觀與微觀的所有理論就能統一了。

《追憶時光》松原農民的家族自傳,關東紅高粱紅火愈紫遇寒則壯!

遠觀祖上,近取父身,常敬天孝祖,與人為善!儘管無大成就,依然信心滿滿,禮得心安!帶上太爺和爺爺的期盼;揹負父親臨終前的握手重託,一路發奮圖強,不遺餘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