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臺銘白手起家 英雄莫問出身

郭臺銘

鴻海精密團體董事長郭臺銘,1950年10月8日出生,祖籍山西省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人,1971年進進臺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景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進選美國《貿易週刊》評選的“亞洲之星”。煙臺萊山區的“永銘中學”正是他與母親初永真捐資1500萬元創辦的。

富士康:郭臺銘白手起家 英雄莫問出身


職業生涯:

1971臺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臺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

1974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

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獲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98名

2001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名列《天下雜誌》臺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

2002進選美國《貿易週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財富狀況:55億美元,2010年為臺灣地區首富,2010年福布斯全球鉅富排行榜第136位。郭臺銘是臺灣著名的企業界人士。

創業歷程:

英雄莫問出身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臺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臺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臺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宗子。由於家境貧冷,1966年郭臺銘進進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富士康:郭臺銘白手起家 英雄莫問出身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產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分與衝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進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把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進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

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治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0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進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終極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給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式。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富士康:郭臺銘白手起家 英雄莫問出身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臺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以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放工的人,因而他天天堅持至少工作1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進步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臺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制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準、品質好、本錢低”的境界。

在企業治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臺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賞罰分明。對錶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鉅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臺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臺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固然鴻海團體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進“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天涯天涯,縷縷鄉情不盡,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進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讚譽。

郭臺銘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億元(新臺幣),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著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愛好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臺銘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受助者崇敬。

42萬人的紫禁城

深圳郊外,一家工廠規模之大可躋身世界前列。在幾十座廠房中,蘋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個人電腦、摩托羅拉的移動電話正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報道中稱,位於深圳市寶安區龍華的鴻海精密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約有員工42萬人,相當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總人口。

事實上,富士康龍華基地已經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同時還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在過往的10年裡,鴻海精密的收進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富士康:郭臺銘白手起家 英雄莫問出身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龍華的佔地約1平方英里的龍華科技園區,被視為郭臺銘企業帝國的核心。這個生產基地四周均有高牆環繞,很少有外界人士能涉足。

在龍華基地,職工宿舍、消防隊、醫院、游泳池、餐館、銀行、雜貨店和網吧一應俱全,用工高峰時天天招聘的新員工多達3000人,光保安就有1000多人。2007年起,富士康投資上億元開建CKI“中心大廚房”,建築面積約1。25萬平米。“中心大廚房”還配有國內企業中唯一的檢測實驗室,並取得業內最高級別的國家CNAS認可。據統計,天天中心大廚房所消耗的食材原料為大米40噸、肉20噸、麵粉10噸、油500桶(22L/桶),可以為園區20個餐廳中的11個餐廳集中供餐。儘管如此,一箇中心大廚房僅能解決園區接近5萬人的就餐題目,不足的供餐需求還要依靠園區原有的其他幾個大型廚房。富士康城的主幹道兩旁,蒙自源、永和豆漿等餐館林立,可以給部分員工提供不同的口味需求。快餐店和咖啡店對所有的富士康員工提供遠低於普通價格的折扣價格,而且還可以用富士康餐飲補貼刷,多餘部分支付現金就可以。在園區的主幹道上,隨時隨地可看到往返穿梭的大巴和高爾夫球車,穿梭大巴成為員工代步的主要工具。穿梭大巴一天大部分時間不中斷的在園區內按既定路線穿梭,員工可以在設定的站點上下車。此外,高爾夫球車是園區內另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據觀察,高爾夫球車更多是配備給各業務部分的用車。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郭臺銘在龍華的時間裡,每到晚上依然駕駛著一輛配備了自行車鈴的高爾夫球車在龍華園內巡視,數十年如一日。他會時不時停下車,或是抽查生產線的運轉狀況,或是幫助工人維修設備。

隨著富士康帝國日益龐大,郭臺銘近年已經減少了呆在龍華科技園的時間,郭臺銘在龍華遊早泳和開高爾夫球車的鏡頭越發少見。據員工透露,上次郭臺銘總裁攜新任太太曾馨瑩出現在龍華,引起富士康城內的轟動。“郭總裁現在成為明星級人物,每次出現都引來大批員工粉絲,索要簽名者很多。”一位內部員工表示。富士康城為“市民”實施“包吃包住”政策,大多數人住在富士康提供的免費宿舍中。相關負責人表示,富士康工人宿舍的分配,按照工作就近原則,主管和普工的宿舍標準是一樣的。對於不願住宿舍的工人,富士康提供數額不等的住房補貼,可以在工廠外部租房住。

在富士康城裡,男女宿舍林立,也被嚴格分區。在女生宿舍區門口,同樣豎立著大學裡醒目的“女生宿舍男士止步”的牌子。在宿舍的內部,設施配置與目前大學生宿舍相仿,分4人間和8人間,宿舍內部裝有網線、電視天線及空調,每層樓配置獨立的電視房、乒乓球室等,供員工娛樂之用。

創業是艱辛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郭臺銘自詡有著蟑螂一樣的生存能力,正式這樣的精神,才有了他本日的輝煌。

 郭臺銘的創業秘籍:

——競爭導向贏的策略:生意型態→經營的策略→建立系統→建立組織→找對人才。

——成功三部曲:策略、決心、方法,再加上有好的人才與組織往執行。

——接班人三條件:一是品德,二是責任心,三是要有工作意願;至於太聰明的人,則婉拒。

——自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尤其是在未來5年到10年,到底把握了哪些上風?

——鴻海是什麼?打不死的蟑螂,刻苦樸實的水牛,貧瘠土壤中紮根的葡萄藤,振翅奮飛的孤雁,寂寞長大的地瓜。

——成功的省思:成功是一名低劣的導師,它給你的是無知與膽識,不能給的是下次成功必備的經驗與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