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魏立晉 第三節 改制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並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

代魏立晉 第三節 改制

其實作為新力量的曹爽不是沒想過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持,畢竟,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到處樹敵是最為愚蠢的做法,一開始,曹爽也對司馬懿尊敬有加,事事請示,表現出謙和的姿態,冀求得到元勳和士族的支持與合作。但是曹魏元勳們用最冷冰冰的做法拒絕了和曹爽的合作:從曹操時代就跟著曹魏打天下的衛臻拒絕和曹爽結成兒女親家,也拒絕了曹爽對衛臻當尚書令的推薦,最終尚書令落到了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手裡。而名義上錄尚書事的曹爽,在尚書檯彷彿是一個消失了的人物,一切都由尚書令司馬孚說了算。作為宗室代表的曹爽,遭受了士族們的一致冷遇,原因很簡單:當初士族們正是想在朝廷上有進一步的話語權,才搬開了宗室燕王曹宇這塊大石頭,而作為花架子臨時扶上臺的遠支曹爽,無論是聲望、能力、資歷都無法和司馬懿相比,碾壓他不是相當輕鬆?

不僅如此,司馬懿在士族的影響力,靠著聯姻也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他的妻子張春華的母家是河內山氏,這一支在當時最有名的是名士山濤;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先是娶了夏侯尚的女兒,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夏侯徽死之後又續娶了泰山羊氏的羊徽瑜:她的母親是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的姐妹,而她有一個更有名的兄弟——羊祜;次子司馬昭則娶了東海王氏王朗的孫女王元姬;四子司馬伷則娶了琅琊諸葛氏一族諸葛誕的女兒。至於女婿,司馬懿其中一個女婿,是名門京兆杜氏杜畿的孫子杜預。

代魏立晉 第三節 改制

於是,曹爽面臨著這樣一個局面:宗室除了夏侯玄和他,再沒什麼能夠擔當大任的人才了,而司馬懿除了自己的兒子們和親族們,還徵辟了王昶、鄧艾、胡奮等一批人才;曹爽之前沒有方面掌兵的經歷,在地方軍隊上沒有自己的勢力,而司馬懿之前作為荊州、關中的方面大員,獨當一面對抗吳蜀,又在近期平定了遼東,在關中和荊州都有廣泛的話語權;不但如此,司馬懿還和士族們廣結姻親,拉攏結好,例如,舉薦了司馬懿的潁川荀氏的著名人物荀彧,他的小兒子荀顗,就得到了司馬懿的提攜,藉此,潁川荀氏也成為了司馬家的忠實盟友,對比曹爽在衛臻那裡碰到的釘子,簡直是天壤地別。

按這個劇情走下去,曹爽除了被司馬懿生吞活剝,也沒有別的結局。

不過辦法也不是沒有:既然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那麼就自己再組建一個利益集團去取代他們。曹爽能依靠的人包括:自己的兄弟曹羲、曹訓;之前不得志的浮華黨人夏侯玄、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以及新提拔的年輕人才。這份年輕人才名單涵蓋了鄭衝、盧欽、王沈、王渾、裴秀、王基、荀勖等人,而有意思的是,這些年輕除了王基,其他都是建立西晉王朝的元勳人物,這個後面再提。曹爽打造的這個新集團,包含了曹爽的同宗、朝廷上的少數派、以及新銳少壯派。這些人和曹爽一樣,之前沒有在朝廷打下深厚的根基,相比司馬懿為代表的曹魏功勳老臣以及既得利益者舊士族集團而言,他們除了反對舊制度,用改制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獲得新的威信和地位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而由此,他們決定去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首先要把實際的權力拿回來。何晏和丁謐主張以退為進,建議給司馬懿來個明升暗降,拜他為太傅,用太傅這個榮譽和地位極高但沒有實權的官位,把錄尚書事的權力收回來。一方面,這裡在名義上是對司馬懿的尊崇和禮敬,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另一方面,曹爽就此掌握尚書檯的大權,是得到了實際的好處的。除開最高權力,選官的吏部尚書這一重要職位,原本由潁川鍾氏的鐘毓擔任,曹爽打發鍾毓去當了僕射,把任用官員的權力交給了自己的親信何晏;在尚書檯內部,增補了自己人鄧颺和丁謐作為尚書;監察京師官員的司隸校尉也由曹爽集團的畢軌擔任;原本安排用來幫助曹爽制壓司馬懿,但不是曹爽親信的孫禮,安排去了淮南當揚州刺史。至於原本打算讓司馬懿掌管兵權的大司馬的職務,借用曹叡時期的就用過理由拒絕掉:柏人和彭亡的典故。

所謂柏人和彭亡,是兩漢發生的兩個故事:劉邦路過柏人縣的驛館的時候,覺得“柏人者迫於人也”,肯定有人要害我,不住了,趕緊走,事後一瞭解,果然有刺客要在驛站暗害劉邦;東漢雲臺二十八將的岑彭,在攻打公孫述的時候在彭亡的地方紮營,結果被公孫述派來的刺客殺死,果真實現了“彭亡”。(龐統:“我有話要說!”對不起,我們講的是正史。)用這個理由拒絕對司馬懿的大司馬的任命,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於是中樞的核心權力,就這樣被曹爽集團收走了。

接著是禁軍方面,禁軍最重要的兩個職位分別是領軍將軍(又稱中領軍)和曹魏新設的禁軍精銳武衛營(著名的虎豹騎是其前身)的統帥武衛將軍。曹爽在曹叡時代就是武衛將軍,在禁軍中深厚的根基是他相對司馬懿最大的優勢。而中領軍的職位,原本由曹魏老臣蔣濟擔任,曹爽又玩了一招明升暗降,打發蔣濟去做了沒有實權的太尉,把中領軍的職位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曹羲。至於中領軍下屬的中護軍,先後由曹爽的親信畢軌、夏侯玄擔任。曹爽牢牢把控的禁軍,也成為了他把持朝政最為堅實的依靠。

一切安排妥當,這個掌控了諸多權力的集團,可以開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了。這一政治理想,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看起來是對手的司馬懿,於是夏侯玄提筆給司馬懿寫了一封《答司馬宣王書》在信中,夏侯玄明明切切書寫下了自己理想的為政舉措:第一,把中正官的權力收歸中央,把選拔人才的任務交給尚書檯來實行;第二,郡太守實權過重,建議去掉郡,只保留州和縣,可以提高行政效率;第三,禁止奢華,改善社會風氣。希望能得到司馬懿的支持,大家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曹魏,攜手向前。

層層剖析夏侯玄的建議,背後能發現不少東西:首先是第一條,確實由於九品官人法草創於戰亂時期,實行起來會發現很多問題:在體制上,原本九品官人法的目的是為了將選官權收歸中央,結果由於中正和地方官長權力過大而又職責界限不明,導致吏部的選官權不完整。

舉個例子吧,假如你是曹魏的某地士族的其中一個年輕人,辛辛苦苦讀書,成長到了出仕的年齡。你為人正直,不願意和低劣行為同流合汙,該打理的地方的官長和中正官都沒打理到,於是中正官找了個由頭:“你出門都坐車,一定是不廉潔的人,今年出仕就別想了,等著吧。”你很氣憤,託家裡的人找到了朝裡做官的親戚想追究中正官的責任,然而親戚告訴你沒有辦法,因為中正官舉薦人才出了問題是不用負責的。要麼選擇打碎門牙往肚裡吞,要麼和中正官同流合汙,這就是你面對的現實。

夏侯玄提出的建議是什麼呢?如果你再要出來做官,中正官只負責考察你的德行,推薦你上去的時候把你歸納到“廉潔”“孝道”等各個門類,建議你具體當什麼官,現在中正官說了不算了;而地方的官長負責查詢你的能力,和當地別的人才分出高低等級,然後歸納到吏部綜合考慮,最終決定你的任命。而這裡,德行方面的品評出了問題,就追究中正官的責任;才能方面的品評出了問題,就去追究官長的責任。看起來很美好。

接著是第二條,把州郡縣三級改成州縣兩級,簡化機構,怎麼看待這件事呢?猶如今天有人提出一條建議:去掉市級機構,直接由省去統領縣,你怎麼去看待這條建議?

第三條就是直擊當時的風氣了,要求簡化繁文縟節,去除奢華風氣,大家勤儉持家,不搞那些有得沒得的的虛事,返璞歸真,該幹啥幹啥就好了。

三條建議,一條條看起來都是中肯的好建議,然而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實行,或者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實行。大家已經對這套運轉的制度再熟絡不過了,中正官雖然收錢不負責任,好歹中正官大多是士族出任,世家大族出仕的權利是得到了保障的;州郡縣你現在撤掉一級,那些隨之被裁撤的官員怎麼辦?喝風嗎?至於風氣改革,說起來好聽,老子家裡世代當官,出門坐個車,平時衣服穿好點,喜歡玩的東西多點,怎麼著你了?要你管嗎?

改革家的理想總是很好的,然而到了實行起來才發現面前的阻礙重重。年輕的夏侯玄感到了政壇的複雜性,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並不是不明白制度上出現的問題。但在他看來,政治的本質是妥協和利益交換,而夏侯玄提出的這些改革條目,正是他可以用來和世家大族們進行交換的籌碼,想到這裡,司馬懿笑了,提筆回覆夏侯玄:“您的建議很好,不過現在還不到實行的時機,還是等以後有了更賢能的人才再說吧。”

帶著失望和不甘的夏侯玄還想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一紙任書改變了這一切。看到任書,夏侯玄明白:一場新的競爭,又要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1.《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2.《晉書》,(唐)房玄齡等

3.《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4.《世說新語箋疏》,(南朝宋)劉義慶,(南朝梁)劉校標註,(清)餘嘉錫箋疏

5.《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週一良

6.《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仇鹿鳴

7.《正始名士的政治抱負——析》,徐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