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操縱的,利用外在條件的刺激來改變我們的行為

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每個人者力圖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合理,因而總是為其行為尋找原因,而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人們就很少再繼續深究下去。而且,在尋找原因時,人們問題趨向於先找那些顯而意見的外在原因,在加上很少有人能夠拒絕物質刺激。操縱者就是掌控了這些外在原因,並使其成為誘餌,刺激我們改變行為方式。“先生,請你記住,你現在不是在購買產品,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投資。”這是老練的銷售員口中最常用的,也是最經典的一句話。你難道以為在購物時,我們是大腦唯一的決策者嗎?我們每天都會受到約幾千種信息的干擾,其中不乏是些陷阱,我們常常會經不住他人別有用心的誘導和刺激,從而陷入圈套。

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操縱的,利用外在條件的刺激來改變我們的行為

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生活在一個小鎮上,暑假到了,附近來了一群十分頑皮的小孩。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譁的吵鬧聲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次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報酬就越多,她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等到孩子們已經習慣於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鬧,老人卻一分錢也不給了。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從此,他們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孩子們為此還很得意:“哼,我們才不過來免費叫給你聽呢!”老人呢?則愜意地斷續享受著鳥語花香的美好生活。

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操縱的,利用外在條件的刺激來改變我們的行為

孩子們行為的改變正是源於老人用誘導加刺激的方式完成的,給孩子獎勵是他們大聲叫嚷的外在理由,一旦外在理由不復存在,這種行為也就趨於終止,最有趣的是,被刺激和誘導者還以為是他們自己想這樣做的。這種手法也經常被公司老闆所使用,如果他們希望自己的職員努力工作,也會採用物質獎勵的手法。但是更高明的掌控者不會一下子給予職員太多的物質刺激,而是使用某種充滿誘惑性的危險詞,這種詞彙具有很強的控制力。比如,“項目負責人”、“授權”等這類詞彙,它們會給予員工心理上的優越感和某種特定信息,以使其更好地工作。這種邏輯聽起來似乎很完美,但有時候“負責人”、“授權”一事實上卻只代表了更多的責任,並沒有與之相應的報酬;或者這種物質刺激的強度不會很大,但持續時間比較長。雖然有些員工最終會發現自己被上司徒有虛名和文字遊戲玩弄了,實際卻承擔了更重的責任,但為了前方各種明晃晃的誘惑,也會咬緊牙關,繼續為公司賣命。

我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操縱的,利用外在條件的刺激來改變我們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