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2018年最后一个月,吉利给车市扔了一颗深水炸弹。这个深水炸弹具有两面性,同样,媒体们也进行了正反两面的解读。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正面解读:2018年吉利全年销量突破150万辆,达到了1,500,838辆,同比增长20.3%,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又是一个丰收年。

负面解读:12月份吉利销量只有93,333辆,同比下跌39%,环比下跌超过30%,旗下帝豪、博越、远景、领克02等车型的销量全线雪崩。或许也是受此消息影响,1月8日吉利开盘一度暴跌12%,成为股市黑天鹅。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12月份销量雪崩

正面新闻价值不大,关注度也不高,这几年吉利获得了太多的鲜花和掌声,所以我们此次重点解读一下媒体的负面声音,也就是关于吉利12月销量为何出现雪崩的原因。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很多人看到吉利的12月销量,第一印象是吉利要完蛋,认为吉利在12月份遭遇了滑铁卢。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独特的统计方式,我们每月看到的乘联会或者中汽协统计的数据,其实都是车企给经销商的批发数据,就是车企卖给经销商的数量,吉利12月份销量暴跌,其实是吉利12月批发给经销商的数据减少。

导致吉利12月份批发量减少的原因并不复杂,多家媒体的分析结果不约而同,都是因为此前吉利对经销商压库严重,现在只是减缓了压库行为。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指数",11月份吉利库存指数远远超过警戒线,位列最严重的21家之一。经销商从吉利进货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

至于实际零售方面,其实吉利境况还好。根据观察,12月份市场形势和11月份相比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吉利也没有发生大的负面新闻,销售政策也没有太大变化,按照常规推理,销量出现雪崩的可能性极小。

经销商虽然进货减少,但是产品一直在正常销售。比如领克02 11月份销量数据是3008辆,12月份直接归零,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实车型依然在卖,只不过卖得都是库存,没有体现在统计数据中罢了。

壮士断腕,吉利启动自我救赎

一个可以理解的说法是,吉利12月份销量下滑,其实不过是一次正常调整,而且是一次有意识的主动调整,其原因也并不复杂。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1. 吉利2018全年销售任务已经无法完成,不如让12月背锅,然后实现1月份的开门红;

2. 终端库存确实已经很严重,再压货的代价太大,也会挫伤经销商的积极性;

3. 压货从来不是长久之计,即便吉利自己不调整,经销商也会拒绝进货,自己主动排雷,总比炸弹随时爆炸要好。

4.即便12月份销量下降,但是瑕不掩瑜,9万多辆的数据,比起两年前已经是大幅度增长,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全年150万辆的成绩,也录得超过20%的增长幅度,在主流车企中排名第一,足够让竞争对手们汗颜。

高库存的背后,吉利面临重重考验

吉利高库存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首先是市场竞争变得无比惨烈,更多品牌进入,更多新车上市,残酷竞争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微松懈,就会在巨大压力下后退。其次,第四季度长城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促销,旗下多款车车型全系降价,同时还推出了性价比极高的M系列和F系列,这给吉利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最近两年吉利的发展速度太快,也必然产生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推出新品太多,产品线过于丰富,难免顾此失彼。比如在SUV领域,吉利旗下有博越、缤越、远景、远景X1、远景X3、远景S1、帝豪GS等多款车型,虽然孩子多了好打架,但也容易形成内耗,很多新车昙花一现。

比如远景SUV就是一个典型 ,去年12月份销量为14,610辆,今年12月份就只有区区2,691辆;再比如远景X3,去年销量还轻松超过万辆,今年暴跌70%,还剩下区区3000辆左右。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产品短板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博越,此前因为外形漂亮、配置丰富、空间宽阔,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是因为发动机老旧、车身沉重,其实油耗很高,随着保有量增加,油老虎逐渐现了原形。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在小熊油耗的网站上,博越1.8T自动挡车型平均油耗高达10.85L,这个数据比哈弗H6的2.0T高出5%,比哈弗H6的1.5T车型高出10%。

过高的油耗,侵蚀了博越的口碑,导致博越销量缓慢下滑。仅仅一年前的2017年12月份,哈弗H6销量55,126辆,博越31,205辆,博越销量约等于哈弗H6大约六成,市场排名第三。2018年12月,哈弗H6的销量为50,303辆,依旧排名第一,博越销量则大幅度后退到17,072辆,同比下跌了43%,排名也大幅度后退。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当然必须指出,吉利销量下降并非从12月份才开始,只不过12月份才开始挤水。吉利销量下降或许可以直接追溯到年中,甚至年初。我们虽然拿不到吉利每月零售数据,但是看看吉利的股价,就知道吉利销量下跌其实早有预兆。

2018年初,吉利股价曾经高达30多元,此后一路下跌,到2019年1月8日,吉利股价已经下跌到10元区间,三分之二的市值蒸发,从侧面印证了吉利经营遇到了挫折。

展望2019,吉利似乎要收起冲锋的号角

近两三年,吉利销量曾经以火箭速度蹿升。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2018最后一战,吉利为何突然收兵?

2015年,吉利销量还只有54.27万辆;2018年,吉利销量已经达到150万辆,排名自主第一。3年时间,吉利几乎增长了两倍,实现了大跃进。2018年最后一个月,虽然吉利销量下挫,但其实是壮士断腕的自我救赎。

展望2019年,吉利制定了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只有151万辆,同时开始大幅度向新能源领域转移力量。显然吉利在销售规模达到150万辆之后,对于销量增长的需求已经减缓,更多是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和转型新能源,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更适应市场的需求,以便更好抵御风险。

关于吉利的未来,车骋将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