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科技潮流也浩浩蕩蕩地席捲而過,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回味與啟迪。在此,讓我們盤點一下 “2018年六大科技關鍵詞”。


1、 人工智能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第一位非人工智能莫屬。如果檢索一下幾大科技媒體在過去幾年所做的年度關鍵詞榜單,就會發現從2016年Alpha Go戰勝李世石的那次標誌性事件開始,人工智能每一年都牢牢霸佔著榜單!

在工業領域,2018年人工智能展現出了越來越強大的能力——從數據收集角度看,一臺燃氣輪機每天能產生25 GB的數據。一個智能電網平臺每天能產生30 GB的數據。一個交通管理系統每天能產生6 TB的數據。

要知道,工業領域的數據複雜性非常高,大部分企業拿到這些數據往往是做一些設備運行的監控。但是很多公司更進一步,從數據分析的角度挖掘價值。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預測性維護。西門子幫助從馬德里到巴塞羅那的26列Velaro E高鐵列車的準點率提高到了99.9%。如此高的準點率使得高鐵運營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獨特的“晚點退票政策”。如果列車晚點15分鐘或以上,乘客就可獲得全額退票。

可以說,西門子在做的其實就是工業領域的“AlphaGo”。目前在能源、製造和交通等領域,西門子都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江蘇省科技廳和蘇州工業園區的支持下,西門子正在開展涵蓋“預測性維護、數控機床的診斷和數控機床的生產優化”這三個方面的數控機床的大數據分析。

當然,對AI的關注,越來越不再只是IT界、工業界、媒體界的事兒——腫瘤醫生們感慨著AI在影像醫學領域的大展拳腳;生物學家們震驚著Deepmind的AlphaFold在“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的任務中以碾壓級的優勢戰勝了人類精英;運動愛好者圍觀著波士頓動力機器人Atlas已經展現出的“跑酷級”靈巧;產業工人則驚歎著西門子安倍格工廠的無比智能和高效;出租車司機擔憂著無人駕駛迅速發展。似乎,各行各業都開始逐漸意識到——那個曾經只出現在“科幻”中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狂奔而來。

改變,已經是現在進行時。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再會驚歎人工智能的神奇,而是把它當做一件基本又必不可少的工具。


2、 萬物互聯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2018年初,有一個概念的風頭甚至一度蓋過了人工智能,大家應該也印象深刻——區塊鏈。一時間,區塊鏈養雞、區塊鏈保險、區塊鏈社交是層出不窮,似乎一切都可“區塊鏈”。不過,這樣的狂歡背後必然隱含著泡沫。到了下半年,區塊鏈似乎就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麼潮水褪去之後,區塊鏈還剩下什麼呢?

大概是讓虛擬更接近於現實。如何理解呢?原本,信息總給人一種不那麼可信的感覺。畢竟,由代碼構成的東西理論上都可以被更改,甚至不留痕跡;即使是在現實中,這顆蘋果產自哪裡,在倉庫裡放了多久,諸如此類的信息也同樣存在偽造的可能。

但是區塊鏈為我們解決了一個關於“信任”的大問題。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可分佈式存儲技術——它不僅使得虛擬貨幣變得無法偽造,更在諸如食品溯源、社交等諸多場景給出一個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讓信息第一次變得像“物質實體”一樣可信,甚至,更可信!

同樣產生著海量數據的,還有越來越成型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而這個領域也同樣在年初的區塊鏈熱潮中被反覆提及:區塊鏈+物聯網,被視作是化解物聯網安全風險的一劑良藥。關於物聯網本身,在過去的一年中也快速進步著。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智能電子秤、智能檯燈、智能開關、智能插座等等物聯網設備,更不用說其在城市建設、工業、物流、零售等領域的日益普及。

在比較保守的油氣行業,物聯網也嶄露頭角。隨著“工業4.0”將數字化注入工業,油氣行業也迎來“油氣4.0”。石油公司試圖挖掘大數據蘊藏的潛在價值,期望能利用數字化技術縮短項目週期、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和運維的效率與安全性,也為運營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針對油氣上游勘探開發和中游輸送領域,西門子分別提出Topsides 4.0和Pipeline 4.0概念。通過“數字化雙胞胎”的理念和技術,西門子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安全數字化解決方案可以實現石油平臺和輸送管道的一體化設計、虛擬調試、虛擬人員培訓、運營優化、設備遠程監控和診斷等智能應用。

如果說區塊鏈是“讓信息實體化”,那物聯網可以理解為“讓現實信息化”。而預熱了幾年的5G概念,更像是穿越虛擬與現實之間“次元壁壘”的高速公路。就在這個月,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發佈公告,表示收到工信部有關5G頻率分配使用的通知。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5G真的不遠了!

其實,無論是“區塊鏈”、“物聯網”還是“5G”,其背後所共同醞釀著的未來是十分清晰的,那便是“萬物互聯”。2018年,可以算作是“萬物互聯時代”的蓄力之年,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


3、 未來交通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無人駕駛無疑是近幾年大熱的技術。而關於無人駕駛是否安全的爭論也一度非常火熱。當然,這一切似乎並沒有阻擋無人駕駛車輪的滾滾向前——4月,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的發佈,我國自動駕駛路測徹底打開了局面,而世界範圍內的這場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技術的賽跑也依然激烈進行著。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有L1-L5的分級標準,數字越大意味著自動程度越高。在年初的時候,汽車市場上還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在量產車型上安置了能達到L4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即在特殊地形或路況下完全可以脫離人為控制,AI能自主地完成車輛的運行和操作。而駕駛員與車的互動僅僅侷限於不同區域即路況切換時的暫時替換,一旦車輛進入符合條件的路況便會繼續自動駕駛。

而在2018年中,不少企業都宣佈推出了L4級自動駕駛汽車,正在進行L4級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或是將展開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第三個關鍵詞為什麼是“未來交通”而非“無人駕駛”呢?因為,在今年還有諸多創新型交通工具頻繁被提及,比如各種形態的“飛行汽車”!有汽車和固定翼飛機的集合體“Transition”,也有類似“BlackFly”這種超大號的載人版“無人機”。此外,西門子正在與空客合作,致力於研發一架針對城市空中交通的特殊需求而設計的驗證機——CityAirbus。在擁堵的特大城市,它能以高達120公里的時速,安全、快速地運送最多4名乘客,頗具顛覆性意義。

在不久的將來,想駕駛或乘坐“飛行汽車”馳騁在城市天空,價格並非主要的因素,而是與之配套的政策。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今年上映的不少科幻電影或電視劇中,關於對未來城市交通工具的構想似乎都有“飛行汽車”的身影。

雖然誰也無法斷言這些頗具未來感的交通方式真正走進我們生活到底還有多久,但相比於過去它們只存在於科幻中而言,在2018年,它們已經成為了模型,開始了測試,甚至接近於量產。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著,我們現在熟悉的交通形態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屆時,地球上的時間與空間觀或許將再一次被顛覆。


4、 氣候異常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這個關鍵詞看似不走尋常路,但其實與今年的科技大勢息息相關。

以上海為例,向來為魔都人民所津津樂道的颱風“魔都結界”似乎不再管用,上海成為了中國首個30天內有3個颱風登陸的城市。放眼全球,氣候異常也堪稱一個貫穿全年的重要新聞元素。夏季各洲異常高溫、多地暴雨導致水患、澳大利亞百年不遇的大旱、美國加州史上最嚴重的山火......漸漸地,似乎不正常的天氣才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很難將單一極端天氣事件歸因於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但此前,很多科學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概率與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相關。世界氣象組織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6年在《美國氣象學會通報》上發表的131項研究中,有65%的研究發現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受人類活動影響顯著。比如,人類活動導致某些極端高溫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了10倍以上。

氣候異常以及不時襲擾我們的“霧霾”,使得更多人關心起了解決之道——環保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已不再僅僅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法規、政策以及技術!繼2013“大氣十條”後,今年國務院更是公佈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而作為煤炭消費大國,要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能源產業轉型至關重要。比如,廣東明確提出了“優化整合燃煤電廠,推進服役到期、服役時間較長及位於城市建成區的燃煤電廠優化整合和淘汰,2018年底前關停廣州發電廠。”淘汰燃煤電廠聽上去簡單,可由此造成的電力缺口又該如何填補呢?

這時,高效的燃氣發電就十分關鍵了。在廣州增城,預計於2019年底投運的大型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項目,引進了包括兩臺西門子SGT5-8000H重型燃氣輪機在內的兩套發電機組。

燃氣輪機的原理和走馬燈相似,當把燈點燃,等內空氣被加熱,熱氣流上升推動的葉輪旋轉。而燃氣輪機的熱廢氣並不是未經利用就排到環境中,而是進入到餘熱鍋爐,為下游的蒸汽輪機產生蒸汽,從而大幅提高發電效率。

西門子的H級燃氣輪機,是目前投入商業化運營的效率最高、動力最強的燃氣輪機之一,廣泛應用於熱電聯產電廠中,這是將燃料轉化為可用能源最高效的方式之一。採用這樣一臺燃氣輪機的聯合循環機組,可滿足一個300萬人口規模城市的家庭用電需求。

除了集中式發電之外,分佈式能源也潛力無窮。在今年8月,江蘇崑山的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中,兩臺西門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相繼順利通過了96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這也意味著江蘇省的首個區域性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它不僅可以為電網提供清潔電力,為企業提供工業蒸汽負荷,還能為周邊的公共和商業場所以及居民提供空調負荷,打造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雖然“氣候異常”成為年度關鍵詞,但我們真正期待的是經由氣候異常、環境汙染能引起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從而讓今後的能源產業轉型之路更加順暢!


5、 太空探索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而相比前兩年不勝枚舉的歷史級大發現和重要探測器時刻,今年似乎也缺乏一些“爆款”。唯一稱得上是全球級圍觀的,還屬年初那場讓跑車飛往火星的“天秀”獵鷹重型火箭的首飛。

然而,若細細回想起來,今年值得稱道的探測器發射又著實不少——5月,“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啟程,並於11月底順利著陸火星,自此人類將對火星的內部構造開展直接探測;6月,日本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飛抵小行星“龍宮”,並在10月成功空投了著陸器MASCOT;還有一個專注於小行星的探測器NASA的OSIRIS-REx則在12月初抵達了小行星“貝努”,在2023年,它也將帶回來自這顆“在200多年後有2500分之一可能性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的樣本。

8月12日,“帕克”探測器出發前往太陽,它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太陽,或者說親吻太陽——因為它會穿過太陽的外層大氣,也就是日冕;10 月 19 日,歐洲和日本聯合開發的 BepiColombo 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始了它們前往水星的漫長太空之旅,一切順利的話,2025年它們將會傳回有史以來關於水星最詳盡的探測數據;而就在前不久的12月8日,中國的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在精巧的“鵲橋號中繼星”的牽線搭橋下,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之行......

可以說,2018這一年,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也並未慢下來——火星、水星、小行星、太陽表面、月球背面,目的地正變得更加多元,任務也變得更加複雜,這恰恰體現了太空探索正從曾經的“打卡遊”轉變為如今的“深度遊”!


6、 全球合作


六個關鍵詞,回顧科技界的2018!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之所以能擁有如今的美好生活,其實離不開“一帶一路”與“改革開放”背後所蘊含的“全球合作”理念。

雖然這一年,也發生了許多似乎與這四個字背道而馳的爭端,但我們也更應該看到,合作與開放依然是未來的主流,更是機遇所在。這一點,對中國、對世界都是如此。

記得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巴基斯坦前總理回憶了一件往事——離海灣地區不遠的瓜達爾港曾是巴基斯坦的一個小漁村,它在兩年內變成一個重要港口,這在巴基斯坦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而這個瓜達爾港,就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出海口。

可以想見,對於向來“東富西窮”的巴基斯坦來說,位於最西端的這個港口如果發展成了巴基斯坦版的深圳,對於平衡其國內發展是怎樣的利好。

除了瓜達爾港的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重點還有交通和電力。在巴基斯坦東北部人口占全國一半、經濟貢獻率達60%以上的旁遮普省,“電力升級”則是一個重要課題。在此,中國企業抓住了機會:

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為巴基斯坦旁遮普熱電有限公司的吉航聯合循環電廠提供了二拖一配置的動力島設備。在這個項目中,有西門子提供的2臺SGT5-8000H燃氣輪機、1臺SST-5000蒸汽輪機、2套NEM餘熱鍋爐、變壓器和開關站系統、全廠控制系統及相關輔助系統。這是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首個H級燃機電站項目。對於西門子,則是其H級燃機首次進入巴基斯坦市場。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項目,它的總裝機容量達1263MW,2019年建成投產後每小時可發電超過126萬度,相當於巴基斯坦近400萬戶家庭的用電總量。它也將成為巴基斯坦最大的燃氣電廠,可以有效緩解巴基斯坦國內長期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

注意到了嗎?在這個項目中,無論對於巴基斯坦還是中國,無論對於中國的本土企業還是國際企業,“全球合作”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除了上述關鍵詞之外,2018年還有太多創新與發展無法一一提及。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憧憬,讓我們邁入2019年,擁抱科技界的更多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