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將帶來《關於推進人工智能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

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人工智能和建築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將大大提高建築領域的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極大地提升建築質量。同時,機器人可以接管一些高危險的建築工程任務,從而改善建築環境中的工人安全狀況,實現人員“零傷亡”。

楊國強稱,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用建築機器人替代,留30%的建築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

碧桂園是最早提出研發建築機器人的房企。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並從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日本機器人企業發那科挖來從事機器人研發工作25年的沈崗,擔任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總裁。

3月1日,2019年春節後的第一次集團管理會議上,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再次強調對機器人業務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希望建築機器人今年能完成量產前的試運營,在2020年開始大量投入使用,這個是我自己的時間表。”

按照計劃,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投資的位於其總部佛山市的順德機器人谷將正式開工建設。

建築機器人在國外的應用情況

案例一

我們還知道,之前德國發明瞭砌牆機,也是很超震撼的!

設計下面這個機器的靈感來自我們工廠的機器人生產線,既然生產汽車都能由機器人來做,那砌磚牆不是很簡單嗎?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取磚抹灰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砌牆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換個角度再看看

機器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將會對一大批工程行業的工人受到影響。讓木工、抹灰工、泥工怎麼辦?還有其他建築工人,會面臨下崗的危機嗎?

十分驚訝對吧,當前的我們,更需要多學習新的技術,技多不壓身哪!!所以說,千萬別讓下一代再只顧著讀書了,讀書固然重要,但也要多學習其他技能,以後走遍天下都不怕!

案例二

我們在建築工地或室內裝修過程中,有了這個機器人,那幹活速度,不敢想象!我們先來看看,機器人終結者是怎麼工作的......

【建議在WiFi下觀看】


案例三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下面這個機器人抹灰視頻。當初我看到的時候,內心也是崩潰的!有了這等可以自行抹灰的機器人,得給我們的建築工人們省多少力氣!特別是對於抹灰質量、工期,這下不用愁了。

【建議在WiFi下觀看】


這速度,相當於幾個工人一起幹活了,而且還沒這麼快!

案例四:機器人砌牆精確到釐毫

以後可能不需要搬磚的了!

不信你看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這個機器人,由澳大利亞機器人公司 Fastbrick Robotics推出,巨型卡車山建築機器人瓦匠—Hadrian X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據稱,它能在兩天蓋好一座房子,而且能夠連續24小時工作。它被安裝在卡車背上,用近30米長的機械臂,1個小時內可砌磚1000塊!!!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有人會有疑問了,不用水泥粘合磚塊嗎?重點來了,Hadrian X不再採用傳統水泥,而是建築膠來粘合磚塊。從而大大提升建築的速度和強度,並可強化結構的最終熱效應。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3D計算機,輔助設計房屋的形狀結構。機器人隨後可計算每塊磚的位置,磚塊置於傳送帶上,沿著機器人伸縮臂運送。傳至末端,一個爪樣的機械手握住磚塊。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混凝土或粘合劑通過壓力傳導至末端,塗於磚塊上,而後在激光指引系統下將磚塊放到特定位置。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機器人還可以為電線與管道留出空間,必要的話可以掃描,切割磚塊。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磚結構建築過程全自動運行,除之後電線、管道等的安裝外,無須人工參與!!!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公司創始人稱,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實現3D打印磚塊,整個建築過程完全自動化。人類砌磚已經砌了6000年了,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有人在研究自動砌磚科技,現在終於變成現實。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該項目已歷時10年,耗資7百萬美元,產品會先在澳大利亞西部發售,而後會推廣至全國,乃至全世界。

碧桂園爆大料!這個行業工人數量將減半且實現“零傷亡”


戳開看視頻:

【建議在WiFi下觀看】


在我國,隨著用工成本越來越高,而且青年工人和熟練工人也越來越難招聘,目前工地大部分都是45歲以上工人,待這批工人退出建築市場後,存在後繼無人的尷尬狀況。建築機器人如同工業機器人,從長遠來看,必然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