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發動的一場荒唐的戰爭

那是公元前656年的事兒,齊桓公帶領諸侯軍隊(大約跟現代的美國一樣,侵略哪個國家總要帶幾個小兄弟-阿岔)連續入侵蔡國、楚國、陳國三個國家。戰爭從春天持續到秋天。各方投入兵力多少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僅從當時楚國的國力看,投入兵力應該不少(楚國是大國,兵力少人家就不會在意)。規模應該不小。

按理說,這樣規模的戰爭應該是很重要的,但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卻非常荒唐。竟然只是齊桓公的個人家庭糾紛。具體情形是這樣的——

此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57年的時候,齊桓公跟自己的一個妻子蔡姬乘船玩。這個蔡姬熟悉水性,就搖晃船隻。而齊桓公看樣子水性不好或者不會水,自然就有些害怕,就讓妻子停下來。這蔡姬大約是覺得好玩,就不聽。結果,在下船之後齊桓公就生了氣。齊桓公一生氣,就叫人把這個妻子送回孃家,但卻並沒有斷絕夫妻關係。

以現在人的眼光看,這完全是一場家庭糾紛——夫妻兩個鬧矛盾,妻子回孃家。調解一下或者一方認個錯道個歉也就過去了。但在當時這還真成了事兒。因為這個蔡姬是蔡國國君穆侯的妹妹。在齊桓公應該是既不想離婚失去這個妻子,還想得到穆侯的道歉。但穆侯大概覺得這個事兒他妹妹沒錯,而齊桓公做的很過分,自然也非常生氣。這穆侯一生氣就把妹妹再嫁給別人。穆侯這麼一做,齊桓公自然更加生氣。而齊桓公這一生氣,就生出一連串的戰爭。

那個蔡姬大約是前656年初再嫁的。齊桓公當年春天因此而帶著諸侯的軍隊討伐蔡國。

蔡國是小國,自然一開戰就大敗。穆侯這個原來的大舅哥自然也成了原來妹夫齊桓公的俘虜。

事兒走到這一步本來已經夠荒唐。但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這麼停下來,齊桓公也感到說不過去。那怎麼辦?

進攻楚國。

楚國是大國,當時是楚成王執政,不像蔡國那麼好玩。而且,楚成王顯然也知道這個事兒的前因後果,也清楚齊桓公那些年已經在中原地區做了老大,是時時處處要講究道義的——所謂尊王攘夷,和睦諸侯。但這一次顯然是無理取鬧。於是便質問:“為什麼進入我的國土?”其實也就是想在道義上將齊桓公一軍——我看你這回能把這侵略說出個什麼道理來。

卻沒有想到人家齊桓公還真給出了兩個理由(當然也有人說這理由是管仲給想出來的-阿岔)——其一是楚國沒有按時給周王室進貢包茅,一個是當初周昭王南征死在南方。而他齊桓公是從祖上都有權力替天子行道的。所以——

這侵略就變成了“興師問罪”。

事兒都是陳年舊事。楚成王自然明白這是齊桓公沒有臺階下而玩出的花樣,需要有人配合。楚成王倒也挺幽默。他對沒有進貢包茅的事兒認錯,而且保證今後會按時進貢。但對昭王的事兒則是——那地兒不在楚國,是漢水邊,你去問漢水吧。楚成王這麼回答是因為——

一、 他不想跟齊桓公打仗。

二、 他要在道義上讓齊桓公無機可乘,如果對方還要打仗,那就只能是侵略。

齊國聯軍和楚國的這場仗實際上沒有開打。原因是楚國雖然在實力上佔下風,但畢竟是大國強國,是硬骨頭,要真啃下來也不容易,而且,楚國在道義上已經取得勝利。結果是雙方在對峙了一段時間之後,簽訂一份盟約給雙方都留下面子,然後作罷。

但一個不起眼的小國陳國卻因此成了齊桓公找回面子的出氣筒。按史記的相關記載,齊國接下來討伐了陳國。而討伐的理由是——當齊桓公率領的聯軍在楚國沒有討到便宜而回國經過陳國的途中,陳國的一個官員讓這支軍隊走了一條難走的路!

於是,齊桓公率領軍隊又去討伐了陳國一回。

一年打了三次仗。勞民傷財死人就都不說了。其理由居然這麼荒唐。而這麼荒唐的事兒居然就是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的齊桓公幹的。

再補充一點——

齊桓公在打敗了蔡國,俘虜蔡國國君穆侯之後,其他諸侯為此事代替穆侯向齊桓公求情。齊桓公最終釋放了他的前妻的哥哥。打了半年的仗,家事還是不了了之。遭殃的只能是當時的老百姓。(2019、3、13阿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