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名典故之杜预街

今洛阳城南洛龙区有一街道名叫杜预街,位于洛河南岸,与开元大道相交,大致为南北走向。

话说三国时候,魏国有个河东太守叫杜畿,杜畿生了个儿子叫杜恕,杜恕后来也做了河东太守,他也有个儿子,名字叫做杜预。

杜预生长在官宦人家,从小便博览群书,并勤于著述。他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杜预因为父亲长期与朝中皇亲国戚和权贵有矛盾而得不到任用。

洛阳地名典故之杜预街

杜预

司马昭当权时,杜预和羊祜、山涛等人一起被起用。杜预随即凭借能力成为司马氏集团中最杰出的成员之一。后来司马昭干脆把妹妹嫁给杜预为妻。

钟会伐蜀的时候,以预作为镇西长史从军。后来钟会谋反,准备割据蜀中,杜预凭借超群的智慧幸免。

咸熙元年七月,司马昭令荀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杜预时任守河南尹,受命参与晋律的制定。晋律依据杜预的主张,对汉魏旧律进行修改,有二千九百余条,十二万六千余字,所以后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隋书·刑法志》)。

泰始七年十一月,因杜预明于筹略,善于规划,朝廷令他参谋军国大事。随即他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掌管经济财政。在七年任上,杜预共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此外,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还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杜预经过计算,还纠正了当时通行的历法的差舛,从而修订出

《二元乾度历》

咸宁四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杜预两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他指出,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坏陂宣泻。至于灾民,除靠政府救济官谷外,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水产作眼下日给。杜预还建议把典牧不供耕驾的种牛租借给灾民。

咸宁四年十一月,司马炎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到达荆州后,立即奇袭西陵。西陵守将张政没料到杜预会偷袭,于是吃了败仗。张政害怕孙皓惩罚,没有如实报告情况。因为孙皓生性多疑,杜预故意把西陵俘虏孙吴首都建邺,孙皓于是大怒并召回张政。

洛阳地名典故之杜预街

晋灭吴之战

后来经过杜预的反复上书劝说,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立即发兵攻打孙吴

咸宁五年十一月,司马炎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被任命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太康元年正月,杜预包围江陵。杜预对江陵围而不歼出动兵力扫清了江陵周边的吴军,随后杜预很快拿下江陵,并占据荆州。接着杜预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

此时有人提出,天气转热,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应该等到冬天再继续进军。杜预不以为然,分析整个战争形势说:“现在我们接连取胜,士气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气。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开几节,底下就会迎刃而解了。”(

势如破竹出于此)。随后战争的形势正象杜预所预言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赐封当阳县侯

杜预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武艺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

平东吴立功以后没啥事,杜预就开始研究典籍,写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年纪大了以后,又写了《女记赞》等书籍。有一次晋武帝问他, 你都有啥爱好啊?杜预说,臣有《左传》癖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有杜预

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包括“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杜预。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杜预亦位列其中。

杜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同时入文庙和武庙两人中的一个,而且是明朝之前唯一的一个。另一个是诸葛亮。

杜预街以杜预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