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張小魯 時拾史事 今天 手機閱讀


公元前651年,宋國葵丘(今河南省民權縣),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君以及周天下派來的代表在此會盟,齊桓公的霸業就此達到了頂峰,成為春秋時期首位霸主。

站在會盟臺的中央,齊桓公必定會想起34年前射向他的那一箭,當年的仇人成就了他如今的一番霸業,命運竟是是如此的有趣。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葵丘會盟臺遺址


這位仇人就是管仲,他從齊桓公的仇人變成了親密的戰友,嘔心瀝血運籌帷幄,一波又一波的“割韭菜”,幫助齊桓公一步步登上春秋霸主的位置。一代名相管仲在兩千年前是如何“割韭菜的”?我們看看他對魯國的操作。

管仲首先要求齊國貴族們所穿衣服材質由齊國紈布改為的穿魯國的縞布,所謂上行下效,很快就在齊國掀起傳魯縞的風潮,於此同時,管仲下令齊國境內百姓不準織縞布,並找來魯國的商人,讓他們重金從魯國國內收購縞布,魯莊公聽說後讓國內百姓大量紡織縞布,一年之內魯國賺了個盆滿缽滿。

等魯國這顆“韭菜”養肥之後,管仲開始了收割,管仲先讓齊國貴族們穿回紈布材質的衣服將國內風氣轉變,同時對魯國進行經濟制裁不向魯國出口糧食,魯國之前由於大量勞動力用於紡織,荒廢了農耕,導致國內糧食供應出現嚴重短缺,物價飛漲發生了饑荒,當時魯國每石糧食要千錢,而齊國只需要十錢,大量的魯國百姓逃到齊國,導致魯國國內原本就不足的勞動力更加短缺,魯莊公不得已在幾年後屈服於齊桓公。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管仲


有個成語叫做“齊紈魯縞”說的就是這件事,這則故事記載在《管子.輕重戊》中,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中並沒有任何記載,那麼這件事情是否屬實?我們從齊魯兩國的恩怨說起。

公元前686年,齊桓公那時候還叫公子小白,齊國發生內亂,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

第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被殺,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展開一場“誰先到家誰當家”的賽跑,小白搶先回到了國內,被立為國君,史稱齊桓公。

魯莊公得知齊桓公即位大怒,於是出兵幫公子糾爭位,雙方在干時(今山東桓臺)大戰,魯國戰敗,不得已殺死公子糾、並向齊國交出管仲。經過鮑叔牙的力薦,管仲不僅保命,而且被桓公拜為國相。

一年後,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齊桓公為了報復魯國干涉齊國內政,派兵攻打魯國,於是有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史稱長勺之戰,齊國戰敗。同年6月,齊國聯合宋國一起攻打魯國,又被魯國擊退。此後“三傳”中再無齊魯雙方交戰的記載。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可以看出來,齊國在主動發起侵略魯國的軍事交鋒中沒有得到過任何實際的便宜,在保家衛國上魯國可以說是小鋼炮一枚。

“三傳”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齊紈魯縞”這件事情,但我們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推算出大致的時間,首先在長勺之戰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681年的冬天,齊魯雙方在柯地會盟,《左傳》中的記載是“冬,盟於柯,始及齊平也。”

同時在這年的春天齊國首次以盟主的姿態與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在北杏會盟,第二年公元前680年,齊國召集了衛國、鄭國、宋國在鄄地會盟,這次會盟甚至有周天子的使者參加,無疑是給齊桓公做了強大的政治背書。這兩次以齊桓公為盟主的會盟魯國都沒有參加,顯然在魯國心裡是不服的,那為什麼魯國要與齊國單獨和談,原因無非是兩點:第一、想與齊國好好做鄰居,雙方睦鄰友好和平發展;第二、魯國真的打不動了。

以魯莊公之前所表現出來的誰來打我都不怕的狀態,第一點不太可能,而且就在公元前682年,宋國發生了內亂,國君宋閔公被弒殺,魯莊公沒有任何動作,最後以齊國為盟主的聯盟結束了宋國的內亂,從魯莊公以往的表現來看,這件事情上實屬反常。

公元前691年,紀國發生分裂,魯莊公帶領護衛軍屯駐在滑地多夜,打算會見鄭伯,策劃紀國的事務。冬,公次於滑,將會鄭伯,謀紀故也。

公元前689年,魯莊公聯合齊、宋、陳、蔡四國攻打衛國,目的是為了護送衛惠公回國。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伐衛納惠公也。

公元前685年,魯莊公派兵插手齊國事務,也就是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的國君之爭。

以魯莊公管閒事的尿性,這次竟然沒有出兵,只有第二點能夠解釋,魯國確實打不動了,原因很簡單,要麼國內政局動盪要麼沒錢沒糧,從史料上看這公元前686年到公元前682年之間魯國國內並沒有發生政變或者內亂,那原因只有後者,魯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在這種情況下,魯國不得不與齊國進行和談,爭取雙方的平等地位同時要求對方解除經濟制裁,以魯國的的血統傳承來說,骨子裡的驕傲是很難放下的,其祖上是周公旦,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姬姓的“宗邦”,也是諸侯中的“望國”,所以有“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而且魯國也是周禮保存最完好的諸侯國,有“周禮盡在魯矣”的說法。

而齊國祖上是姜子牙,說白了,在姬姓諸侯國眼裡,姜子牙就是姬家的家臣,況且魯國奉行有嚴格等級制度的周禮,如果奉齊國為盟主是以下奉上,這是對自己的羞辱。

這次柯地會盟在《左傳》中並沒有記載曹沫劫盟的事情,記載在了《公羊傳》中,《左傳》採用的史料是魯國及各國官方的史料比如《周志》、《鄭書》等,而《公羊傳》最早只是口說流傳,是公羊氏的一部家學,直到漢景帝時期才成書

劫持對方國君索要丟失的領地,這原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非君子所為,尤其在奉行周禮的魯國,簡直可以說是禮樂崩壞,魯國的史官實在沒法將這種事情記錄在自己的官方記載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魯莊公政策失誤導致國內發生饑荒也沒有記載在《左傳》之中。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曹沫劫盟


曹沫劫盟雖然為魯國取回了失去的領地,但也增強了齊桓公的威信,公元前681年7月的北杏會盟,稍微大點的諸侯的只有宋國,其他都是三四線小國,而第二年公元680年冬天的鄄地會盟,加入了衛國、鄭國這種二線頭的國家,甚至周天子都派了代表參加。到了公元前679年春天,又在鄄地進行了會盟,《左傳》記載“十五年春,復會焉,齊始霸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直到公元前678年,魯國終於參加了齊國在幽地組織的會盟,魯國終於低下了他高昂的頭,從此奉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這時間與管子中所記載的時間正好吻合,公元684年齊桓公兩次攻打魯國吃了虧之後,開始實施管仲的“割韭菜”計劃,十三個月之後,也就是公元前682年開始對魯國進行經濟制裁,經濟制裁一年之後到了公元前681年,魯國國內發生饑荒,國家難以支撐,無奈之下只能與齊國和談要求解除經濟制裁(與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很像),最後和談的結果我猜測是要回了失去的領地但是經濟制裁並沒有解除。

此後三年,魯國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人口不斷逃荒到齊國人口勞動力大量流失,生產力下降,糧食生產已經沒法自給自足,這種情況下,魯國不得不參加齊國組織的會盟,奉齊國為盟主以換來解除經濟制裁恢復國內糧食進口。


齊桓公“割韭菜”始末



那麼魯國當時為什麼不從別國購買糧食呢?

一些與魯國相鄰存在感較弱的小國就不說了,可能自己勉強能吃飽都要謝謝上蒼恩賜了,與魯國相鄰較大的國家除了齊國還有宋國、衛國。宋國在公元前682年發生了內亂,兩年後才完全平定,並且在內亂之前已經是齊桓公的“鐵桿粉絲”了。

而衛國這邊,公元前683年齊桓公迎娶了衛國的共姬,兩國結姻,這種政治婚姻雖然不那麼牢靠,但是“兄弟,咱們一起不賣糧食給魯國,不用打仗,我給你XXX(自行腦補一堆好處)”,不打仗不花錢還有好處,這種誘人的條件衛國還是能答應下來的,況且後面他也加入了齊桓公的“粉絲團”。

那麼當時其他像晉國、楚國(秦國當時算不上一流大國)這種一流大國又在做什麼呢?晉國此時正在進行一場長達67年的馬拉松式內戰,史稱“曲沃代翼”,魯國饑荒的這段時間雙方正打到賽點,軍糧本來就寶貴,誰還有餘糧去救魯國,直到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攻滅晉侯緡,晉國內亂才算結束。

楚國在公元前704年自行稱王本來就不招人待見了,而且還在公元前684年攻打了一個叫蔡國的國家扣押了他們的國君,不湊巧的是,蔡國國君姓姬,以魯國這種姬姓宗幫的驕傲勁,八成派過使者威脅過楚國,大致內容估計是,“不放了蔡國國君,我魯侯就要請示周天子昭告天下,派出王師怎樣怎樣”。楚國這會巴不得你倒黴長點記性呢。

面對惡劣的國際、經濟、政治環境,魯莊公只能放下所謂的“宗幫”尊嚴,打破周禮,奉齊桓公為盟主。在此之後,管仲如法炮製,通過相同的方法先後收服了楚、梁、代、萊、莒、衡山等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也留下了買鹿制楚、衡山之謀等成語。

公元前651年夏天,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令人諷刺的是此次會盟達成的一條共識就是

不準因為別國災荒而不賣糧食。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