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堅持產業強區 努力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新支撐 和轉型發展新動能

新都区坚持产业强区 努力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和转型发展新动能

新都針對軌道交通、航空產業、物流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精準研究產業發展方向,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成都今創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馬上就要投產,2019年的元旦小長假,對於總經理李志來說,是投產倒計時啟動,“前些時候,成都市的主要領導帶隊到新都現場辦公,對新都軌道交通產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作為第一批跟隨中車落戶石板灘的配套企業,也要加力加勁。”1月20日,今創將開始在新都的第一批產品試製。預計春節後,就會啟動全面生產,今年將實現產值超1.5個億。相較於今創的投產倒計時,新都工業區標準化廠房則是建設進行時。“一期推出後的市場反響很好,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企業普遍反映極大縮短落地投產週期,實現即遷即落地。”新都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金華告訴記者,市委主要領導對新都工業調研後的評價,更堅定了新都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的路徑,目前對於幫助加速招引項目落地的標準化廠房項目,二、三期都在全面鋪開建設。

■存在問題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但發展質效不高

■新都怎麼幹

堅定智能製造方向,堅持優化傳統產業與壯大主導產業同步,堅持“產業強區”

“範銳平書記在現場辦公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剖析了新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新都未來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課題、新要求,為新都做好各項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楊金華介紹說,目前新都針對軌道交通、航空產業、物流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區級領導牽頭成立三個發展專班,更精準研究產業發展方向,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1月10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新都區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聚焦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創新生態鏈構建和產業鏈延伸為抓手,推動“製造”向“智造”升級,向“智造+服務”轉型,推動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更可持續。一是以服務破產業困局,全力做強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服務業,按照製造向服務延伸思路推動軌道交通“換道超車”。一方面,推進成都軌道交通學院、三三盾構等項目加快落地,西南交大NQI創新基地、國地實驗室等項目加快建設。另一方面,聚焦研發、設計、運營、維保等環節,深化鏈條招商,加快構築“創新、質量、開放、業態、安全、人才”六維支撐產業體系,做實軌道交通創新谷,加快建設國家級軌道交通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構建軌道交通國家質量基礎體系;依託西南交大國地實驗室,籌劃建設國家級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產業園,打造安全服務商聚集區;配合組建全市軌道交通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全市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服務業走出去,打造面向全國、輻射“一帶一路”及南向開放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服務基地。二是以承接成飛產能外放為突破,全力做強航空製造服務業。加快建設軍民融合航空產業園,啟動物料、檢測、熱表、交付“四中心”建設,推動拓璞數控、通宇航空等在談項目簽約落地。深入研究航空裝備製造業和航空製造服務的產業鏈,以航空大部件及航空發動機製造能力為基礎,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維修維護、檢驗檢測等服務業,面向全球引進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特色優勢突出的航空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三是以鐵路港為載體,全力做強物流裝備製造業。抓住物流園區調遷的契機,整合物流業上下游關聯企業,形成強大的物流裝備製造的應用市場集聚效應。重點發展集裝箱碼頭自動化設備、軟件智能化控制系統、駝背運輸等多式聯運轉運裝備,以及裝卸搬運、分揀包裝、智能倉儲等物流環節裝備,圍繞物流裝備產業,梳理“兩圖一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極智嘉等在談項目簽約落地,打造蓉歐鐵路港物流裝備造修基地。

■存在問題

城鎮化進程較快但質量不高

■新都怎麼幹

堅決落實“積極參與大都市經濟圈分工體系和大港區的協作體系”的重大要求,以大思路融入大都市發展新格局

上月26日,地鐵3號線三期開通,標誌著新都正式駛入地鐵時代,新都區位由此發生深刻變化。新都按照“跳出縣域經濟發展定位侷限”的要求,把“一心四區”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即將新都建設成為面向泛歐泛亞、服務成都、輻射德陽的成都大都市圈北部中心,建設大港一體先行區、成德同城樞紐區、智造服務引領區、公園城市典範區,推進區域經濟形態重塑,進一步強化在全市功能擔當,努力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新支撐和轉型發展新動能。

一是提升承載力,主動融入中心城區。借勢地鐵3號線開通,全面縮短與市中心“心理距離”,加快推進成南高速擴容E線、成金簡快速路等跨區道路建設,啟動金鳳凰高架新都段建設、蜀龍大道綜合交通改造,打造與市中心要素交流的快速通道。遵循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理念,通過TOD模式促進城市重點片區開發,完善地鐵沿線配套、做好地鐵站點道口經濟,以七一國際廣場、香城國際藝術港為重點,加快佈局多元化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傳化北中心建設,推動物流東區逐步退出物流功能,打通城市連片發展梗阻,與毗河濱水活力帶串聯互通,高標準建設城市新中心“香城之心”。匠心重塑老城風貌,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理念,圍繞“一寺一湖一鐘樓”等重要節點,啟動寶光禪境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打造小北街等9條特色街巷,聯通狀元坊等12個特色歷史院落,推動冶配廠綜合改造,實施新加坡特色街區提升等工程,增強“天府膏腴·川西碧玉”城市特質的顯示度。二是推進一體化,主動融入大港區建設。大力支持以蓉歐鐵路港為核心的大港區建設,主動對接青白江、金堂,推動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工作專班,制定一體化“時間表”“路線圖”,協力把大港區建設成為時尚大氣、品質高端的對外開放門戶。主動與青白江錯位協同,轉型發展物流裝備製造業,為青白江發展“公鐵海空”多式聯運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持。主動接軌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爭取三地共享自貿區政策,共建跨境商品保稅區、交易結算中心,抱團做大自貿試驗區。以公園城市理念規劃建設大港區,實施總投資63.1億元的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推動公共服務跨區共享。三是增強輻射力,主動融入成德同城化。以蓉歐鐵路港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支撐,推進產業分工錯位協同,力爭區域整體處於價值鏈高端,打造大規模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聚集地、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和就業居住新中心,提升城市能級。高水平編制天府大道北延線新都片區規劃,統籌考慮城市設計與產業發展、商業運營、公園城市的融合,形成站城一體、產城一體的生活圈,著力打造成德聯結帶交通最便捷、消費最活躍的城市新地標,形成要素窪地。

專家點評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李輝: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線

新都是傳統的工業重鎮,發展工業有濃厚的氛圍和堅實的基礎。軌道交通、航空、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很迅猛,但正確認識全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能過剩、格局固化等現實問題,以鐵路港為載體,與青白江錯位發展,轉型物流裝備製造,是市委高站位、深謀略的精準研判,對新都主導產業提出了“換道超車”的要求,以創新生態鏈構建和產業鏈延伸為抓手,推動“製造”向“智造”升級,向“智造+服務”轉型,推動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更具有持續性。新都只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新都煥發“新”的風采、重振“都”的風範就指日可待。

本報記者 洪繼東 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