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在央视诸多的驻外记者中,刘骁骞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第一次认识他,是他的成名作「毒枭」,然后是「哥武」,后来他甚至走进了拉美毒品「银三角」,一个我们可能需要看地图才知道的地方。

刘骁骞,1988年生,福建泉州晋江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为ESPN(注: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全球最大的体育电视网)做联络人和翻译,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担任腾讯体育驻南非的文字记者和出镜记者。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2013年东方时空调查报道《枪口上的巴西》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2014年《走进「上帝之城」》,进入里约贫民窟探访毒品交易

进入央视后,刘骁骞赴拉美中心记者站工作。在常规报道之余,他做了很多大型报道,如《探潮亚马孙》直播亚马孙潮、东方时空《枪口上的巴西》、闯毒窝拍摄毒品加工、进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游击队、寻路「银三角」等等。这些报道很多都是「硬新闻」,也就是调查新闻,这看起来跟他文艺青年的外表、柔和的语气不太吻合。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我第一次出差前,把家收拾的很干净,各种费用都交了,因为如果被绑架了,或者出了什么意外,别人来我家调查或者退房,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整洁」、「我在亚马孙流域的许多河流里都洗过澡」,驻外八年,刘骁骞拥有着不同常人的冷静与乐观。

驻外前他以为自己的报道会倾向文化类的,因为他一直以来有阅读的习惯,比较偏文艺,但驻外后他发现自己对文化类的报道并不是很感兴趣,反而对枪支毒品的治安题材报道很感兴趣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刘骁骞不仅仅是个专业的出境记者。无论是新闻现场、交通转移还是前行途中,他都会交代完整,始终不会有停歇,并以这种拍摄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拍摄以外,一个报道的联络、采访、写稿、剪辑、配音和配乐他都会自己做好后再回传到北京新闻社。

「困难程度啊,就和一个母亲十月怀胎,最后把孩子平安产下一样」,刘骁骞调侃,以报道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游击队员为例,他就阅读了各类历史资料和本世纪初的各种新闻报道,包括一本四十万字的回忆录和一本哥伦比亚作家的非虚构作品,加在一起超过一百万字。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刘骁骞对巴西有着复杂而浓厚的情节,他觉得巴西给人的是一种低纬度热带国家的热度,具体是亚马孙雨林里的湿热,还是边境小镇的燥热,或者是海边城市的潮热,分不清楚,因为他穿梭于这所有类型的热中,带有巴西特点的热,与拉美的各个国家都有那么一点相似,但又超越了其他。

自毕业后常驻,刘骁骞在巴西生活已经七年有余,但每次采访从巴西富裕的「桑巴大道」穿梭到形形色色的贫民窟,他都在不断更新着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危险但有着特殊的安全感。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巴西贫民窟

作为新闻从业者,他奔波在世界各地。他去过古巴九次,从2014年古巴和美国「破冰」前,一直到之后古美两国从寻求关系正常化到外交谈判,再到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古巴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奥巴马历史性访问古巴,古巴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去世,几乎覆盖了近年来古巴的所有新闻热点。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2013年,刘骁骞第一次去古巴,拜访海明威的故居

借着工作便利或者休假时间,刘骁骞也喜欢在各地旅行。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智利百内三塔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洪都拉斯的玛雅遗址

工作之余,他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习惯,偏好长篇小说。他不止一次提到喜欢作家奈保尔。他曾系统地读完奈保尔的作品,把奈保尔的非虚构作品当作是最另辟蹊径的新闻报道教材。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采访巴西毒枭,探秘哥伦比亚最大游击队,央视驻外记者的生猛旅途

刘骁骞让自己的旅途一直前进着、前进着,从未停歇,就像他所喜欢的奈保尔,奈保尔的处女作《重访加勒比》,生涩,但有一种无法复制的生猛,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迷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