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的雲計算因子

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因子

IT諮詢機構451 Research強調了這一發展,在2015年全球數據中心空間約80%屬於企業,到2020年,由於工作負載從企業擁有的站點遷移到雲計算和協同定位設施,預計將下降到75%以下。雲計算進入數據中心領域遠未達到指數級,更多的是在穩定的同比增長方面。然而,它為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帶來了顛覆性的構建和服務交付潛力。

用戶經常將雲計算模型視為減少數據中心級別處理的手段,但事實並非如此。IDC公司預測表明,公共雲、場外和本地私有云的投資增長率達到兩位數。預計到2021年,外部雲IT基礎設施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2%。混合雲和多雲採用是許多組織的最佳路徑。此類架構依賴於內部數據中心、私有云、利用基於公共雲的基礎設施和軟件即服務(SaaS)的最佳利用率和可擴展服務交付。

端到端的收益

雲計算是企業IT團隊向更高性能功能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節省成本是企業領導者和IT團隊採用雲計算的主要原因。為了獲得正確的洞察力,有必要考慮這一方面以及諸如提高IT靈活性、提高員工生產力和增強協作等方面。

對於大多數雲計算採用者來說,節省的不僅僅是硬件和軟件成本。真正的節省在於維護和支持方面。雲計算的集中維護模式大大減少了對內部支持人員的需求,這意味著減少了人員編制、招聘、保留和技能更新的支出成本。大多數雲計算用戶通常將內部IT技能用於高價值的業務活動。在數據中心設施方面,由於規模經濟,用戶可以利用雲計算供應商的有利基礎價格(在房地產、電力和冷卻方面)。

從技術採用的角度來看,提高IT靈活性可能是最顯著的方面。在這方面,銀行和金融、電信行業在雲計算的使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以實現更快的上市戰略。這些高度競爭的垂直行業需要最新的硬件和軟件來快速推出產品和服務——這是雲計算的一個優勢。快速配置、擴展和減少許可證依賴性確保了前所未有的按需隨選的功能。當支出減少時,靈活的雲計算模型能夠提供價格更低的產品,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客戶需求。

與傳統技術部署相比,基於結果的部署是雲計算戰略的關鍵部分。這些方法提高了員工移動性。更好的版本控制以及改進的信息發現可以增強員工協作和相關的生產力。

前方發展之路

由於雲計算具有開創性潛力,數據中心市場將見證一場巨大的變革。Gartner公司估計,到2022年,由於雲計算遷移,超過1.3萬億美元的支出將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物聯網(IoT)、工業物聯網(IIoT)、人工智能(AI)、事件驅動計算模型以及即將推出的基於5G網絡的智能應用等發展將推動向激進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的轉變。

這些未來架構的一個獨特之處將是現有混合雲模型的根本演變。這些高度靈活的與供應商無關的工作負載將跨越多個公共和私有云架構。無縫集中管理將成為這些響應式自主模型的一個顯著特徵。許多這些公共雲和私有云很可能託管在遠離企業數據中心的地理位置,有時甚至斷開連接。

對於雲計算領域的企業、數據中心實施者、專業人員和服務提供商來說,有趣的時刻就在眼前。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和技術合作者,採用量身定製的戰略,將在未來獲得豐厚的回報。在電源管理方面,雲計算供應商將利用機架和CPU級別的先進技術。冷卻技術也將見證類似的範式轉變。這將推出更環保、更具成本效益的優質雲計算產品。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