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典: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

什么叫电梯演讲呢? 就是怎样能一句话给别人——不管是朋友、合作伙伴还是投资人——介绍清楚你做的事情是什么。

商业经典: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

有这么一个传说:如果你是在苹果工作,有一天在电梯里发现自己站在乔布斯旁边,但是又不能给他说清楚你对公司的贡献是什么的话,你可能就会被解雇掉。

虽然这应该是个谣传,但是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的时候,和他人沟通,学习到这个技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谓的电梯演讲,或者叫30秒演讲,或者叫一句话演讲,有三个非常通用的方法,第一个叫做 “输入——输出”句式 ,第二个叫做 二维定位法 ,第三个叫做 写新闻稿 。

丨技巧一:“输入——输出”句式

这个“输入——输出”的说法,应该借用了计算机的术语。意思就是说,在向人介绍你做的东西的时候,可以使用一种固定的句式: 如果你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输入),就能获得一个什么结果(输出)。

这个句式就数Uber使用得最好。

卡拉尼克在早期和别人描述Uber的时候,说的就是: 你只要按下一个键,就会有一辆车来接你 。这个感觉可以说非常活泼和神奇了。

然后你还可在这个句式上做各种加工,比如:你只要按下一个键,就会有一辆奔驰车在5分钟之内来接你,而且你付的钱要比之前坐类似的车便宜一半多。实际上这个句子添加了更多的细节,所以它不仅能吸引客户,还能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因为他们一定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而且光听这个模式就能想象出这应该是很大的一盘生意。

我在前几年看过一个对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的采访。那个时候Facebook已经不小了,不过刚刚准备上市,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主持正好问他,怎么给还没听说过Facebook的人描述一下Facebook是做什么的?

商业经典: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

扎克伯格

当时我的耳朵就支起来了……而且我心里想了很多答案,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全世界最大的实名制网络,等等。结果扎克伯格说了一句话我直到现在印象还很深,他说:

“Facebook就是一个你输入某个人的名字,然后就能得到各种和TA相关的信息的东西。”

你看,这里面就隐含了我们刚才说的“输入——输出”的句式。他并没有说什么社交网站,也没说实名制不实名制,而是用了最简单但也最动态的描述:你输入一个人名,就能获得各种关于TA的信息。

而且,这里他还非常精彩地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避免了所谓的 “知识的诅咒” (curse of knowledge)。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呢?简单说就是:当我们知道了某种知识之后,就想象不到没有这种知识的人是怎么想的了。

在这里,扎克伯格避免说“社交网站”,其实就是对这个现象的深刻理解,或者说是他背后公关团队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你想,Facebook那时候远远没有现在大,但是也有上亿用户了。所以那个时候还没有Facebook账号,或者根本没听说过Facebook的人,很有可能是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并不太爱追新潮,甚至有点落后的用户。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扎克伯格和他们说“社交网站”这种我们听起来已经习以为常的词,这个人群是未必能理解的。使用“输入——输出”的句式就会非常清晰地给到对方一个预期,然后让对方有好奇心去尝试。

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第一个技巧——“输入——输出”的句式。

丨技巧二:二维定位法

所谓的“二维定位法”,其实来自于《定位》那本书。名词可能有点拗口,但是在生活中你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表达。

商业经典: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

“二维定位”方法的第一条: 找到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对标 。比如说:我要做某个领域的Uber,或者某个领域的Airbnb。在这个例子里,对标的就是Uber和Airbnb。

这里面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本质上,对标就是一种类比。很多时候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事,用被人脑子里已经存储了的概念来解释,表达效率就会高得多。

但是,既然叫“二维定位法”,那么说明这个方法还有第二条。而且你会发现,这一条是大家经常忘掉的一条。那就是: 在找到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对标之后,要说出你做的事情和它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我经常听人阐述他们的创业想法的时候就说,我们要做xxx行业的Uber或者xxx行业的Airbnb。然后就开始说自己准备怎么做、找什么样的客户、现在都有什么样的资源等等。而这个创业者可能对自己商业模式的理解还不足够深。

因为即使是Uber和Airbnb看着这么相似的两家公司,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你的业务有没有“全局网络效应”?Uber是“一键下单”模式,Airbnb是反复浏览和比对完再下订单的模式,你要做的是哪一种?等等。

用类比是很好的,但是任何比喻和类比都只是比喻和类比而已,它一定不是100%准确的。所以把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类比的东西的区别描述清楚,反而更加关键。

我们可以把刚才的那个说法稍微修改一下:我要做的是xxx行业的Uber。不过比起Uber来说,我们的服务不需要那么紧急,而且频次略低。我们的客单价比Uber肯定要高一些,而且上下游也很分散,所以做一个交易平台还是很有需求的。

这么说来是不是比刚才就清楚多了?这样投资人也会明白,你是真的做足了功课才来的。这时候,他反而愿意给你更多的时间让你聊聊自己想做的事。

丨技巧三:写新闻发言稿

最后一个技巧,从亚马逊公司那里偷学来的,做了一点发展。这个技巧是亚马逊的团队经常使用的。在开发一个产品之前,他们先会写一个东西,不是说明文档或者内部报告,而是这个产品的新闻发言稿。也就是说,在一个产品还没做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写上线时候的新闻稿了。

商业经典: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

你会发现,这种方式不但能帮助你弄清楚自己到底要开发哪些功能、优先级是什么,还可以帮你很好地描述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新闻发言稿不能太过冗长,又要把话说清楚,而且受众基本都是第一次听说你这个东西的。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给它写一个新闻发言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描述自己做的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的用户给你写了一封感谢信。甚至都不需要感谢信,就是一个感谢的微博或者朋友圈——想象一下,你的某个用户用了你的东西,或者接受了你的帮助,然后TA非常感谢你,于是写了一条朋友圈来夸赞你的服务,TA会怎么说呢?

一般都会是这样的:哎呀我本来有这么一个很急的需求,后来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么一个服务,然后我只需要干xxx这些事,就把这个事情搞定了。它给我带来了怎样怎样的价值。实在是太感谢啦!

实际上,这个框架就能帮你理清楚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其中肯定会包括:客户有什么非常场景化的需求?你的服务提供了哪些帮助?具体的服务流程和操作方式是什么?带给了客户什么价值?甚至你们之前能建立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只需要想想你可能会给别人的产品怎么写感谢信,然后反过来用在自己身上,你的思路也就会更清晰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