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鐮刀斧頭”到“鐮刀錘頭”的變遷

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变迁

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变迁

1930年中央蘇區證件上的“斧頭鐮刀”或“錘頭鐮刀”黨徽圖案。

因為中共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是按照蘇俄共產黨的模式建立起來的,故中共黨徽也模仿了蘇共旗幟上的鐮刀錘頭圖案。在模仿時,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因中共中央對圖案式樣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明和硬性的規定,所以在實行中,黨旗、軍旗、證章、貨幣上的圖案,有時被畫成鐮刀斧頭,有時則是鐮刀錘頭。

中共的鐮刀斧頭圖案,實際是對蘇共的鐮刀錘頭圖案的一種修改。為什麼要這樣改?有學者解釋說:這是中共在建黨早期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國情出發,特意將黨徽畫成鐮刀斧頭,以斧頭代表手工業者,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把斧頭改成了錘頭。

鐮刀錘頭圖案,是在與鐮刀斧頭圖案並行時逐漸增多的。有資料顯示,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使用的印信標誌,多為鐮刀錘頭圖案。在中華蘇維埃政府所發行的紙幣上,也出現過鐮刀錘頭圖案。但是,這些鐮刀錘頭圖案,並不能證明當時的黨徽已經定型為鐮刀錘頭了。“鐮刀斧頭”圖案,在當時還是普遍使用的。

1945年,是黨旗圖案開始定型為鐮刀錘頭的重要時間點。是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會場上懸掛的黨旗已是鐮刀錘頭。在此前後,各抗日根據地所使用的黨徽,已基本上統一為鐮刀錘頭了。而鐮刀斧頭圖案,此時已經很少見了。兩年之前政治局在楊家嶺會議上所作的“以鐮刀斧頭象徵工農聯盟”的決定,這時已經基本不執行了。

1951年,是鐮刀錘頭被正式固定下來的時間點。1951年6月,《中共中央關於黨旗問題的通知》規定:“在黨的三十週年紀念時,各地可按舊例,一律採用左上角綴以黃色鐮錘圖案的紅旗,旗上不另加中國共產黨字樣或其他記號。”1952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黨旗問題的批覆》指出:“黨旗上只有錘頭鐮刀,並無五星(蘇聯國旗上有五星),此點請注意。”這兩個文件發佈後,鐮刀錘頭的圖案就算正式固定下來了。

雖然鐮刀斧頭圖案有其合理性,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用過,但準確地講,只有將黨徽圖案定為鐮刀錘頭才是最科學的。因為鐮刀錘頭的寓意更符合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

錘頭所代表的工人階級,不是手工業工人,而是大工業中的產業工人。斧子和錘子,在相當程度上是與不同的生產形態相聯繫的。斧子,一般是木匠、伐木工、消防員使用的工具,亦即主要是手工業者的工具,與大工業的聯繫不多。而錘子,除了城鄉間的小鐵鋪多使用外,更多的是大工業中的產業工人所使用,如鉗工、鈑金工、鍛工等產業工人都離不開錘子這種工具。一份中共早期刊物的封面,就畫著一個產業工人手執一把大鐵錘。也就是說,斧子和錘子所代表的生產力水平是不一樣的,錘子更多地代表著當時的先進生產力,代表著與大工業和先進生產力相聯繫的工人階級。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因而,共產黨的黨徽採用鐮刀錘頭做標誌,才是最科學、最適當的。

蘇共為什麼沒有把黨徽設計成鐮刀斧頭,而設計成鐮刀錘頭?這與俄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有很大關係。當時的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水平已達到相當的高度。錘子是俄國產業工人手中常用的代表性工具,所以,蘇共把錘子設計到黨徽中,用以代表工人階級,是很自然和恰當的。也正是這個原因,蘇共黨員大概極少有人會把本黨黨徽說成是鐮刀斧頭。

(摘編自《前線》雜誌2019年第1期 李喬/文)

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变迁

先鋒行——東洲區共產黨員自己的公眾平臺,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先鋒行。

从“镰刀斧头”到“镰刀锤头”的变迁

東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