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很多人喜歡歷史,也喜歡跟人討論歷史,這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同樣一段歷史,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看法。有時偶爾靈光乍現或者無意中知道了一些人所不敢道的真相,於是便有人捉筆成史,散佈於民間流傳。因為未曾得到官方的首肯,也沒又按照官方修史的體裁和風格書寫而不能廣泛的出版流行,所以只能小範圍的秘密地傳播,成為街頭巷尾的談資笑料,這類歷史類文字材料都屬於野史範圍。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野史難道僅僅是用來差錢飯後消遣的談資而已嗎?它自身又有什麼樣的真實價值呢?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文化價值

史學家的鼻祖司馬遷曾在《史記》自序中這樣評價自己的修史行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三個獨立的部分,連在一起就構成了司馬遷關於一個人為什麼要談論歷史,書寫歷史的根本動力——“那就是參悟天與人之間的奧秘,通透過去與現在的演變規律規律,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念。”所以人們喜歡談論歷史,甚至自己書寫歷史的行為已經是一種文化創造行為了。

《易經》“賁卦”記載:“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關於“文化”一詞就是出自這裡,當然一個人有了自己對歷史的看法,並將它寫成文字材料的做法,即是一個野史寫作過程,也是一個文化創造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有無官方默認的野史材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文化載體,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傳統大眾對歷史認知的需要,同樣也滿足了現代大眾對精神層次的追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有人說他的歷史知識來源於野史秘聞,也就不必覺得不登大雅之堂了。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史學價值

常識上講野史的定位一般是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它是一種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野”有兩層相對的含義:一層是與 “國”相對而言的,自周代就有國野之分,在人表現為貴賤;在文表現為正邪,國史為正史,得到官方承認,大家都可以讀,野史為奇聞邪說,不被承認為史書;另一層則是與“朝”相對而言的,在廟堂之內為朝,在鄉野小邑為野,經過精心編排,有一定章程的史學為官修,不遵守一定格式,的原始文字則為野史,不登大雅之堂。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稗官野史”一詞, “稗”本來指的是到田裡的雜草,這裡是指喜好庸俗傳聞的鄉間小吏。《漢書·藝文志》引如淳所說,“細米為稗,街談巷說,甚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歷史的書寫一個規律就是越是經過潤色修改的,就越多的摻雜想象的成分,也就越遠的離開歷史真相。梁啟超說“二十四史不過是帝王將相之家史”,即便以為梁啟超說法基本正確,為帝王將相寫下家史,那就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歷史真相也就更加不明朗了,野史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因為寫出來就不是為了給權貴做壽辭,也就沒必要做過多的美化,所以歷史上有相當多的

野史的的確確彌補了正史記載有誤帶來的困難,野史的史學價值也就越來越重要了。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文學價值

我們常說文史哲不分家,一部好的史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相當多的雜劇作品就是取材於野史,例如《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燭影斧聲》等等。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自愛垂名野史中,寧論抱困荒城側。” 元代薩都剌 《上趙涼國公》詩:“如此聲名滿天下,人間野史亦堪傳。” 這種閭巷風情、街談巷說、遺聞佚事的紀錄,一度成為文人墨客們的靈感源泉,京劇《單刀赴會》、《擒方臘》都是靠著正史與野史的互補才創作出來的。如魯迅所多次稱道的《明季稗史彙編》之類。

有很多朋友喜歡網絡小說,尤其歷史軍事題材,與傳統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其實,有多少靈感都來自野史傳聞,一方面帶動了網絡文學的熱潮,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野史的文學價值。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野史佳作代表

有朝廷開館修史的做法到唐朝才出現,如果按照私人修史的說法來判定野史的話,毫不客氣的說所有私人撰寫的史書都可以稱之為野史,那麼被稱為史學楷模的“前四史”就可以被划進野史範圍了,當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專業的。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其實遠比我們豐富,不信可以看一看他們的野史作品:

丘悅《三國典略》——記錄了西魏及北周、東魏及北齊、梁及陳三方面的重要歷史。

魚豢《魏略》——是魚豢私自撰著史, 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及郭太后議立高貴鄉公事甚詳。

劉肅《大唐新語》——唐代劉肅所撰筆記小說集,載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曆,多取材於《朝野僉載》﹑《隋唐嘉話》等書。仿《世說新語》體例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書中主要講述了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逸聞遺事,內容以記述奇異物品,傳說事蹟為主。其中記唐代宮中七夕、寒食等節日習俗以及豪支、傳書燕等事有一定的社會史料價值。

司馬光《涑水紀聞》——北宋司馬光私修史書,記載有趙匡胤離奇死亡真相甚詳。

李肇《國史補》

——是一部記載唐代開元至長慶之間一百年事,涉及當時的中國社會風氣、朝野軼事及典章制度各個方面等的重要軼事小說,對於全面瞭解唐代社會具有極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價值

潘永因《宋稗類鈔》——是小說筆記類叢書,彙集有關宋代的“稗官野史”。作者是清初的李宗孔,一說是潘永因,共三十六卷,一說為八卷。

佚名《清稗類鈔》——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從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報章、說部中,廣搜博採,仿清人潘永因《宋稗類鈔》體例,編輯而成。記載之事,上起順治、康熙,下迄光緒、宣統。全書分九十二類,一萬三千五百餘條。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鄭永安《中國野史》——另外作者是鄭永安於2011年8月1日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的《中國野史》,可以說是也是作品裡比較出色的了,這本書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摒棄傳統史學“為尊者飾、為賢者諱”的觀念,採古今野史的精髓,引導讀者從細節處發掘歷史真相。將帝王將相的性格心理、軼聞趣事,統治階級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政治軍事的醜惡內幕、血腥手段,歷朝代的民間風情,數千年奇人異士的風流俊逸、灑脫風姿,三教九流、世相百態,立體、全方位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展示真實鮮活的歷史。很有閱讀價值哦!

你不知道的野史的價值——你今天寫下的也許就是百年後的野史名著

歡迎關注《性感文人札記》!如果您也喜歡我們,就請留下您的贊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