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2018年10月28日,重慶一輛載有15人公交車在失控的情況下與小轎車發生碰撞後,墜入江中。2018年11月2日,公交車墜江原因公佈。事件的主要經過是一位48歲的女乘客在錯過站之後,要求司機停車,但由於未到站,司機拒絕了乘客要求。隨後女乘客用手機兩次擊打司機,司機和乘客陷入了激烈爭執互毆,最終導致公交車失控,並墜入江中,釀成悲劇。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打撈公交車

原因曝光之後,引起了全國網民的一片斥責,重慶的很多市民甚至圍堵了該女乘客上班的地方,還有的網友呼籲設立保護司機的鐵門。當然,也有不少的網友指責司機的不冷靜,沒有停車應對。但是我卻認為,和司機爭執的乘客多如麻,衝動的司機也是亂如沙,關鍵是看如何將這個爭執化解掉。誰來化解,當然是車上的其他乘客。然而在此次事件中,這些乘客沒有一個人來阻止女乘客的行為,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最終也導致自己的生命走向了終點。從這個角度來說,車上所有的人都為自己的行為買了單。

此次事件讓人們想起了《車四十四》這部電影,電影來源於現實,現實又不斷重複著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一因為人性冷漠導致的悲劇:

一輛行駛在山區的車被三個歹徒攔下了,歹徒先是對乘客進行劫財,然而又強姦了女司機。在女司機被強姦的過程中,乘客們都趕緊趴在窗戶上看熱鬧,然而只有一個人出手相救,還因此受傷。三個歹徒走之後,女司機趕下了試圖救他的那個人,載著其他人繼續行駛。途中,乘客還不斷罵女司機耽擱了時間,但是最終女司機將車開下了懸崖,提前將這些乘客送到了人生的終點。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從這些乘客的態度來看,很多中國人都有這種“看客心裡”。這種心裡不是現代這個社會的產物,而是根植於中國人骨髓幾千人的產物,魯迅和林語堂將之批判為中國人的劣根性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也說“君子思不出其位。”。除了儒家,道家的莊子也認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而法家的人更是對參與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予以處罰。

發展到了宋代,就有了“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名言。

魯迅曾經寫過多篇文中諷刺中國人的看客心裡。在《阿Q正傳》中,阿Q從城裡回來向別人大談其殺革命黨的見聞,嘴裡還津津樂道著“殺頭,好看!好看!”。在《吶喊自序》中,魯迅談到一幕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一次事件:

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日俄戰爭中圍觀屠殺國人

和魯迅同一個時代的林語堂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最好的作品《吾國與吾民》中有一篇《中國人的冷漠》,專門描寫中國人的冷漠精神,探究冷漠的原因。他寫道:

在個人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冷漠也就獲得了自己的“生存價值”。一個人太熱衷於公共事務(或者中國人所謂的“閒事”)是非常危險的。邵飄萍和林白水這兩位中國最勇敢的記者在1926年被東北軍閥(張作霖)槍斃,甚至都沒經過任何審判,其他記者自然會從中學會冷漠,開始“變聰明。”在中國,所謂的最成功的記者,是那些對生活,特別是對當下最迫切的社會問題沒有任何自己看法的記者。他們又能做些什麼呢?人們只有在個人權益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才會熱心公益,這時,大家只需注意誹謗法(國外把保護名譽的法律通稱為“誹謗法”,譯者注)。但當公民權益都得不到保護時,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便會告訴自己,莫談國事才是對自己人身自由的最好保護。

他認為,之所以中國的母親會對孩子說“少管閒事”,是因為中國的社會缺乏對人正當利益的保護機制。

因而“冷漠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表現,如同烏龜進化出龜殼。”而看客心裡,則是來源於英雄心裡。中國人希望有一群為自己打抱不平的人出現,這群人可能是大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農民軍,也有可能是“替天行道”的俠客,當然最有可能是就是“英勇神武”的皇帝為自己做主,實在不行,那就寄託給觀音菩薩或者濟公吧。總之,自己是絕對不會出頭的。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林語堂

中國人“不管閒事”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一次次的悲劇後,刻入中國人的骨頭的。例如東漢時期,發生了著名的“黨錮之禍”,也就是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都參與到討論這個問題的行列中。最終,這些士大夫遭遇到了兩次殘酷的鎮壓,而後,士大夫們則開始學“聰明”了,他們開始流連於山水田園,放浪於形骸之外,成就了魏晉風流。這樣的事情,總是不斷出現,最終中國人得出了“莫談國事”的教訓。

那,該如何逐漸去改變這一個現象呢?我想,雖然這種看客心裡已經深深的紮根於中國人的心裡,但只要逐漸改變這個社會土壤,那麼發出的新芽總是好的。從社會強度來說,加強法制建設是根本,讓每一個人的正當利益都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讓每一個善良的心都不會遭到錯誤的懲罰,這樣才能讓每一個人勇敢起來。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老人不敢扶,那就是因為法律沒有去保護人的正當利益。

從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看中國人的冷漠態度和看客心裡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不要去期待英雄的出現了,自己就是英雄。和重慶的公交車事件的前段有些相似的事件,卻因為有了乘客的參與,有了不同的結果。在今年4月,一輛由湖南衡陽開往長沙的長途大巴上,一名男子邱某突然猛衝到駕駛室,搶奪方向盤,司機緊緊握住方向盤。此時另一名男子王某上前對李某猛踹一腳,及時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惡化。後來,人們對李某的行為都讚歎不已。然而,在重慶此公交車上,為什麼沒有出現“李某”呢,或許大家在看熱鬧,或者大家在等“李某”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