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宋襄公:奇葩執政者

在公元前七世紀,宋國應該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但是,宋襄公卻名列春秋五霸。為什麼會這樣?以阿岔之見,那是因為宋襄公這個人太奇葩。

奇葩之一是在大多數“有志者”都爭著要當國君的時代(比如齊桓公就是強來的位置,晉文公也是搶來的位置),他把繼承權不當一回事兒。結果居然做了國君。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名字叫茲甫。看樣子是嫡子,是有繼承權的那一種。自然也就成了太子。但這個人卻根本不在乎國君這個位置,他覺得他的才華不如他哥哥目夷,所以當他的父親病重的時候,他建議讓他的兄長目夷去做國君。因為目夷是庶子,他的父親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還是讓他做了繼承人。他一上任就任命他的哥哥目夷做了宰相。國君雖然做了,但至少在當時他的做法應該表明他是一個另類人物。

奇葩之二是以小國之力管大國的事兒,替大國出頭。結果還真成功了。

襄公公元前651年繼位,在他父親安葬剛剛完畢的時候,就趕赴齊桓公的諸侯盟會。這中間都發生過什麼事兒歷史沒有記載,但公元前642年,他做了一件事兒,就是帶著諸侯的軍隊護送齊國太子昭回國執政,討伐齊國;並且為此跟齊國另外四位公子的黨徒作戰,直到公子昭繼位做了齊孝公。宋襄公為什麼做這個事兒呢?按史記的相關記載,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他在此前接受了齊桓公的託付。齊桓公讓他能保護自己的太子公子昭順利繼承齊國。所以,在齊桓公慘死,齊國發生內亂之後,公子昭就逃到宋國。而宋襄公也就按照他和齊桓公生前的約定,為公子昭出頭。先是帶著諸侯的軍隊護送公子昭回齊國,接著又帶著宋國的軍隊跟齊國的那些叛亂分子作戰,直到公子昭安全地做了齊國的國君,才罷。

在宋襄公這個事是大事情,但在人家齊桓公那兒可能只是一時興起的說法——這一點從齊桓公在後來又答應易牙立公子無詭做太子,甚至五個公子爭著要當太子……這些情形中看出來。而最有意思的是他擁立的這個齊國公子在做了國君之後,於公元前637年因為他沒有去參加在齊國舉行的諸侯盟會,還攻打過宋國。而這次他這個熱心人為什麼沒有去呢?因為他跟楚國作戰負了傷,想去也去不了。這也就是說人家根本就沒有領情,甚至還是恩將仇報。攻打他的國家是這年春天的事兒,而宋襄公就是在這一年的夏天死的。你說他冤不冤?

奇葩之三是以小國之力要做霸主。結果霸主是做了,不過同時又做了楚國的俘虜——剛做了霸主就被人抓捕,鬧了一個千古笑話。

做了這個(武力擁立太子昭做齊國國君)事兒之後,宋襄公腦洞大開,就想像當初齊桓公一樣也搞一個諸侯會盟。護送公子昭回國的時候,是有一些諸侯國派兵跟著他一塊兒去。但在他,覺得如果沒有楚國這樣的大國,那是不行的。於是,在公元前639年向楚國提出要求,楚國當時是楚成王執政,成王答應了他的要求。結果是當宋國和諸侯國在孟地結盟的時候,楚成王一來就拘捕了盟主宋襄公並攻打宋國。雖然最後還是放了宋襄公,但卻讓他出了一個大丑。人們所說的”五霸之一“應該也就是這一次的事兒,因為宋襄公是召集人。但結果是盟主或者叫霸主被人抓了又放,自然是丟人現眼的事兒。當然大家也需要注意,楚國釋放宋襄公是因為諸侯在毫的盟會。

奇葩之四、也是最奇葩的表現是,打仗的時候要當“君子”。結果是大敗,自己也受了傷,並因此送了命。

宋襄公被釋放之後,又跟楚國打了一仗。這一次是因為宋襄公討伐鄭國,楚國是為鄭國出頭。這一仗叫泓水之戰,歷史上挺有名的。發生在公元前638年十一月。一邊是宋襄公嚴陣以待,一邊是楚成王帶兵渡河趕過來。

這是宋襄公一輩子玩的最奇葩的事兒。敵人在河裡的時候他不準自己的軍隊進攻,敵人剛上岸還沒有穩住陣腳的時候他不準自己的軍隊進攻。他一定要等到對方排好陣勢,嚴陣以待的時候才開戰。為什麼要這麼玩呢?

宋襄公說:“君子不趁人之危。不能攻打還沒有列好陣勢的軍隊。”

結果眾所周知,宋國軍隊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一年之後,死於腿傷。

看宋襄公幹的這些事兒,看他的做法,即使是現代的大部分人,可能也會笑話他——

國君的位置自古及今有多少人為之勾心鬥角,無所不用其極?但宋襄公這個人至少還應該是真的沒有把這個當回事兒。就是按規矩做了吧,對他的潛在競爭者哥哥也是毫不猶豫地完全信任。這是真的傻還是大智慧?

以宋國這樣的小國而能受到齊桓公和管仲的信任,特別是齊桓公的託付,他的品行應該沒有問題。而且他的確就做到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為了齊國的安定毫不猶豫地去戰鬥。這個是傻,還是可愛;是愚蠢還是忠勇?

他應該是真想做君子,真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和應該有真君子。而為了這個“君子”,他寧願打了打敗仗,寧願為此送掉了性命。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

還有沒有?

他是真的曠世奇葩。(2019/3/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