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賣地收入預計縮水30%, 2019告別土地財政?

由於房地產市場連續多年的火爆,依靠鉅額土地轉讓收入形成的“土地財政”已經成了我國大部分省市所依靠的模式。

從2018年全年的數據看,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達6.5萬億元,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9.8萬億元。這說明賣地收入佔到了地方財政的三分之二,拿掉這部分收入,很多地方政府馬上將陷入無法運轉的境地。

部分省賣地收入預計縮水30%, 2019告別土地財政?

而在2019年,由於受到樓市調控政策和供需關係轉變的影響,地方政府開始下調賣地收入的預期,四川、重慶等地預期當地的土地出讓收入將下滑30%以上。

土地收入減少了,政府的這一塊缺口怎麼辦?從開源的角度講,應該通過增加各類稅收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來彌補,但這需要隨著人口增加、產業聚集來實現,是一個比較長的週期,很難補得上短期土地收入下滑的額度。

部分省賣地收入預計縮水30%, 2019告別土地財政?

而從節流的方面,毫無疑問就是減少政府開支。除了必要的教科文衛和城市建設等剛性開支,以往那些通過修橋修路建機場等大量投入地方財政資源來拉動GDP的項目可能就要緩緩了。

節流的另一個重點在減少政府的管理成本,從幾年前的大部制改革到近兩年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本質上就是要減員增效,減少財政負擔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人數,達到減人增效的目標。但這一項由於涉及複雜的利益,在地方推行起來並不會那麼容易。

部分省賣地收入預計縮水30%, 2019告別土地財政?

應對短期財政收入缺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借債,但我國地方債規模過大也是讓人頭疼的難題,政府想通過擴大債務規模來補上賣地收入恐怕不那麼容易。

雖然面臨這麼多壓力,但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是地方政府邁過的一道坎。因為如果還沿用老辦法,中國的房價就還會繼續上漲,那樣威脅的是中國經濟的全局。

部分省賣地收入預計縮水30%, 2019告別土地財政?

您對各地方政府調低賣地預期收入有哪些觀點?歡迎在節目下方留言,與薏菲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