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據《綱鑑易知錄》記載,“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避戎寇也。是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周王室衰微,諸侯列國乘勢崛起,有的成為春秋霸主,但如齊桓公一樣氣勢恢宏者,絕無僅有。

“歷史倪說”認為,齊桓公作為春秋霸主,其所作所為有朝著天下共主方向發展的趨勢,無奈所用非人,令其難以更上一層樓,尤以管仲為甚,其雖是當世大才,但其表現可謂“量小、志疏”。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齊桓公

一、施“仁”於諸侯

1、齊桓公二十三年,山戎進犯燕國,燕國立即向齊國告急、求救。齊桓公決定出手救燕國,親率大軍一路出擊,遠至孤竹國,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

燕莊公對齊桓公感激涕零,一路歡送,以至於不知不覺送至齊國境內。按照當時地禮儀,“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若齊桓公欣然接受,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燕國無禮。

當此關鍵時刻,齊桓公表現出大國領袖的風範,當即決定將燕莊公所到之處,原屬於齊國的領土割讓予燕國,據記載,“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

另外,雖然周王室衰微,但齊桓公仍然希望燕莊公能與齊國一道,效法古聖先賢,向燕國的奠基人召公奭學習,如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尊天子、納朝貢。

齊桓公所作所為傳遍諸侯列國,據記載,“諸侯聞之,皆從齊”。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齊桓公助燕莊公伐山戎

2、據記載,衛懿公特別喜歡養鶴,以至於其專門按鶴的品質、體姿將鶴封為不同官階,享受相應俸祿,且於衛國宮廷到處為鶴建宮苑,結果宮廷擁擠不堪,於是勞民傷財,擴建宮苑。衛懿公為一己之私慾,置百姓生計於不顧,衛國上下怨聲載道。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趨之。衛國各級官吏聞聽衛懿公所好,便不遺餘力地百般討好,以至於地方政務荒廢。

狄人聞知衛懿公好鶴荒政的事情後,趁機興兵來犯,衛國軍民紛紛逃亡,聲言衛懿公“使鶴”。在滎澤之戰中,衛軍潰敗,衛懿公被殺。

齊桓公二十八年,值此衛國國破之際,衛文公向齊國告急、求救。齊桓公率領諸侯出兵伐狄,不但擊退了狄人,還為衛國築造了楚丘城作為新的都城。

齊桓公以諸侯列國安危為己任,且一呼百應,於諸侯列國中威望極高。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衛懿公與鶴

3、齊桓公不但能為諸侯列國安全穩定保駕護航,而且還能主持正義,大義滅親,彰顯了其高德。

齊桓公二十七年,齊桓公的妹妹哀姜,身為魯莊公的夫人,竟然與魯公子慶父淫亂,且為謀立慶父而殺掉魯湣公。齊桓公不顧齊國顏面,不但召回了哀姜,並將其處死,以示懲戒。

4、據記載,“惠王以惠後故,將廢太子鄭,而立王子帶”,是齊桓公率領天下諸侯鼎力支持,太子鄭方得以即位為周天子。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周襄王即位

5、據記載,齊桓公三十八年,齊桓公再次出手幫助周天子穩定局面,即“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齊桓公助周平戎

6、齊桓公三十五年,晉獻公去世,晉國陷入內亂,大將裡克連續誅殺晉君奚齊、卓子,又是齊桓公派人“討晉亂,至高梁,使隰朋立晉君,還”。

“歷史倪說”認為,齊桓公之“仁”,對諸侯列國的政局穩定,春秋霸主無出其右,“天下共主”當仁不讓。

二、“威”服諸侯

1、齊桓公二十九年,齊桓公與夫人蔡姬泛舟水上,蔡姬玩忘乎所以,便開始晃船,挑逗齊桓公,但齊桓公“懼,止之”,但蔡姬覺得好玩,不但不聽,反而晃的更厲害。

齊桓公大發雷霆,一氣之下將蔡姬遣返蔡國。一時間,蔡國感覺顏面無存,衝動之餘竟將蔡姬另嫁他人。

據記載,齊桓公三十年春,齊桓公一聲令下,率領“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討伐蔡國,蔡國兵敗如山倒。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齊桓公與蔡姬泛舟

齊桓公教訓了蔡國,但並未收手,進而討伐蔡國保護國楚國。楚成王一頭霧水,立即派出特使詢問原因。齊桓公立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令管仲回覆以“五侯九伯,若實徵之,以夾輔周室”,即代周天子討伐不敬。

楚成王派屈完領兵抵禦聯軍,但屈完卻前往召陵與齊桓公講和。於是,齊桓公率領諸侯與屈完盟誓、撤軍。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出兵伐楚

4、齊軍回國途經陳國,陳國大夫袁濤塗擔心齊桓公不利於陳國,即與鄭國大夫申侯協商後,建議齊軍改東海回國,但事後得知齊軍改道有遭夷人襲擊的危險。齊桓公無法容忍陳國大夫,並於同年秋天興兵討伐陳國。

三、榮升的是盟主,更是天下共主

據記載,齊桓公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由於周天子仍然為名義上的“共主”,實際上是齊桓公代天子管理諸侯,形成了天下歸齊的局面。

齊桓公三十五年,即周襄王元年,“宰周公會齊侯、魯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且“命無拜”。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欲許之”,但遭到管仲的反對。由此可見,齊桓公稱霸多年,並非無更進一步為“天子”之願,但一腔熱血方要迸發,卻被管仲破了冷水。

同年秋天,諸侯列國再次會盟於葵丘,周襄王再次派宰孔參加,此次會盟的不同之處在於齊桓公“益有驕色”。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葵丘會盟

此時周王室衰微,早已無天下共主之實,而諸侯列國之中,唯有齊、晉、楚、秦實力強大,但晉國正在內亂,秦國偏居西隅,楚王以蠻夷自居,且忙於收服鄰邦,有鑑於此,齊桓公成為中原霸主的不二人選。

齊桓公認為齊國稱霸多年功勳卓著,“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諸侯莫違”。於是,齊桓公經過慎重考慮,“欲封泰山,禪梁父”,帶領齊國更上一層樓。

當此改寫歷史的時刻,管仲再次出面“固諫”,當齊桓公決議封禪之時,以封禪需要得“遠方珍怪物”的謊言擊碎齊桓公的天子夢。

“歷史倪說”認為,若管仲之流有周初呂尚之志,先秦歷史將重新書寫,無奈,齊桓公縱有天子之功,卻周圍無佐“一統天下”之才,夢碎實屬必然。

四、如天下共主詔書,約束諸侯

據《孟子·告子下》記載,齊桓公為參加會盟的諸侯制定規矩,“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且要求“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齊桓公,有“天子”之願,但無輔佐之才可用

會盟立約

“歷史倪說”認為,齊桓公儼然以“共主”的身份藉以上條款號令天下諸侯,其向天下諸侯昭示的雄心盡人皆知。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齊太公世家》

2、《世家·燕召公世家》

3、《史記·衛康公世家》

4、《史記·晉世家》

5、《史記·楚世家》

6、《綱鑑易知錄卷第四·周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