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事事順心是愚者,但求問心無愧是智者


苛求事事順心是愚者,但求問心無愧是智者


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有一句至理名言: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意思是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處處求全求稱心如意,那怎麼可能呢?做事做人只要認真做了,沒有慚愧就行了。

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歷盡重重艱險,終於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可謂居功甚偉。他的這句話表面上平淡無奇,實則蘊含大智慧大氣魄。

俗話說得好,人生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有些時候我們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命運,不如把這結果交給老天處理,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不可與上天對抗的,天道即是真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遵守真理規律,做事情才能成功。至於我們當初如何的努力拼命奮鬥也不成功,一定是在某些地方有不足,沒有遵循規律,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出來而已。

只有努力發現問題和不足,加以改正,才能使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求順心實際上是求心理上的愉悅,並非是求真理。問心無愧的角度思量問題,境界更高級一些,實際上是精神與物質上的一種平衡,做事情已經做到了極限,也努力到了極限,此時追求的只是一種內心的寧靜,而非愉悅。

“問心無愧”還有另外一層境界,那就是對上天的敬畏,做事努力到了極限,結果怎麼樣,請求老天處理吧,這時心中並非全是“自我”,更有“老天”。

一個人對自己嚴律,對上蒼敬畏,那麼這個人是有福氣的,因為上蒼會庇護他。一個人內心只有私慾,又不加以節制,對上蒼褻瀆,那麼這個人就沒有神靈保佑,他的人生也就危險了。

求事事順心實際上是唯心論的表現,在做事前,想得是求心靈上的舒暢。如果一個人做事完全是追求好心情,而不是實事求是的遵循客觀實際,那麼就是本末倒置的。

好心情是一個人持續努力奮鬥成功後,上蒼對人的一種額外獎賞,但是前提是你必須老老實實的努力做事。追求成功和享受喜悅實際上是兩件事,你還未成功就求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

做事問心無愧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呢?劉伯溫知道起事任重道遠,一件事兩件事成功伴隨而來的只是喜悅,但是做好一二件事是不可能完成開國這樣的重大的事情的,所以他知道攻克一個個難關,會有一次次喜悅,但是難關多了,這樣的喜悅多了後人也就平淡了,更或者某一次的重大的失利,將導致全盤皆輸,前面的努力會付之東流,此時,我們能感覺到他這句話的意思更多的是冷靜。

一個人有多大的喜悅就有多大的痛苦,而內心冷靜的人熟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不大悲大喜,好也罷歹也罷,只管認真努力的做好事情就行了。

“問心無愧”表面上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實際上更多的是對上蒼的敬畏,是與上蒼的一種內心的交流。當一個人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努力做好世間的事後,對上蒼一種虔誠的表達,這個時候,你已經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