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真實作風竟是這般!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這首詩經常在老師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時出現,食堂的牆壁上也少不了它。至於李紳,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體察人間疾苦的形象。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真實作風竟是這般!

實際上,李紳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宦海浮沉數十年,曾位居丞相,同白居易、元稹相友善。如此說來,李紳就是一個關愛百姓的好官員。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李紳所在的時代,正處於牛李黨爭最為激烈的時代,李紳是李德裕李黨為首的重要人物,當時的唐朝主要就毀在牛李黨爭手中,這幫人沒有好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攻伐異己,根本就不顧誰對是錯,只要對方支持的事情,不論好壞,一律反對。這樣環境的下的官員能是好官嗎?並且李紳本人生活相當奢靡,在唐朝的時期,官宦人家喜歡洋歌姬在家,有親朋好友來到都會張羅歌姬出來演出助興,其實這些歌姬就相當於主人家的小妾,但是地位最為低微,可以隨便贈送親友。有一次另一位著名的大詩人劉禹錫去李紳家做客,看了李紳家的歌姬表演寫下了一首詩贈與李紳: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當晚李紳就把歌姬送給了劉禹錫過夜,這就是成語司空見慣的出處。可見李紳的生活和那些“朱門酒肉臭”的人物是一樣的,根本就不會考慮“路有凍死鬼”。

且根據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在年輕的時候與他的發小李元將關係十分好,他叫李元將叔叔,但可恨的是李紳發跡當上大官之後,竟然要李元將自稱為孫子,關鍵是這樣了,李紳盡然還不滿意,對李元將的意見還很大。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真實作風竟是這般!

當時在做官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同僚叫崔守到,當時由於崔守到並沒有去拜見李紳,使得了李紳對崔守到懷恨在心,有一次,崔守到的僕人與一位百姓發生了衝突,然後不小心被李紳知道了,這是崔守到的僕人,李紳故意將這件事情小題大做,他先是將僕人抓了起來,對他進行暴打一頓,更關鍵的是,之後他將崔守到也抓了起來,將他打入大牢,以此來表達心中的不滿,由此可見李紳這個人的人品實在是不怎麼樣,筆者很好奇,他當年是怎麼寫出來那段千古名句。而且李紳在做地方官的時候苛徵暴稅,殘害百姓,使得當地的百姓生活負擔極其的沉重,當時的百姓都不堪李紳的壓迫,都紛紛流亡外地,不敢在當地生活,可李紳他竟然一點都不在意,把那群百姓比作收割的麥子,說麥子熟了,總要收割的。

其實李紳在他當官之前,他還是一個質樸熱血,滿腔抱負的大好青年,他為人正直,看到不公平的事情都會挺身而出,故而能寫出憫農二首這樣體恤民情的詩詞。但隨著朝堂牛李黨爭逐漸墮落,迷戀了享樂,貪圖榮華富貴,整日沉於聲色犬馬之中。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真實作風竟是這般!

當然《憫農二首》還是非常有教育意義,值得傳唱,書中的提倡節儉,和抒發盤中餐來之不易的情景,對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有這分成好的教育意義。讀詩只讀意義,不要去深究寫詩的人就好了。文章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李紳所寫憫農二首: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真實作風竟是這般!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