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3月13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表示,武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地方鼓励创新、鼓励冒险,还特别容忍失败。


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黄立亮相通道,接受中外记者提问

黄立表示,支撑民营企业的根本力量来自伟大的祖国,也来自每一位民营企业家千辛万苦苦干实干。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和公司的研发团队一起为了攻克难关而连续加班,好不容易突破以后,满怀疲惫离开实验室。那时候天还没有亮,外面下着雪,我看到街角有一个早点摊,一对小夫妻忙活着,雪花飘在他们身上,空气里面弥漫着武汉好吃的热干面的香味,令我非常感动,到现在也忘不了。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奋斗着。

黄立说,中国光谷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坐落在美丽的武汉。武汉这座城市非常令人振奋,也是一个神奇的城市,这个地方鼓励创新、鼓励冒险,还特别容忍失败。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梦想。


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热议“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

更多建言看这里↓

全国人大代表余少华


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

精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

“湖北提出‘一芯驱动’,打造国之重器,培育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精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12日表示,在这一重大战略布局中武汉应担负重任,当好“芯”产业的核心承载地。

余少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令他备受鼓舞,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对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近年来,武汉中国光谷产业规模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光电芯片集成领域,发展还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光电芯片的设计能力较强,但制造能力偏弱,与国际一流制造水平差距较大,在相关人才、设备、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余少华提出建议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支持武汉瞄准世界一流光电芯片制造平台,建设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立光、电芯片制造国家级实验室,支持武汉的光芯片与集成电路电芯片一样,享受国家集成电路优惠政策。“瓶颈问题解决了,才能从长远推动武汉光电子产业走向中高端,实现产品超高速、超大容量、超大距离光通信系统、海缆系统、超低损光棒等发展,让武汉中国光谷成为‘世界光谷’,成为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冯丹


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部署下一代存储芯片的研发

最关键的就是人才

“我们已经迈出了‘从无到有’的步伐,但要想更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任务还很重大。”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冯丹,在两会上提出“加强对芯片相关学科群的建设和创新培养人才”的建议。

她坦言,高端芯片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培养懂设计且掌握尖端工艺的人才。她建议,国家、湖北、武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导芯片企业加入人才培养的体系,加强校企联动,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平台。

作为计算机存储领域专家,冯丹深知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国产化信息存储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她介绍,2016年国家存储器基地在光谷开工,目前已完成了闪存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去年底湖北提出制定“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就存储芯片而言,目前我国仍处于补短板和追赶阶段,想尽早实现国产化,部署下一代存储芯片的研发,最关键的就是人才。

对于中国高端芯片的未来,冯丹仍然充满信心,“有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有全社会资源的协同创新,打造芯片产业的生态圈,培育创新型人才,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


亮相全国两会的光谷代表委员,这样为光谷打call


发挥武汉高新产业溢出效应

带动区域发展

“湖北‘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认为,这项战略布局有利于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马新强在武汉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说,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发展“芯”动能,将为武汉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武汉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开始茁壮成长,现阶段又在加速建设四个国家新基地,“希望武汉能抢抓战略机遇期”,加快把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壮大产业之“芯”。

在马新强看来,武汉不仅要当好“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的排头兵,还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经过十多年建设,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等市的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这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大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武汉将一部分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到周边城市,将有力驱动“两带”“三区”经济转型升级。

马新强表示,2009年以来,华工科技因应产业发展需要,先后在孝感、鄂州投资6个亿建立了华工科技孝感电子产业园和鄂州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现在两大基地不仅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也带动了当地电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