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元宵|北京大興首辦京南新春文化廟會尋年味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2月19日,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新國門·新大興”首屆京南新春文化廟會火熱舉辦。圖為廟會現場。千龍網記者 李金鑫攝

千龍網北京2月20日訊(記者 李金鑫)19日,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新國門·新大興”首屆京南新春文化廟會火熱舉辦。京冀文化交流,非遺文化展示,傳統花會展演、手工藝互動體驗、土特產品展賣……各具特色的活動讓濃濃年味鋪滿京南大地。除榆垡主會場之外,大興區21個鎮街也同步舉辦豐富多彩的元宵節各類特色活動,共同營造“我們的節日”的喜慶祥和氛圍。

回遷村民家門口逛廟會

氣勢非凡的武吵子、瀟灑帥氣的舞龍舞獅、可愛滑稽的高蹺、惟妙惟肖的皮影手工製作……在群眾一聲聲叫“好”聲中,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周邊群眾又感受到了幾年前和鄰居們一起團聚的歡樂氛圍,讓人又找回了那深藏在記憶中的年味兒。

在大興榆垡生活了幾十年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回遷村民張榮英,早早兒起床收拾了一番,就拉著全家人逛起了廟會。張榮英回憶,以前在村裡,每到春節她就和鄰居們一起走街串巷看錶演,大家一起慶祝新春。“一看就是大半天。”這幾年,大家分散在各地租房子,平日裡也聚不到一塊兒,回憶越來越遠,年的味道似乎也淡了。而這逛廟會、看錶演也讓人倍加想念。“沒想到今天在家門口,還能看到武吵子。在回遷新居里,還能體驗傳統的手工藝,感受傳統美食體驗售賣,真是滿滿的回憶和感動。”張榮英滿是激動而喜悅的淚水。如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批迴遷的13個村、2萬多名村民絕大部分都搬進回遷社區。在榆垡回遷社區空港新苑,共有回遷房1萬多套,總建築面積約160萬平方米,所有房屋都達到了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喜遷新居,共享團圓,回遷居民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第一個春節。

京冀文化交匯精彩頻出

震天的鑼鼓敲起來,造型各異的演員舞起來……此次新春文化廟會更是京冀文化交流的一大體現。在當天的文化廟會上,廊坊市安次區葛漁城鎮帶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閣會,盡顯民俗文化韻味,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為群眾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據瞭解,葛漁城重閣會始創於乾隆年間,是當地百姓所喜歡的一道民間花會,逢年節出會。目前重閣會表演的劇目有《揚子江》《吳氏飛霞》《大四景》等。2008年重閣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在傳統花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子務村武吵子、大興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垡村高蹺隊、大興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甕各莊村文吵子輪番上演,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一個個詮釋大興文化精髓的精彩節目,集中向群眾展示新國門、新大興的文化底蘊。

大興區內傳統手工藝傳承人、名家現場展示互動,用相對靜態的傳統工藝與文化展演的精彩熱鬧動靜結合、交相輝映,引人入勝。區內知名食品生產企業義利、宜生源、金珠滿江等在現場進行經典食品及傳統美食的體驗售賣,增添遊人味覺享受,增添文化廟會的年味記憶。

新春文化活動200餘場活動營造濃厚年味

時值正月,雖然空氣中透著幾分寒意,但榆垡文化廣場上人潮湧動,一片喜樂融融。萬餘名群眾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尋找那記憶中的年味。“平時工作沒有時間,一年到頭了,正好借這個機會陪老人、孩子逛下,不光是尋找自己小時候的年味,更是讓父母尋找他們的回憶,還能讓孩子看看咱們的傳統文化。”榆垡鎮居民說,“就拿這皮影戲來說吧,孩子就在讀書的時候見到過,現在好了,能在廟會上看到這活靈活現的技藝了。”

大興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春佳節,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回遷房入住後的第一個春節為契機,以展現和諧美滿回遷新家園的歡樂祥和氛圍為基調,大興區在永定河畔首次舉辦“新國門·新大興”京南新春文化廟會。

春節、元宵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北京素有祭灶、吃年夜飯、貼春聯、拜大年、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傳統習俗,寓意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團圓平安之意。

據悉,春節期間,大興區策劃推出廟會過大年、影劇院中過大年、廣播過大年、電視機前過大年、博物館裡過大年、網上過大年、基層過大年、旅遊過大年、文明過大年九種方式喜迎新春,累計舉辦聯歡晚會、廟會、燈會、秧歌會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類特色新春文化活動200餘場,參與群眾超過50萬人次,營造共慶和諧團圓年的濃郁氛圍。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我们的节日·元宵|北京大兴首办京南新春文化庙会寻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