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這個廚子是怎麼“成長”為齊國的禍亂之首的

按《左傳》《史記》《管子》的相關記載,易牙原本是一個廚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私人餐館的人。因為廚藝高超(後世公認他是廚子的始祖,也是開餐館的老祖先—阿岔)而被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發現,於是做了齊桓公的私人廚師。

這個人作為一個廚子,水平到底有多高?《孟子`告子上》說“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就是說這個人的調味水平應該是天下第一。王充《論衡》說他在齊桓公“九會諸侯”的時候“任司庖。”也就是重大場合做廚師長的意思。另外,據說這個人還能把烹飪和醫療結合起來,創制出食物療養菜——有一次齊桓公的寵姬長衛姬病了,易牙用食療菜獻,長衛姬食後病癒。易牙因此深得桓公和長衛姬賞識。

但就是這麼一個好廚子,最終成了齊國的禍亂之首,給齊桓公死後的齊國帶來巨大的災難。按相關史料記載,在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有病之後,易牙夥同豎刁、開方等作亂,砌高牆封閉了齊桓公所住的宮室,讓齊桓公活活餓死其中;帶人殺死朝廷諸位大夫,擁立公子無詭(長衛姬兒子)為新國君。導致五個在齊桓公病了之後都想做太子的互相攻戰,宮中無人。甚至直到齊桓公屍體腐爛,蛆蟲滿身,爬出宮外……都無人理會。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廚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力和能量?而這些權力或者說能量,他一個廚子是怎麼得到的?

以阿岔看,首先應該是這個易牙變了,由一個頂尖的受人喜愛的廚子變成了一個熱衷於權力和權力爭鬥的殺人不眨眼的人。我是不相信易牙一個廚子一開始就有那麼大的野心和狠心的。這中間的轉變應該是如下幾件事兒——

一、就是人們都知道的易牙烹子的故事。按《左傳》和《史記》、《管子》的記載,是齊桓公在嚐遍了易牙的菜之後想吃人肉,於是易牙就給弄了人肉羹 ——齊桓公對易牙說“惟蒸嬰兒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管子)

易牙為什麼殺掉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做人肉吃?按史料記載,這是主動行為,是為了巴結討好齊桓公——《管子》《左傳》《史記》的說法基本一致。而管仲也是因此在臨死前告誡齊桓公不要親近易牙,認為一個人這麼做那一定是奸佞小人,是非常可怕的,是一定會招致禍端的。但從現代人的角度看,這中間疑問很多,可靠性很成問題。易牙烹子不論其背後是什麼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對齊桓公應該有不滿情緒。從此,他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廚子,而是至少有了別的想法——會不會是心靈從此而扭曲?

二、是在管仲死後齊桓公對易牙態度的反覆。因為管仲臨死之前的警告,齊桓公先是驅逐了易牙(還有豎刁開方等)。過了一年之後又因為吃不到好味道的東西又把易牙請回來。反覆在齊桓公是應該已經擺脫不了對易牙的依賴,同時他應該沒有把易牙當回事兒——至少在齊桓公,根本就沒有考慮易牙對他的貢獻,對他的忠誠,而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在易牙,則應該是清醒地認識到,單靠廚藝,靠盡心盡力地服侍好齊桓公是不行的——因為他不論怎麼付出、不論付出什麼和多少,都沒有用。齊桓公還是會因為別人的建議毫不猶豫地把他趕走。他只能靠自己。

三、是立太子這個事兒。齊桓公曾經確立太子為公子昭,並且把他託付給宋襄公。但在管仲死了一年多之後,又給易牙承諾立公子無詭,也就是易牙曾經用食療法治好的長衛姬的兒子為太子。同時,另外至少有三個公子也要求立為太子。而這個時候齊桓公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看樣子是活不了多長時間。

在易牙,是對齊桓公不放心,答應了的事兒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反悔。在齊桓公,這是給了易牙以希望但同時也給了別人希望——很有出爾反爾的可能。

把以上三點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

應該不是或不僅僅是易牙的問題,事情的主要責任者應該是齊桓公。因為——

如果不是齊桓公要吃人肉(怎麼要的?我們不知道),就不會有廚子殺掉自己的孩子蒸肉給齊桓公吃的事兒。而且,在此之後,齊桓公是非常滿意,認為易牙才是最愛他的人。就說這是人家主動的吧,你齊桓公居然把這當做好事兒。那變態的自然首先應該不是易牙——因為他只是一個下人廚子,在人齊桓公眼裡連螞蟻恐怕都不如。

如果不是齊桓公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把全身心都撲在他身上,一心一意伺候他和他的妻子們的廚子根本就不當人,易牙會狠心地對待他嗎?

如果不是他一邊立了太子昭,一邊又答應人家易牙立無詭為太子,還鬥不兌現承諾。那對人家易牙來說這不是明明白白地欺騙嗎?在這種時候沒你還想要人家忠誠。如果易牙真信,那會不會你病好了又變卦,甚至弄死易牙呢?

從所有相關的記載看,易牙從始至終都沒有自己想要奪取政權,自己去做齊國國君的想法和做法。他做的只是擁護齊桓公答應他的那個無詭為齊國國君。而且,這個無詭也是齊桓公的兒子。說易牙野心很大自然說不通。因為即使真的讓無詭安全地做齊國國君,他易牙也最多還是一個臣子,而已。

按現有的史料看,都確定無疑地認為易牙是齊國禍亂之首。那麼就有一個問題——易牙是怎麼從一個廚子成了禍亂之首呢?

大家一般都說齊桓公是明君,管仲是明臣。都很英明啊。那易牙怎麼會在這種人身邊成長壯大呢?

單靠說易牙是奸佞小人顯然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根子其實應該還在齊桓公、甚至管仲那兒。他們一方面要用易牙這種人,一方面卻瞧不起這種人。一方面自己縱情享受,一方面要易牙這種人無私奉獻……結果當然是自食其果。

應該不是易牙的問題。易牙即使有問題那也是在齊桓公這種人身邊變得有問題的——易牙應該是被逼出來的。而且,客觀地說,到死也沒有多大的野心,還是奴才一個。只不過心裡有太多的委屈和怨恨,無處發洩,罷了。因為同樣被活活餓死的還有趙武靈王。那一次事兒可是他的親兒子和親信大臣乾的。但大家對這兩家的事兒態度顯然有區別——

因為易牙這種人在傳統的中國那些有話語權的看來,是小人;而趙武靈王、齊桓公、管仲、趙武靈王的兒子大臣們……都是“君子”。人不是一類,評價待遇自然不同,罷了。 (2019/3/6阿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