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幹部心頭最牽掛啥?上海這家醫院“反哺”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8歲的近視患兒不在少數。而且若不及早防治,視力下降速度會很快,我們這些做父親的,這一年甚至三年都不能陪在孩子身邊,其實也會很擔憂。”

開學前最後一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小患者:為配合做好對援藏隊伍成員家屬的關心照護工作,市一醫院眼科來自眼底疾病、青少年眼病、屈光疾病等領域的多位專家為上海市第8批援藏隊伍成員的20餘名子女服務義診,為他們進行了視力、眼壓、驗光等檢查。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義診現場,8歲男孩小安被查出視力近期快速下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經詢問得知,小安的父親是本次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上海某醫院兒科主任,在援藏工作中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在父親遠赴西藏的日子裡,小安在日常生活中用眼習慣不佳,也沒有定期檢查視力,導致了短期內視力快速下降。小安的父親說,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平日工作都比較繁忙,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顧,“孩子剛上一年級,幼兒園期間就發現視力有些模糊,現在也是班級裡唯一一個戴眼鏡的。”小安的父親說,今天的檢查中,孩子的眼鏡度數檢測為150度與175度,“市一醫院眼科專家驗光並製作了合適的眼鏡,糾正了他的用眼習慣,還叮囑他平時進行輔助視功能訓練,增加戶外運動。雖然接下來半年我依舊不能陪在他身邊,但也會經常叮囑他。”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6年6月,上海市第8批援藏隊伍從黃浦江畔趕赴雪域高原,開啟了新一輪歷時3年的對口援藏工作。援藏人才在前奮鬥,他們的家屬則甘當幕後英雄,積極支持親人投身對口支援工作。一天平常的群內聊天時,隊員們紛紛聊起了自己的家庭與子女,第8批援藏隊伍成員、眼科副主任醫師石廣森敏銳地發現,這批孩子大多處於學齡前至小學階段,可或多或少面臨著近視困擾,“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地區近視發生年齡較全國水平有明顯提早情況,8歲的近視患兒不在少數。而且若不及早防治,視力下降速度會很快,我們這些做父親的,這一年甚至三年都不能陪在孩子身邊,其實也會很擔憂。”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為此,石廣森聯繫了市一醫院眼科黨支部書記、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劉堃,科室以黨支部形式發起策劃了此次義診活動。劉堃說,“此次義診中,像小安這樣出現視力下降等眼部症狀的孩子為數不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不良用眼習慣是主要原因。”如今數碼產品應用廣泛,孩子近距離用眼的時候很多,很容易讓眼睛過度疲勞,導致視力下降。“這一過程在早期是可逆的,但若累積到一定程度,則可能使近視度數逐漸加深。為此,我們針對發現的視力下降患兒都量身定製了干預方案。”石廣森更提醒廣大家長,如孩子已確診近視,應每半年複查一次,近視程度較深者應每三個月複查一次,且三個月的眼鏡度數增長不應超過25度。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這是首次針對援藏幹部子女的眼科篩查服務,我們希望將其常態化,並擴大受眾人群。”市一醫院眼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許迅介紹,除了援藏醫療人才之外,來自教育等系統的隊員子女也是本次義診的服務對象。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於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去年曾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青少年近視不是孩子自己或一個家庭的簡單問題,而是全社會必須關注的健康議題。”據悉,為響應這一方案,市一醫院開設了視光專病門診,在南部院區,眼科還被整合入兒科MDT診療模式,在兒科門急診區域專設了眼科診室。

市一醫院黨委書記馮運表示,作為大型公立醫院,此次義診既是響應中央對於加強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履行公立醫院公益性原則。“援藏幹部家屬積極支持親人投身對口支援工作,醫療單位有能力也有義務為他們做好醫療保障工作,我想,這也是對社會的反哺與服務。”

本期執行主編:陳柏霖

援藏干部心头最牵挂啥?上海这家医院“反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