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2018年僅剩下不到一天的小“尾巴”,2019年元旦將至。

眾所周知,元旦新年是公曆俗稱陽曆的每年的一月一日 。而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這和中國的傳統曆法也就是農曆,陰曆並不相通。中國現行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9年的到來,它只有”70“歲整。

但是你知道嗎?在中國“元旦”可不是一個“年輕”的節日,它已經4000多歲了。在古漢語中,“元”,是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是早晨的意思。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而 ”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以前也並不統一,元月,臘月,冬月甚至十月的第一天都有過。後來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末。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不難理解,其實在古代之元旦,其實就是現代之農曆新年,古代元旦即是“春節”。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那麼我們現在過的元旦又是來源自哪裡呢?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 ,但不稱“元旦”。後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新“元旦”第一次出現。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新“元旦“第一次出現

總結起來就是,使用夏曆,是為了方便發展農業生產。使用西曆,是為了方便統計。

中國舊曆比西曆具有一定的優點,例如問四季,方便確定農時,保存傳統民俗節日。但卻也有著長短不等和24節氣遊移不定諸多缺點,舊曆更為嚴重的缺點是毎年都要編制曆書。西曆雖然也有諸多不足,但其一它具有國際通用型,其二公曆的歷法規則比農曆要簡單得多,歷表相對穩定,不用經常改變。將二者結合而使用,一方面可以照顧當時佔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民,保存中華傳統。另一方面西曆的使用,可以順應因為閉關鎖國導致落後世界的中國與世界重新接軌的歷史形勢。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曆的使用在年輕人當中使用越來越少,許多傳統習俗和節日開始慢慢被遺忘。

不過好在近年來,溫習傳統又重新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如清明,中秋,重陽 以及各種傳承手藝,民俗活動等等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傳統佳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所以在此,小編呼籲一下,請重視中國最大的傳統佳節之春節,因為從小年夜算起已經只剩不到30天了!

2019年,元旦!你已經70歲了 元旦:不,我已經4000多歲了

關心一下,各位火車票搶好了嗎?

在此元旦未到之際,提前祝大家2019新年快樂! 然後給大家拜個早年!(開個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