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杨骏和司马玮倒下之后,贾后成功主政西晋朝堂。

贾后为什么能够成功主政呢?只因为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其实单从实力的角度来分析,贾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贾氏一系权力最强盛的时候,最多也就相当于司马皇族的某位强势亲王,根本做不到独步朝堂。

司马皇族遍布全天下,贾氏一系再怎么强大,也只能在中央呼风唤雨而已。

贾氏一系有不少聪明人,比如说郭槐、裴頠和贾模,他们对于自身和司马皇族的力量对比有着清醒的认识。

贾后的母亲(郭槐)是个手段毒辣的狠人,但她的头脑非常清醒。在贾氏一系如日中天之际,她看出了潜藏的风险和危机:贾后正在走杨骏的老路。

杨骏为什么下场凄惨?就是因为杨骏被权力迷花了眼,看不清现实,所以被大家联合反对。现在贾后主政,却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杨骏的老路,郭槐对此非常担忧。

她一再告诫贾后,一定要和太子司马遹搞好关系,一定不要忘记这是司马家的天下。直到临终之时都一再告诫贾后:一定不要得意忘形。但贾后最终还是没有听母亲的话,也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宜城临终执后手,令尽意于太子,言甚切至。——《晋书惠贾皇后传》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表面上看,贾后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命令皇帝。但实际上,贾后的身份只能算是皇帝的高级助理,没有谁以贾后为核心设计权力格局。

贾后是正牌皇后,由她主政也算说得过去,但这不代表她能因此挑战皇权。如果皇权都能被否定,这个所谓的皇后又有什么资格当政呢?

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对此不会有什么疑问,因为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可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司马衷的外公(杨骏),还是司马衷的夫人(贾后),他们在掌权之后,都忘记了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既然如此,活该被杀!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贾后渐渐地忘记了这一事实,打算挑战皇权呢?

其实在最初,贾后能够认清这一基本事实,也愿意接受高级助理这个身份,所以帝国成功地维持了近十年的稳定。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子司马遹逐渐长大,贾后越来越没安全感。

老皇帝的智力有问题,太子却是公认的聪明人,又是合法的接班人。皇后还想继续主政,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

想当初,司马炎31岁的时候,就册立司马衷为太子,并精心培养司马衷的势力。现在太子司马遹已经成年,是不是应该精心培养司马遹呢?

权力像毒品,粘上就难戒。贾后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她与太子司马遹的矛盾无可避免。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但如果矛盾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事情也不会太复杂。随着太子的日渐成熟,不管贾后乐不乐意,都会逐渐接受这个事实。就算贾后不愿意接受,贾氏一系的聪明人(裴頠和贾模等)也会劝她接受的。

但这世界上总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纨绔子弟,贾氏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个叫贾谧的花花公子,整天怂恿贾后去欺负太子。而贾后经不住这种怂恿,最终领着全家走上了刑场。

贾后的母亲郭槐还活着的时候,就经常责骂家里的几个纨绔子弟,临终的时候也劝贾后不要被家里的纨绔子弟忽悠。

赵粲及午必乱汝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忆吾言。——《惠贾皇后传》

可无论是司马炎还是郭槐,都低估了权力对于人心的腐蚀。贾后已经习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想让她归于平淡,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贾谧并没有什么才能,智商也谈不上多高。但他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一直想和太子平起平坐。

太子是什么人?那是现在的储君,未来的皇帝!也是你贾谧能够平起平坐的?

贾谧的这种行为,除了“狗仗人势”之外,我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如果不是因为皇后罩着他,谁又会把这么一个纨绔子弟当回事呢?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贾谧却视而不见。他经常对太子盛气凌人,总想与太子一争高下。

成都王司马颖是太子的小叔,对于贾谧的这种行为非常反感,直接训斥贾谧:太子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敢这样和太子说话?

贾谧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司马皇族就更是路人甲乙丙丁。非但不道歉,还怂恿贾后收拾成都王司马颖。

如果贾后还有点理智,肯定要想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贾后直接训斥了成都王司马颖,还把他赶出中央政府。

常与太子弈棋争道,成都王颖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国之储君,贾谧何得无礼”谧惧,言之于后,遂出颖为平北将军,镇邺。——《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这件事情的影响非常恶劣,因为这意味着贾氏已经走向了司马皇族的对立面,也意味着贾后放弃了高级助理的身份,试图以贾氏族长的身份站在历史舞台上,继续呼风唤雨。这还了得?

裴頠和贾模感受到了暴风雨的临近,他们害怕被贾后牵连,便试图废掉贾后。

贾模恐祸及己,甚忧之。裴頠与模及张华议废后,更立谢淑妃。——《资治通鉴》·晋纪五

而在太子司马遹这边,中护军赵俊劝太子率军杀掉贾后,左卫率刘卞劝张华联合太子杀掉贾后。贾后终于惹了众怒!

于时朝野咸知贾后有害太子之意,中护军赵俊请太子废后,太子不听。——《资治通鉴》·晋纪五

但令人感到玩味的是:最该出手的司马皇族却十分安静。

他们并不急于动手,是因为要动贾后随时可以动,她又没有兵权。可现在除掉贾后,只是为太子司马遹清除了路障,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好像没有。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且看局势如何发展。

司马皇族没反应,贾后的胆子一下就变大了。怂恿张华联合太子杀掉贾后的刘卞,被贾后赶出了中央政府,刘卞得知密谋败露,只得无奈自杀。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此时此刻,西晋帝国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太子和贾后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必须选边站队。如果选错了,轻则丧失政治生命,重则全家老小奔赴刑场。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所有的权力者都开始做出各种表演。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选择贾后,将来一定会失败。可如果选择太子,现在一定危机重重。

太子司马遹同样很为难:杀掉贾后很容易,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己必须得背负杀母、逼父的罪名。这样一来,司马遹岂非主动放弃了继承人的资格?毕竟权力并不握在他的手中,如果背上这种黑点,很容易惹出大乱子。

张华曾劝说裴頠和贾模:你们做为贾后的亲戚,应该劝贾后好好善待太子,这对大家都有利。如果她不采纳,你们应该好好分析利害关系。如果她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我们恐怕都无法善终。

华曰:“卿二人于中宫皆亲戚,言或见信,宜数为陈祸福之戒,庶无大悖,则天下尚未至于乱,吾曹得以估游卒岁而已。”——《资治通鉴》·晋纪五

客观地说:以贾后的智商,应该也可以轻易看出与太子对垒的危险性,但她早已被权力熏陶得忘乎所以了。

无论是贾后还是太子司马遹,如果想不计后果地杀死对方,都不是什么难事。可难点在于:杀死对方之后,无论是贾后还是太子,都很难善后。

所以太子司马遹一直在隐忍,可贾后显然不愿意隐忍,她渐渐抑制不住自己那颗冲动的心了。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在权力角逐中,最怕碰到这种愣头青一样的对手。权力角逐是一盘大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真正的政治高手做事,从来都是小心谨慎,极富耐心。

而愣头青只看眼前,为了眼前的利益连命都不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这是他们自找的。可问题是:他们的对手招谁惹谁了?

愣头青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晋惠帝的外公杨骏和楚王司马玮都是这种货色。他们所图谋的,都是那种非常危险,又远超出他们能力和实力的事。做这种胜算渺茫的事情本就应该一再谨慎,他们却迷信于“一力降十会”,最终凄惨退场。

现在的贾后也开始走上了这条路,真是悲哀。

贾后自寻死路也就罢了,太子司马遹招谁惹谁了?

太子司马遹和张华都很理智,因为他们明白:杀贾后容易,善后难,所以他们一直隐忍。他们相信贾后也能理智一些,毕竟都在权力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应该不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

可他们都高估了贾后的理智,或者说他们都低估了权力对于贾后的腐蚀。

贾后数次陷害太子未果,最后干脆直接蛮干。太子司马遹最终被贾后毒杀,而贾后最终也给太子司马遹偿命了。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在太子司马遹遇害的过程中,司马皇族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或许是被太子司马遹的刚强和隐忍吓住了,他们不愿意将来出现这样一位皇帝。所以他们一再给贾后压力,却从不出面保护太子。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贾后在重压之下崩溃,出昏招杀死太子,他们再出来善后。

当太子司马遹遇害的消息传来,司马皇族的各大诸侯王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帝国皇帝有智力缺陷;皇帝的母族被满门抄斩;皇帝的妻族即将被满门抄斩;皇帝唯一的儿子刚刚遇害。

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中央政府留下了这么大的权力空缺,能够填补这个空缺的只有各大诸侯王,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他们笑得太早了,他们以为比谁都聪明,他们以为自己是最后的赢家,但他们忘记计算胜利的代价。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太子司马遹被杀,贾氏一族垮台,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被冲撞得七零八落,眼看就要散架了。随之一起散架的,还有这个摇摇欲坠的西晋帝国。

但就算如此,诸王们还在为了权力疯狂内斗!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获得了胜利,但这胜利并无意义,因为东海王司马越只是得到了一个帝国大厦的废墟。

读史至此,不仅潸然而泪下。

为太子司马遹而流泪,为晋武帝司马炎而流泪,为八王之乱造成的乱世而流泪,更为贪婪无底线的人性而流泪。

为什么说司马遹是西晋帝国的最后希望?只因他死得太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