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種類繁多,光是2017年一年,保險公司就報備了619個重疾險產品,更不用提所有在售重疾險產品。如何從這成百上千的重疾險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一門專業、複雜、嚴謹的學問。

今天,我將全面地、詳細地分析市面上在售的重疾險產品,闡述應該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一、如何確定保額

1.保額計算

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重疾險的保額應該包括醫療費用、康復費用以及收入中斷損失。這麼說還是比較粗略與籠統,大家依然不知道如何計算自己重疾險的保額,下面我將給出自己的計算公式供大家參考:

重疾險保額 = 患病期間的損失 - 患病期間的已有保障

這麼說還是不夠具體,我們繼續進行詳細拆分。重疾險之所以叫重疾險,是因為重疾險中規定的重大疾病具有病情嚴重、治療費用高、康復週期長等特點(甲狀腺癌是個例外,費用不會超過5w,而且治癒率極高)。

一般而言,我們將5年沒有復發重疾,當做已經治癒,所以在計算重疾險保額的時候,至少應該包含5年時間的損失與保障。

患病期間的損失應該包括未來5年中,因重大疾病導致的治療康復費用、護工營養費用以及收入中斷損失費用。

其中惡性腫瘤的治療康復費用大約在10萬-50萬,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康復費用在10萬-30萬,而且很多重大疾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在這裡我們假定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為30萬。

假設夫妻某一方因為重大疾病,另一方不能放棄現在的工作,那麼以每天150元左右的護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更不用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進行照顧,還沒有算上康復期間的營養品,保守估計這部分的費用為10萬。

當重大疾病來臨時,我們肯定不能像從前一樣繼續工作,收入也必定會收到損失,前幾天的新聞中,某企業老員工由於罹患肝癌,月薪從2.5萬元直接下降到1200元,收入遭受了斷崖式崩塌,在這裡我們還是保守估計,重疾期間收入下降一半。

患病期間的保障應該包括國家醫保、企業補充醫療以及商業醫療保險。其中國家醫保只能報銷醫保範圍內藥品,30萬左右的醫療費用,國家醫保大約報銷10萬左右,大部分進口藥、靶向藥是不能夠通過國家醫保報銷的,顯然企業補充醫療也不能滿足這部分的缺口,而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可以解決未來幾年的住院費用問題,所以建議每人在購買重疾險之前,一定要配置一款百萬醫療,價格也不貴,每年也就幾百塊錢而已。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假設張三不幸罹患重疾,年收入為10萬,有社保,無企業補充醫療已經商業醫療保險。那麼張三的重疾險保額 = 患病期間的損失(治療康復費用30萬 + 護工營養費用10萬 + 收入中斷損失費用10萬 * 2.5年 = 25萬) - 患病期間的已有保障(國家醫保報銷10萬) = 55萬

假設李四不幸罹患重疾,年收入為20萬,有社保和商業醫療保險,無企業補充醫療。那麼李四的重疾險保額 = 患病期間的損失(治療康復費用30萬 + 護工營養費用10萬 + 收入中斷損失費用20萬 * 2.5年 = 50萬) - 患病期間的已有保障(國家醫保報銷10萬) = 80萬

2.保額和保費如何平衡

從張三和李四的例子中可以看出,50萬或者80萬的保額,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保費是一筆很大的支出,以某安的XX福為例,50萬保額選擇20年繳費,一名30歲的男性每年需要15516.7元,想必對於一個年收入只有10萬的人群,真的很難拿出這麼多錢,那麼在既要滿足高保額的同時,保費如何能夠做到最低呢?

  • 選擇消費型重疾險:所謂的消費型重疾險,一般不包含身故責任(身故退還保費或者現金價值),只有重大疾病責任,所以相對於其他包含身故責任或者返還型重疾險,具有很大的費率優勢,保費會非常便宜,同樣是50萬保額20年繳費,30歲的男性購買百年康惠保每年只需要7650元,比XX福便宜一半還多。
  • 延長繳費期限:目前越來越多的產品支持30年繳費,保費不足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選擇30年繳費獲得最大的保險槓桿。
  • 縮短保障年限:可以選擇保障到60歲或者70歲,而不追求終身的重疾保障,因為相對於青壯年時期,年老時候的家庭責任也越來越少,對於重疾保障的需求相對較小。除此之外,若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還可以選擇一年期的重疾險進行過渡,等以後收人增加,再進行配置。

二、重疾多次賠付要不要,重疾分組是怎麼回事?

1.多次賠付有沒有必要

對於重大疾病多次賠付的責任,我建議,如果預算足夠,可以選擇,將保障做全面。但是,人一生罹患兩次重大疾病的概率非常的小,如果預算不足的話,只要關心第一次重疾的治療即可。

2.重疾分組怎麼挑選

如果選擇重疾多次賠付的產品,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產品是將幾十種重疾種類進行分組,理論上來說種類越相似的應該分在一組,但是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組定義,所以分組的原則我的建議有兩點:

  • 是否將6種必保重症(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器官移植、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均勻分組。
  • 惡性腫瘤是否單獨分組,從而不影響其他重症的理賠。

除此之外呢,市面上也有少見的不分組的產品,比如中意人壽的悅享安康。因為分組的重疾險有著天然的弊端,也就是說如果將所有重疾分為3組,第一次如果不幸罹患第1組的疾病,那麼以後如果再次罹患第一組中的疾病,分組的重疾險是不予理賠的。但是不分組的重疾險,只要是過了間隔期,不是之前罹患的重疾,就可以理賠。當然,保費也要貴一些,預算充足的消費者可以考慮。

三、輕症要不要?怎麼選?

1.輕症責任的由來

重疾險中的重大疾病在理賠的時候往往依賴於合同中的定義,但是通常重大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的且條件不容易滿足的疾病。在2006年,6位投保人就因為難以滿足保險公司定義的重大疾病,對友邦保險公司進行了起訴,可見這種“不死拿不到賠償”的重疾險,並不是重疾險設計的初衷。

正因為重症難以滿足理賠條件的特點,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理賠條件更容易滿足的產品,輕症便應運而生。相對於重症而言,輕症更容易發生、治療難度更低、治療費用更少,更能體現保險公司的誠意。

2.輕症怎麼選

雖然保險行業協會規定了25種重症,但是輕症方面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家保險公司關於輕症的定義都不盡相同,對於不瞭解保險以及醫學的消費者來說,著實令人頭疼。

關於輕症的挑選,我的建議是:

  • 輕症種類越多越好:在行業內沒有明確定義輕症範圍之前,輕症數量越多越好,因為輕症更容易滿足理賠條件,而且往往伴隨著保費豁免,得了輕症之後,之後的保費就不用交了。
  • 賠付額度比例越高越好:一般為20%保額,還與患輕症次數、某項運動指標等參數有關。
  • 賠付次數越多越好:一般為兩次、三次、五次,大部分為三次。
  • 覆蓋對應重症越全面越好:輕症種類應該覆蓋6種必保重症(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器官移植、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以及常見的高發疾病。

下面是25種標準重症對應的輕症: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3.某些特別關心病種需要特別對待

如果某些消費者由於身邊的家人或者朋友對某些疾病比較敏感,所以有時候會對某些病種特別關注,以“良性腦腫瘤”為例,在恆大萬年青這款產品中,對於良性腦腫瘤對應的輕症進行了規定,這個輕症在大部分產品中是沒有的。從條款中我們可以看出,輕症不需要顱內壓增高、危及生命、開顱手術等嚴苛的條件,更容易獲得理賠,如果消費者對某些疾病有特殊需求,可以對此挑選不同的產品。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四、總結

今天的內容不包括返還型重疾險、分紅型重疾險以及萬能險附加重疾險,全部為保障型重疾險,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轉嫁手段,應該始終以保障為主要任務。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障型重疾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