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战国七雄,最后只剩下一雄,也就是说秦国统一了天下,六国相继灭亡。在战国这一长达200年的历史中,最令人头晕眼花的是应该是各国之间的外交战了。这七个国家,忽而联合,忽而敌对,而奔走于各个国家的说客们又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也让人看花了眼。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但是,细看历史,就会发现,战国中期是纵横家非常活跃的时期,但到了战国后期,纵横家的影响力就不大了,而是让位于“间谍”。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先来看纵横家与间谍的区别。

纵横家们运用的是纵横之术,也就是“合纵”与“连横”两招——前者是把小国弱国组成一个联盟,共同去对抗大国强国;后者是让小国弱国跟着大国强国走,一起去攻打其他国家。由于战国时期,诸侯国众多,大国有七个,小国也有不少,所以合纵与连横的各个组合是无穷无尽的。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排列组合法,而且每一种排列都会产生很大的利益变动,这给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纵横家们充足的发展空间,只要有一条计策被国君权臣看中了,那自己的身份就会陡然上升,荣华富贵就不成问题了。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这些人中,最有名的要数苏秦与张仪。他们正是把国家当作排列组合的棋子,推演出一个个设想,将其卖给国君们,从而换来自己的发达。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但纵横家的观点常常是矛盾的。比如秦国与齐国的关系,秦王应该怎么对待呢?如果选择反齐,那么,在秦国与三晋、楚国打仗时,这些国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选择亲近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没有顾忌地抢占三晋与楚国的领土,给自己带来长远的压力。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由于存在这样的矛盾,各国在运用纵横术时,都不得不适可而止。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消亡了,就削弱敌对势力的制约。

在战国中期,各国的实力大体上比较均衡,谁也不没有能力独自吃掉另一国家,所以纵横之说就满足了现实的需要,成为各国君主采纳的首策。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然而形势在战国后期发生变化,因为秦国的力量超越各国太多了。秦国的政治制度继商鞅变法以来,一直保持着活力;秦国的地盘一直在扩大,西边的义渠、西戎等已被征服,南边的巴蜀、汉中已有相当好的开发,再加上占领于三晋楚国的领土也变成了秦国的郡县。所以,秦国的力量明显地高于其他诸侯国一头了。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这时的秦国,其吞并天下的战略已是众人皆知的了。其他国家能联合起来抵抗一下,也不过了延缓一下灭亡的速度。

这时秦国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外交策略来配合自己的雄心。于是李斯向秦王献了一计,那就是向各国派出“间谍”。间谍的任务,一是离间这些国家的君臣关系,二是拉拢这些国家中的亲秦派,帮助他们登上较高的官位,三是打击甚至暗杀这些国家中反秦派。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运用这一计策最成功的当数派往齐国的间谍。齐国在战国后期,一直保持着与世无争的局部,面对强秦侵占其他国家的城池时,从而不去援助。而且齐国最后的国相就大量收受了秦人的礼物,怂恿齐王放松军备,简直将齐国改造成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后来,当秦国的兵锋来到临淄城下时,齐王只能跪地投降。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另一成功案例发生在赵国。赵国后期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名将李牧几度大败秦军,加上赵人彪悍,秦国在战场上一时没有办法。于是秦国的间谍起了作用,他们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并给了赵国奸臣郭开很多财物,指使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很快,离间之计发生了效果,李牧被杀,赵军全线崩溃。而那个郭开,后来被秦国请到关中去当大官了。

战国七雄之形势变化:纵横之策让位,离间之术当道

所以说,不管是纵横家,还是间谍,他们的兴起是与时代环境有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形势就会有什么的谋略,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