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頭條|發現你身邊的非遺 No.118

News

No. 118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1

山東 | 非遺節目《非遺說》正式啟動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旅廳和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大型非遺傳承創新節目《非遺說》正式啟動,《非遺說》將邀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行業的領軍人物或優秀人才作為非遺助推人,進行各類非遺項目的尋訪體驗和創新推廣,最終在舞臺上呈現不一樣的非遺作品。

據瞭解,《非遺說》節目將於2018年11月29日每週四周五6:20分在山東衛視播出。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2

北京 | 中國書桌——聯合非遺創作展

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資源管理中心、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北京山水美術館協辦的“中國書桌——聯合非遺創作展”11月21日在北京山水美術館展出。

本次展覽彙集了本年度中央美術學院‬在非遺傳承和活化方面所展開的數項工作成果,旨在推動非遺項目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何為中國書桌?據策展人介紹,中國書桌由精良的木作構成,中國器物滲透著一股濃厚的書卷之氣,文心與匠心在文房器物中相遇,在和這些器物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筆墨紙硯,在其中鋪設出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本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9日

3

北京 | 滿族文化遺產展示月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布糊畫作品《九龍壁》

“傳承德澤·豐蕪康寧——河北承德滿族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啟。

本次展示月活動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恭王府)2018年度中國內地城市展覽展示活動的收官之作,活動擷取了承德市豐寧、寬城、圍場三縣滿族傳統文化精華,布糊畫、豐寧滿族剪紙、寬城背杆、豐寧滿族吵子會、薩滿舞、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滿族傳統木作技藝等多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集中亮相,通過靜態展覽與活態展演,用平面與多維度的表現形式,將承德遺產豐富、特色鮮明、民眾共享的文化盛景展現給首都觀眾。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太平鼓舞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承德非遺展演

展示月活動將持續至12月6日

4

北京 | 非遺信息擬納入統一數據庫

北京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數據信息納入全市統一的數據庫;非遺進社區打造社區特色文化;大力鼓勵社會參與非遺傳播……11月21日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對《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進行了三審。

非遺信息擬納入統一數據庫

在細化政府責任方面,草案指出,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科學安排、規範使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專業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市、區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對本級代表性項目的內容、表現形式、核心技藝和傳承實踐情況等進行全面、真實、系統的記錄。記錄的標準和工作程序,由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制定。

市、區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建立規範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數據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數據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平臺等向社會公開,便於公眾查閱。

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將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數據信息納入全市統一的數據庫。

市、區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經濟信息化、財政等部門,根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要,將具有歷史傳承和地方特色,與古都文化、京味文化聯繫緊密的傳統工藝代表性項目納入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在擴大傳承人隊伍、提高產品整體品質、拓寬銷售渠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非遺進社區打造特色文化

在非遺進社區方面,草案指出,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社區將文化遺產融入社區建設,打造社區特色文化。

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相關文化產品納入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室)服務項目目錄,鼓勵有條件的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室)通過提供展示設施、設立工作室、組織活動、建立合作平臺等方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展示、交流等提供條件。

本市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項目保護單位在社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交流等活動。

本市鼓勵將保護本地區的代表性項目納入居民公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

鼓勵社會參與非遺傳播

在鼓勵社會參與方面,草案指出,本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舉辦活動、資助項目、提供場所、開展研究、提供中介服務、參加志願服務、提供法律幫助等方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合理利用和發展;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採取購買服務、提供信息、政策培訓等方式予以支持。

5

內蒙古 |

“一針一線”邁向國際

“第十五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總決賽結束所有賽事項目,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刺繡非遺傳承人那仁其其格設計的以蒙繡為主的服裝最終獲得休閒服飾和學生裝兩個項目的銀獎。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圖為那仁其其格設計的傳統服飾參加本次比賽

刺繡,蒙古語為“嗒塔戈瑪拉”。蒙古族刺繡以彩色絲線、棉線、駝絨線、牛筋、馬尾鬃等繡線為主,通過繡、帖、堆、剁等技法在綢、布、羊毛氈、牛皮等上面繡出各種美麗圖案,刺繡過程中講究構圖均勻、整齊、連貫、協調。2008年,蒙古族刺繡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據史料記載,13世紀下半葉之前,刺繡藝術在古代蒙古人的生活中就已應用範圍。蒙古族的祖先結合自己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創造了獨特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傢俱。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圖為薩仁格日樂的“巴林蒙古靴子”受外國遊人青睞

66歲的薩仁格日樂通過做蒙古靴堅守在傳承蒙古族刺繡的道路上。2014年,她入駐當地民族手工坊,2016年被評為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蒙古靴子製作技藝》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巴林蒙古靴子的精髓就是蒙古族刺繡,平繡、結繡、補繡、鎖繡、盤金繡等20多種刺繡針法都將在這一雙小小的靴子上體現。”薩仁格日樂告訴記者,她的顧客遍佈中國各地,很多精美的靴子還銷往蒙古國、俄羅斯、日本、美國、法國和巴基斯坦等國家。

6

湖南 | 讓非遺迴歸生活

長沙市雨花非遺書院作為國內首家非遺主題的書院,今年9月20日正式成立,佔地600餘平方米,分為綜合閱覽室和中廳演繹區。

雨花書院內有三萬餘冊藏書,設有湖湘文化區、非遺圖書區、非遺體驗區、非遺演繹區等,提供開架閱讀、書籍外借、參考諮詢、文獻檢索等服務,並且實現了全市通借通還。此外,雨花書院還定期開展非遺講座、非遺展示,播放非遺電影、非遺戲劇等。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非遺已經不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不是放在博物館裡供人參觀,更應該是老百姓可見、可參與的生活。”雨花書院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非遺書院的形式,讓非遺迴歸大眾的生活。

實際上,雨花書院是雨花非遺館的一部分。雨花非遺館涵蓋300餘個非遺項目,有200餘名非遺傳承人入駐,為雨花書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師資力量。

市民除了可以在雨花書院學非遺,還可以在雨花非遺館賞非遺、吃非遺、玩非遺、買非遺。典雅的江永女書、逼真的瓷刻工藝品、活靈活現的皮影戲、精美多樣的棕櫚編制品、神奇的剪紙……民間藝人在這裡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眾傳播非遺。

7

傳承 | 你見過不用紙與筆的畫作嗎?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國畫是傳統藝術代表之一,但是你見過不用紙與筆的畫作,讓人佩服古代藝術家的發明創造,就帶你見識一下。這些傳統項目已入選中國非遺文化。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1、布貼畫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又叫布堆畫、布摞花,還叫撥花。色彩豐富鮮豔,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中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2、麥草畫

麥草畫,又叫麥稈畫、麥燙畫、麥秸畫等,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十分稀罕,經過畫、刮、貼、剪、烙、燙、拼等工藝製作而成的一類裝飾畫。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3、刀書畫

刀書畫,又名刀書筆寫。刀筆書寫歷史悠久,早在上古時期,造字之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知道用堅硬的刀具在金石、龜甲獸骨、竹木等文字載體上書寫,在距今六千年的陶文中,使用的契刻工具可能是用玉石或動物的牙齒製作的。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4、烙畫

烙畫即是烙鐵畫,古稱火針刺繡,漢族傳統藝術珍品,是以烙鐵為筆,高溫為墨的一種民間藝術創作手法,又稱燙畫,火筆畫。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總之,這些古代創造的藝術品,現在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價值,並且有傳承與創新的市場發展需求,呼籲大家關注我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非遺文化藝術家,為這些已瀕臨失傳的藝術加油吧!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星球邀請

REC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抵達自我的深度人文體驗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掃碼加入非遺愛好者社群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非遗头条|发现你身边的非遗 No.11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