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伍爾芙誕辰 137 週年


“一個女人,必須要有自己的錢和房間”,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 Virginia Woolf )如是說。

對現代女性而言,獲得這兩樣東西不算困難,但在 19 世紀的英國,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牢固的英式傳統價值觀還未徹底瓦解,上流社會的主婦們幾乎不能獨自上街,僕人負責出門買東西,丈夫在外社交賺錢,女主人最好的狀態是呆在家中的“金絲籠”裡。當然,一同被鎖住的還有她們的“自由”。

不過,伍爾芙是特例,或者說,她的存在和文字成為了眾多女性打開籠子的鑰匙。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姐姐瓦內薩與伍爾芙(左)



“弗吉尼亞·伍爾芙未出嫁前,是斯蒂芬家的小姐。”昆汀·貝爾在《伍爾芙傳》中的第一句話,說出了姨媽的優渥出身。


事實的確如此,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家世良好,名校(劍橋大學)畢業,工作也十分體面,是維多利亞時代知名的評論家和傳記作者。

而這個家庭的構成,卻有些複雜。父母在結婚前都曾有過一次婚姻,也都有自己的孩子,雙方結合後又生下四個小孩,伍爾芙是其中之一。說其複雜,是因為在這個父權社會的父權家庭裡,男性可以優先支配一切,性別特權甚至可以超越倫理—— 6 歲時,同母異父的哥哥第一次脫光了伍爾芙的衣服。幾年後,另一位同母異父的哥哥也曾如此...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姐姐瓦內薩(左)與伍爾芙(右)




在後來的作品中,伍爾芙寫道:“一想起我的同母異父哥哥,我就羞恥得禁不住顫抖起來...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條不幸的小魚與一隻巨大而騷動的鯊魚關在同一個水槽裡。”

如此的經歷,不僅加深了伍爾芙對異性碰觸的厭惡,同時也不斷摧殘著她本就敏感的神經。而將她拖入深淵的,是親人的相繼離世:1895 年,母親去世,13 歲的伍爾芙第一次精神崩潰;9 年後,父親也匆匆離開,這導致她再次精神異常,並試圖跳窗自殺。

對父親的記憶,她在自己作品裡沒有太多提及,除了一些簡單疏離的詞彙。不過父親的教育方式還是對伍爾芙的寫作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多數英國父母都不會讓一個 15 歲小姑娘隨便進出沒有經過任何篩選的圖書館的背景下,她卻得到了毫無限制的閱讀空間,“讀你們想讀的書吧”,父親說。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布魯姆斯伯裡的戈登廣場 鉛筆畫




為了伍爾芙病情的恢復,姐姐瓦內薩決定帶著妹妹搬離舊宅,她們租住在布魯姆斯伯裡的戈登廣場 46 號。

誰都沒有想到,這個以“布魯姆斯伯裡”命名的臨近大英博物館的院子,竟成為了影響世界文藝圈的發聲地。20 世紀初,這裡聚集著一大批大英帝國最難收編的文化貴族,任何熟悉西方藝術、經濟或文學的人,都能在那裡找到幾個讓自己心跳加速的名字:小說家福斯特、美學家羅傑·弗萊、藝術史家克萊夫·貝爾、哲學家威廉·羅素、傳記作家利頓·斯特雷奇、經濟學家凱恩斯、詩人艾略特、畫家鄧肯·格蘭特…

實際上,布魯姆斯伯裡的影響,已跨越英國,波及海外。20 世紀的中國,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為代表的“新月社”,就是以它為模板建立的。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伍爾芙肖像》 瓦內薩 1912 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姐姐瓦內薩是妹妹唯一的情感依靠。每天,伍爾芙都會向姐姐詢問:“你明天會親吻我嗎?”

1909 年,瓦內薩嫁給了團體裡的朋友克萊夫·貝爾,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伍爾芙明白自己再也不能和姐姐住在一起,於是她搬到了菲茨羅伊廣場 29 號。在那裡,“布魯姆斯伯裡”的成員們仍然定期聚會,從這裡發出的要求女性平等的聲音響徹全國。

兩年後,團體裡不夠起眼的倫納德向伍爾芙求婚,8 月 10 日,他們舉行了婚禮,這一年,她 30 歲。

毫無疑問,這是伍爾芙有生以來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倫納德夫婦




1913 年,剛度完蜜月的伍爾芙大病一場,精神抑鬱,吞服了安眠藥企圖自殺。倫納德的悉心照料將她救了回來,她的朋友敘述說,“當年,看到倫納德輕輕用手按住伍爾芙激動的肩膀,感覺他的動作近乎神聖,而她無條件把自己交託到他手中的神情,也近乎神聖。”

在這個“猶太小男人”的幫助下,伍爾芙迎來了文學上的高峰,她所有的小說都是在婚後寫成,包括那兩部著名的長篇小說《達洛維夫人》和《到燈塔去》。

為了出版方便,倫納德專門成立了出版社。霍加斯,是位於倫敦郊區的伍爾芙養病的地方,也是出版社的名字。這所創辦於 1917 年的出版社不僅發表了伍爾芙的一系列作品,還因出版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福斯特、艾略特和弗洛伊德等人的作品而聞名世界。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伍爾芙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目睹了親人和朋友的不斷離世,極其敏感的伍爾芙在現實與文字的世界之間痛苦掙扎,精神狀況也漸漸消沉。

而倫納德對她的呵護愈加濃烈,妻子每一次的情緒波動都會挑起他的戒心,生怕妻子再次走向黑暗。

在他們共同生活的 29 年裡,倫納德對妻子厭惡性行為、不願生育、將自己密閉在房間裡寫作的生活方式極為寬容。他視她如珍寶,這種寬容也延伸到了她與不同女人的曖昧關係上。

1930 年,伍爾芙告訴朋友,沒有倫納德,自己可能早就死了。她說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伍爾芙




不過,伍爾芙最終沒有抵住那黑暗的魔力。

1941 年 3 月 28 日,她將自己的口袋塞滿石頭,走進了歐賽河。在留給丈夫的遺書,他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

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

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鬥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

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

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


女人,一生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伍爾芙與倫納德




幾周後,她的屍體才被找到。倫納德拒絕了所有親友的出席,獨自一人參加了她的葬禮。他希望與妻子再單獨呆一會。

在伍爾芙的墓碑上,是倫納德為其挑選的墓誌銘,出自她的小說《波浪》:“死亡,即使我置身你的懷抱,我也不會屈服,不受宰制。”

這段力量感十足的話就像丈夫的姓——伍爾芙( Woolf ),帶有“狼”的警覺。而她的名字弗吉尼亞( Virginia ),象徵純潔,又是如此的美。

新浪微博:莫一奧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