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在过去一向以血肉对撞著称的NBA中,或许没有哪位球员能像斯蒂芬-库里一样,用如此奇妙的方式让球迷热血沸腾。他那种飘逸到近乎放浪的投篮方式,配上足以掩盖年龄的娃娃脸,如果一开始还算得上人畜无害,但只要对手稍不留神便会很容易被燃成灰烬。

几年前还没被称为“宇宙队”的勇士,往往是以这样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打出一波流的——诱因可能是逐渐被拉大的分差,也可能是一次被摔痛的犯规,一次对手的挑衅……不过接着换来的可能就是一记logo远射,进球的是一个叼着牙套、摆动着肩膀、脸上挂着傻笑的“小矮子”;然后是一颗又一颗坠入篮网激起层层浪花的流星,“Give him the ball(把球给他)!”这是来自板凳席和全场观众的呼喊。教练放弃了原计划的轮换,对手们耗尽一个又一个的暂停,球迷们激动摇摆的双手沾上了溅出的啤酒泡沫。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而此时的库里正化身球场精灵,处于一种近乎于癫狂的状态之中,只来得及把手里烫手的那颗篮球赶紧扔出去。因为如果他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体会那时的境界,这种状态可能就会转瞬即逝。

今天是库里31岁的生日,最近有的球迷在调笑他全明星后的三分命中率仅有36.6%,哪怕是终结了火箭三连胜的这场比赛,也依旧有两位队友比他更耀眼;也有人虽然担忧他的状态,但依旧坚信,这只是追求三连冠伟业中的点点波折——毕竟此时的他已经是两届最有价值球员得主,手握三枚总冠军戒指,一直紧绷反而易折。

四年之前,库里第一次当选MVP后,《体育画报》出了一篇名为《库里风暴(Curry Flurry)》的专题文章。“flurry”这个词有“疾风”、“骚动”和“慌张”三个意思,但无论哪个放在库里身上都再合适不过了——一波流似疾风,让观众骚动,使对手慌张。再加上与Curry名字拼写类似的后缀,这个词基本已经成了各大媒体报道库里燃起得分潮时的标配。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但无论疾风还是巨浪,背后都有一种隐喻,即:来得再凶猛,终归会过去的。而平静状态下的库里,才显得更为真实与立体——既是这座星球上最好的挡拆手之一,拥有无与伦比的射程、远高于人们预期的终结能力以及灵动非凡的穿花连线;也囿于手感和身体对抗的局限在某些时段表现得十分挣扎。

这种境遇,放大了看其实就是,手握三冠两MVP,但始终没有一座在最高舞台上完全证明自己的FMVP奖杯。

难道是库里不够优秀吗?当然不。因为FMVP这事,对控卫来说本来就很难;况且队内还有一个攻防数据稳到极致的杜兰特。尽管我们说,最近几年是后卫集中爆发的节奏与空间时代。但要知道,上一个拿FMVP的后卫还是10年的科比;如果把条件限制为控卫,那就是07年的帕克。

在高对抗的季后赛搏杀下,身高臂长的全能侧翼锋线,就是比矮个子的后卫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单体差异中无法改变的事实。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到如今,库里已然经历了申请大学时、球探报告中和进入联盟后一次又一次的被低估。但与最高舞台上的荣誉相比,库里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带领勇士成为继凯尔特人、公牛和湖人之后的第四支三连冠球队。

而哪怕拥有联盟最豪华的阵容,三连冠的压力与难度也依然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疲惫、伤病、自满、内讧……哪一项的彻底爆发都可能会葬送球队整个赛季的努力。

库里则是为了这个阶段的终极目的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场上放弃成为持球大核心的地位,用无敌的射程与疯狂的跑动牵制对手撕开空间,以调动所有人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数据单上表现出来的是“不那么好看”的助攻数,以及过去三个赛季从34.5%到39.1%再到本赛季42.8%的无球进攻手段占比。更难能可贵的是,库里能在平衡持球与无球的同时兼顾两者的高效。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场下更是不必多谈,从2016年7月在金州汉普顿对杜兰特的那句“如果你想为一支伟大的球队效力,如果你想在打球中获得乐趣,那就应该来我们队”到后来格林与杜兰特发生矛盾时的调停化解。也无愧科尔的那句评价:“库里就是‘矮版邓肯’”。

的确如科尔所说,库里比邓肯更加狂放、外向,但两人性格的内核却极为相像——都是有超凡实力却还愿意为更高理想而自我改变的人,都是能在批评与逆境下默默积累的人。

31岁的斯蒂芬-库里,狂风巨浪背后难得的坚韧

用马刺更衣室内的格言,美国知名记者里斯的话来评价就是:“当一切都看起来无济于事的时候,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他一连敲了100次,石头仍然纹丝不动。但当他敲第101次的时候,石头裂为两半。可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击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体育画报》在库里首座MVP后也引用了这段话来评价他。

无论现状如何,库里这样的人,最终不会被命运女神亏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