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思亮:趣頭條要“上攻”


譚思亮:趣頭條要“上攻”



【聽楊姐說】

1月11日這一天,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又坐了最早一班飛機從上海趕往北京。

譚思亮是個很不愛在異地過夜的人,總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例如趕早班飛機出差,開一天會,然後再坐當天最後一班飛機半夜回家,已是家常便飯。當然,他也開玩笑說:“在飛機上睡一覺是比較舒服的。”

現在的譚思亮比趣頭條上市之前更忙,忙著鞏固已有份額的下沉市場,忙著開拓創新業務,更要忙著迭代趣頭條的內容體系——那些以往被認為太過陽春白雪的內容,他卻覺得在未來將大有用武之地,讀者在成長,今天的口味不同於昨日,今天的需求也遠遠比昨天更挑剔。

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高要求的CEO,對趣頭條的員工要求也很嚴格。在譚思亮看來,趣頭條能夠給員工最有價值的回報並不是物質上的,而是在他高要求下的能力躍升。

或許正是這樣的行事風格讓趣頭條不斷創造奇蹟,創造了趣頭條速度:先是成立兩年多就完成上市——比拼多多還少了半年。接著,趣頭條孵化的一款小說APP米讀上線半年後就達到了500萬DAU(日活用戶數),位列行業第三,震驚了不少人。

如果米讀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或許能成為行業第一,但在這之前,米讀必須超過排在它之前的掌閱和閱文旗下的QQ閱讀。

事實上,米讀也只是“一步棋”,在趣頭條創始團隊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張更大的路線圖:除了更多品類的產品外,就連趣頭條本身,也要持續推進兩方面工作:一手是運營上持續鋪開,另一手就是產品上做好“上攻”準備:因為,五環外的“下里巴人”也在成長,未來他們也會有對五環內“陽春白雪”的需求。

“米讀”來襲

2018年結束,讓趣頭條團隊開心的其實不僅是趣頭條本身的快速發展,還有趣頭條孵化了半年多的新產品“米讀”的DAU也已躍過500萬。

乍一看“米讀”這個名字,會讓人有個“這又是小米生態鏈產品”的想法——甚至趣頭條的投資人也這樣問過譚思亮,然而,並不是!

在2018年下半年,趣頭條做了一次戰略調整,決定把公司80%的精力用在主要業務上,剩下20%用來開發新的業務和產品。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趣頭條並沒有急迫地去做風口浪尖上的短視頻、直播,而是開發了小說APP米讀,與現在市場上所有小說APP最大的不同就是,米讀完全免費!

在網文這個領域,向個人收費已經成了行業通行的做法,而米讀則是讓讀者看廣告,當然,讀者也可以選擇跳過不看。值得注意的是,米讀的賬號雖然與趣頭條打通,但卻沒有延用趣頭條的積分激勵模式。

據楊姐所知,2013年時就曾經在盛大工作的譚思亮,早就有了這個想法,他的邏輯很簡單,長久以來,免費的市場規模一般是付費市場的十倍,在小說這個單品領域,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則。

問題來了,作為一個內容平臺,米讀小說的發展也需要聚集更多的作者生產內容,那麼剛起步的它是否也要花巨資簽下知名大神級作者,甚至買下高價IP?

趣頭條選擇的切入點與行業一貫的玩法又大相徑庭。

在趣頭條看來,並不是所有讀者都看“大神”,他們也需要“爽文”——舉個例子:讀者如果想看宮鬥,你就給他宮鬥,至於是不是《甄嬛傳》其實並不重要。大多讀者對頭部作者的敏感度並不高,主要就是看故事。

基於這一判斷,不刻意爭搶個別頭部作者,讓其他作者的收入能夠高於目前在頭部平臺的收入是剛起步的米讀在作者端的策略。而這個策略得以實現的前提是,米讀的用戶數高於對手,且ARPU值也不低。

這並非不可能。米讀上線半年多DAU已超過500萬,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2019年突破1000萬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米讀DAU突破千萬,屆時將獲得兩大優勢:第一,作為率先在小說領域發起“免費”模式的米讀將獲得“先發優勢”,包括米讀用戶數的陡增;第二,米讀將形成正向循環:給作者的廣告分成越高,收入越高,就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作者到米讀上發佈小說,為之後的作者生態奠定基礎。

產品矩陣

米讀是一個既典型又不夠典型的孵化結果——說它典型,因為它同樣是趣頭條團隊基於用戶的內容需求孵化出的平臺。說它不夠典型,是因為米讀其實已經跨出了趣頭條的用戶圈子,米讀與趣頭條只有不到5%的用戶重合率。

換句話說,米讀針對的是全網全量用戶。

一個更重要的數據是,米讀的用戶使用時長已經達到每天近150分鐘,用戶畫像與趣頭條的女性用戶超過六成也不一樣,在米讀裡是男性居多。

說起孵化米讀,趣頭條有一套自己的“孵化項目”方法論:首先是提出概念,然後是驗證商業模式,第三是發力促增長,第四步就是實現穩步增長考慮商業化變現。

例如米讀,在實驗階段主要看的是留存數據,第30日10%-20%的留存率讓趣頭條團隊認為這個商業模式是跑得通的——因為這個考量數據已經非常嚴格。

這背後是趣頭條團隊對於單客經濟模型的縝密計算。

不論是米讀還是趣頭條,用戶價值貢獻基本在6個月內就能夠覆蓋獲取用戶的成本,這其中是綜合考慮了用戶的留存率及活躍度等因素,在此之後的日子,就進入創造利潤的階段。

毫無疑問,米讀是趣頭條孵化的,財務上的收入未來也將合併報表——這對於上市公司趣頭條來說,是一個新的增長點。而對於譚思亮來說,他心目中的產品矩陣肯定不止一個米讀。

對於趣頭條來說,內容賽道的想象空間其實很大,比如短視頻、長視頻、直播等。

但趣頭條孵化項目堅持的兩個條件是:一是天花板足夠高;二是能夠找到特別的創新點。

1億DAU之後

專訪中,其實還獲取了一個重要信息,即趣頭條的內部有個小目標:到2020年前,趣頭條要爭取公司整體DAU過億,這樣將能更好地發揮網絡效應,並推動更多商業模式順利落地。

關於用戶增長,一向增速驚人的趣頭條,有著自己的判斷:在獲客成本持續增長的大趨勢下,現在獲客付出的價格永遠比未來獲客便宜,特別是在下沉市場還有巨大潛力的前提下,這波紅利沒道理不去抓住。

因此,在現階段,不惜短期虧損,選擇最大限度地獲取用戶是趣頭條的首要任務。

“我們原來期望的是月對月20%的增長,做大了之後肯定很難!”譚思亮說,但我們仍然希望公司月對月能有不錯的增長,在互聯網行業不進則退,增長還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

其實,趣頭條的增長已經非常快了:目前趣頭條的DAU已經超過3000萬,而在2017年年底,這個數字只有1000萬。


譚思亮:趣頭條要“上攻”


營收方面,趣頭條2018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高達9.77億元人民幣,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57億元增長了520.3%。回顧2018年前兩個季度數據,一季度趣頭條營收2.36億元,二季度達到4.81億元,趣頭條實現了季度營收環比連續翻番。

在內容類中概股中,趣頭條的增速可圈可點——佔盡了下沉市場的紅利。趣頭條接下來的策略是,一手在產品上“上攻”高端優質內容;另一手繼續下沉!

趣頭條重視對於優質內容的儲備,在譚思亮看來,讀者在不斷成長,比如他們朋友圈轉發的內容質量在不斷提升——在未來,趣頭條還是希望“看著一線城市”來做產品。

另一方面:下沉市場的變現潛力已經不再僅限於廣告,還有電商——某電商平臺的公開調查顯示,戴森不再是都市精英的標配,在六線城市的增長率反而是最高的;當大家都認為華為手機是商務人士的標誌時,去發現在雲南一個常住人口只有200多萬的小城市銷量巨大。

從用戶數據上看,頭條和騰訊新聞滲透率約25%,下沉市場用戶約10億人,用一組更直觀的數據說,拼多多過去有約4億人通過其平臺購買商品,而目前拼多多和趣頭條的用戶重合率已超過40%。

但對於趣頭條而言,如果真的要切入電商領域,更聰明的方式或許不是自己去做電商運營,而是引入電商合作方,作為流量平臺來說,這應該是效率最高的選擇。

楊姐點評

楊姐大膽猜測,趣頭條在今年下半年或將切入直播——而不是短視頻和長視頻。長視頻被放棄的原因很明顯,這是一個頭部通吃的戰爭領域,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已經打得血流成河,贏家未明。而短視頻,更是一片紅海,趣頭條已經在開始嘗試做了。

唯一沒有切入且又符合趣頭條讀者群特徵的,就是直播——這亦是一個流量和變現的好入口,直播完全符合“天花板足夠高”的條件,也符合“有創新點”的指標,趣頭條的積分體系下,直播或許是一個非常好的消耗性“產品”。

對於趣頭條,我們或許不應只當成一個下沉市場的新事物,更應該理解創始團隊對於新商業、新模式、新玩法的理解與再造——儘管這些創新未必能成功,但是不創新就一定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