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

文/時光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一提到蘇軾,我們很多人就會感到親切,他的詩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蘇軾的人生故事十分的豐富多彩,起起伏伏。而他的詩就像他的人物傳記一樣,記錄了他的心境與當時的處境。蘇軾有兩首詩,是他以為自己到了人生盡頭時留下的。這兩首詩可以說是蘇軾的絕命詩,後來的人評價他們是歷史悲劇的見證。

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

那這件死攸關的大事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這兩首詩講的又是什麼?故事發生在北宋神宗時期,當時蘇東坡被捲進了一場文字獄的風波。有人告發蘇軾寫詩諷刺王安石。內容是對王安石變法的不滿。事情慢慢發酵,最後變成我們後來後來熟知烏臺詩案。在這個案件中,蘇軾被打入牢房,等待處置。蘇軾當時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但是卻沒有什麼留下囑託自己妻子孩子還有兄弟的,於是他在獄中作2首“絕命詩”,堪稱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

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其二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這首詩的其一是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詩中字字句句都是對蘇轍的想念。詩的最後兩句滿含深情讓人能無比動容。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兄弟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其二則是蘇軾寫給妻兒的,表達對妻兒的思念和自己的傷感。她對妻兒是的思念和內心的愧疚讓人動容。最後一句蘇軾交代了自己的後事,寫出自知必死之時的傷懷,悲傷之情躍然紙上。

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

當然我們知道蘇軾還是比較幸運的,在他入獄後,很多人為他求情。最後蘇軾被免除了牢獄之災,但從此也背上了罪官的身份,一生被貶去了多個貧瘠之地。在烏臺詩案過去20年,蘇軾寫下了自己真正的絕命詩。

歷史中最具悲情的詩:蘇東坡知道自己必死,獄中作2首“絕命詩”

自題金山寺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是蘇東坡晚年從海南被召回京時的作品。當時他途徑金山寺,看到了當時著名畫家李公麟給自己的畫像。蘇軾欣賞著這幅畫,回想著自己的顛沛流離,不能施展抱負的一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寫了這首詩後沒有幾個月,蘇東坡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讓人無奈的是到死他都沒能回到到死都京城。所以這首詩也就成為了他的絕命詩。而這首詩的最後一句簡直是蘇軾對自己人生的最好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