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未来的终局是什么?

多年以后,当人们重新回忆起达特茅斯会议时,发现那一年——1956年,原来是人工智能元年。

弹指间一个甲子过去,2016年一场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的人机对战,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高度。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尺度放大一些,从60年之后的视角回望今天,那些成为构建未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单元的物联网、5G、智慧家庭等概念,已然在今天走入生活而非停留在想象。

看过2019,才知道2006年是智慧家庭元年

一年一度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照例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行。本次展会以“AI上•智慧生活”为主题,意在全方位展示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带来的技术变革。

海尔,未来的终局是什么?

参展规模最大的海尔今年正式启动智慧家庭全球战略,联动七大品牌在全球落地全套系智慧家庭产品。

美的也发布了包括首个互联家电品牌“布谷BUGU”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TCL则发布了多款全场景智能终端新品,覆盖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安防、健康、数码等多个品类,以期快速抢占AI×IoT赛场。

此外,创维、海信、三星等众多家电品牌也都在今年的AWE上展示了其以AI和IoT为核心技术打造的全屋互联网家电产品矩阵。

可见,awe作为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发展的风向标,智慧、智能的标签已成为参展商强调的核心。

然而,正像开头所说,对AI的追求是一条漫长甚至无止境的路,众多企业争相争抢赛道的背后,可能无人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的终点在哪里?”

正如近些时间来,诸如“泛在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一个个热门概念在资本市场被疯狂追捧,相应被炒作的上市公司甚至不得不发公告昭示公司主营业务与相关概念并无关联。但对于炒概念的游资来说,天空才是价值的终点。

风吹过,一地鸡毛。

对于那些被炒作的企业来说,剩下的只是过度透支的市盈率,以及跟风追高被套的散户投资者。

在实体经济产业同样如此。事实上,在当下这个更加讲求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霸权的时代,如果只是简单跟随或追风口的话,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大型企业来说,风险极高。毕竟,只有引领才是创新。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回溯源头才更有意义——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家庭元年。

这一年,海尔提出智慧家庭概念,并开始了相关的研发体系建设。依托U+智慧家庭平台研发U+OS操作系统、大数据平台和无线物联网技术,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成果。并于2012年推出首款“无边框云电视”,利用U+平台,首次实现电脑、电视、手机等终端网关的无线物联。

直到2014年,美的才正式对外发布M-Smart战略,实现全品类智能化覆盖。2015年完成智慧家居体系的搭建。2016年,美的正式发布M-Smart智慧生态计划,宣布实现智慧生活运营服务平台开放落地,提供智慧生活整体解决方案。

几乎与美的同时,2014年格力也首次详解了智能家居的蓝图,表示将着力发展智能家居。

而领跑者的步伐却不曾放缓。

2017年,海尔被IEC授权制定首个国际AI白皮书,该白皮书将引导全球AI的标准化发展。

同年6月份,OCF联盟通过了海尔标准提案。作为行业首个智慧家庭平台提案标准被国际标准联盟立项,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智慧家庭互联互通标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8年1月,中国智能家电分技术委员会审定通过了由海尔牵头制定的智能冰箱、智能空调2项国家标准。

据统计,海尔的原创科技已被行业相继模仿151次。

本届awe上,海尔官方发布了包括海尔、卡萨帝、统帅等3大品牌全新智慧套系,同时海尔其他4大品牌的智慧家庭成果也同步亮相。

同时,如今的海尔智慧家庭,在连接与控制基础上又实现了三大独具的突破:所有网器均可互联互通、主动服务、语音交互。

海尔,未来的终局是什么?

发布会现场可看到,智能音箱可一句话操控所有智慧家电,空调可以自感知自判断环境状态,为主人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冰箱可以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推荐健康食谱,并直接联通到烤箱和吸油烟机、消毒柜,实现一键烘焙、烟灶联动、自动消毒等等。

甚至衣柜上的镜子,用户也能与之交互,智慧统计衣物以及给出搭配建议。

弹指间未来已来。

全品、全屋、全套,背后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我们再进一步深入来看,其实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智慧产品市场中,“全套、定制”才是海尔智慧家庭与行业其他品牌最大的差异点。

正如海尔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李华刚提到的,“我认为一个智慧家庭的基础是成套,其次才是智能。”

据了解,家电行业一般主要布局单品或部分成套,海尔是唯一实现全品类的一站式成套,包括4大物理空间7大全屋解决方案,并且拥有7大品牌智慧家庭套系产品,不同品牌可协同满足全球用户家庭空间内衣食住娱各种智慧需求。

而在定制方面,行业大多卖的都是“标准品”,而海尔却是目前唯一实现产品、方案、生活方式都能个性化定制的品牌。而且,海尔智慧家庭还可根据用户生活习惯自定义智慧场景并持续升级。换而言之,海尔智慧家庭从硬件到衣食住娱生活方式,都可以定制。

因此,“全套”二字的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和全流程的服务能力去支撑。

资料显示,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0+N研发体系,以便持续吸收全球优质研发力量。

在生产制造方面,海尔在全球设立了25个工业园和122个制造中心,且本土化制造版图仍在扩张。

同时,海尔COSMOPlat模式在全球持续复制,已孕育出建陶、房车等15类行业生态子平台,覆盖华东、华北等六大区域12个示范基地,在20个国家复制推广。

此外,海尔还建立起106个营销中心,搭建起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为27种语言的用户提供全天候服务。

而也正是基于如此强大的实力,海尔开始了构建生态圈的举措。

事实上,当下智能家居行业的 “生态”多是硬件联接生态,着眼于互联互通。而海尔已经超越了硬件的联通,率先做成了端到端的 “资源生态”,即通过用户端到生态资源端的连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

海尔,未来的终局是什么?

发布会现场,海尔演示了安防、洗护、空气等7大生态圈的部分新成果。以洗护圈为例,海尔衣联网已经吸纳4800多家资源加入,搭建起衣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洗、护、存、搭、购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解决方案。

此外,食联网中,馨厨冰箱以“健康顾问”的角色,整合了美食、娱乐、农场、营养师等七大类200多家资源方,满足用户购买、存储、烹饪、清洁、健康管理等一站式管家服务,例如用户可通过冰箱下单多利农庄的20多种有机农产品,实现一键下单、追踪配送信息等。

据介绍,截至2019年3月,海尔智慧家庭将进入1000万家庭。

更难得的是海尔的平台开放性,据李华刚介绍,海尔智慧家庭未来致力于“将全流程打通”,联通现有其他购物平台,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全球视野下,用户才是最好的设计师

而在谈到全球化方面,海尔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李华刚更为自信,“海尔是中国家电品牌中唯一完成全球品牌布局的。”

在澳大利亚,GFK数据显示,2017年斐雪派克干衣机市场份额达25%,居行业第一。在美国,家电市场累计增长-1.1%的情况下, GE Appliances销售同比增长11%。

在日本,AQUA借鉴国内社区洗模式推出了AQUA商用社区洗,在日本国内以75%的市场份额实现引领。

在西欧,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海尔和Candy公司合并后的营收排名第五,并计划于2022年前实现西欧排名第三的目标。

此外,卡萨帝作为国际高端家电品牌,也成为中国高端家电领域的首选,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49%。统帅则致力于打造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轻时尚家电品牌。

海尔,未来的终局是什么?

当今的世界处整体处于经济增速放缓、技术整体发展遇到瓶颈的阶段,而如果企业想在逆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时期,进行有效的全球布局,就要面临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商业和社会环境。

然而,我们现在还有是很多企业家,仍在沿用甲方思维考虑问题,一厢情愿地认为全世界都应该、都能够爱上自己制造的产品。

要知道,在这轮新的全球化布局中,我们的企业不应是去寻找全球的共性,而是必须尊重每个个体。

而所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要尊重人类不同个体、不同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本真状态,才能寻求到共识。他们才能利益相关,休戚与共。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技术本身是冰冷的,所以在把优势技术应用到产品进行全球化的过程中,势必要找到一个方法,去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全球用户需求,这如何做到?

针对此问题,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超前研发总经理王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化布局中,我们秉承的就是用户在哪里,我们创新就在哪里。”

因为海尔想给用户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卖一个硬件,要充分倾听用户,甚至让用户自己参与到设计环节来。同时通过整合不同的市场资源,从而真正理解用户。

往往,用户才是最好的设计师。

“我们要让每个人的体验更好,让每个人的个性化生活更好。”王晔说。

就这样,海尔智慧家庭实现了在全球的快速复制。同时,最大限度尊重个体意志,从而满足不同审美需求、不同消费能力、不同生活习惯的全球用户的多元化选择。

文化基因是根植于一个民族血脉的,我们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海尔的海外布局,就相当于一个对当地文化基因的搜集过程,每个品牌系的建立,也就建立起相应的基因库。

这也就使得海尔成为了能够代表中国智能制造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的示范企业。

上一个10年,海尔完成了“全球家电品牌10连冠”;下一个10年,海尔在“智慧家庭生态品牌”的打造中已然成为全球标准制定者。

未来,海尔的终局是无限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