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

中國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動機較為單純,往往因感激委託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帶有一些俠的氣息。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名刺客的故事。而廣為人知的五大刺客,身上都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俠氣。

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本來是一個屠戶,母慈子孝,夫妻恩愛。偶然結識伍子胥後,被伍子胥舉薦給想要殺掉吳王僚的公子姬光。公子姬光乘吳國內部空虛,和專諸密謀刺殺吳王僚。吳王僚愛吃魚,專諸就特意到太湖學習烹魚,學成後歸來,讓公子姬光宴請吳王僚稱有太湖大廚善於烹魚,吳王僚重兵密甲前往赴宴。專諸在魚腹裡藏魚腸劍,端魚上殿,當場刺殺吳王僚,同時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公子姬光因此得以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聶政--弟忠姐烈

聶政年輕英武俠肝義膽,因為除害殺人帶著他的母親和姐姐隱居在齊國,當個市井屠夫養家。韓國的大夫嚴仲子因為和韓國宰相俠累有仇怨,怕俠累殺他,就逃亡遊歷各國,聽說了聶政的俠名,就拿很多錢為聶政母親賀壽,和聶政結為好友,請求他替自己報仇。聶政等到母親去世,守孝滿三年之後,想到嚴仲子的知遇之恩,就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就拿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他姐姐在韓市尋認弟屍,伏屍痛哭,不願因自己而埋沒弟弟的俠名,大呼“這是聶政啊”,然後撞死在聶政屍前。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豫讓--漆身吞炭

豫讓最初默默無聞,直到做了知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係很密切,知伯對他很尊重。後來趙、韓、魏共滅知氏,趙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豫讓逃到山裡,發誓要為知伯報仇。豫讓幾經波折行刺不成,後來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遊歷到燕國時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準備拿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項上人頭和燕督亢的地圖進獻秦王,伺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就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自刎而死。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沒有刺中,反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被秦國侍衛所殺。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要離--子承父業

要離是春秋時期吳國人,他的父親是職業刺客,要離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有萬人之勇,是當時有名的擊劍能手,足智多謀,以捕魚為業。在吳國曆史上,吳王闔閭時代是吳國最興盛時期。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成功篡位,吳王僚之子慶忌為報殺父之仇,籌集兵力,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以備攻打吳國,奪取父親的王位。為此,要離用苦肉計成功刺殺了慶忌。要離回國後,吳王闔閭親自迎接,並且要重重賞賜要離。要離不願接受封賞,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要離拔劍自刎。要離刺殺慶忌是春秋時期的一件重大事件,慶忌的離世不但消除了吳國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而且使當時百姓避免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往今來刺客中亦有幾多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