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芳:商丘歷史名人之沈閣老

商丘歷史名人之沈閣老---劉金芳

歷史人物|| 劉金芳:商丘歷史名人之沈閣老

在河南商丘,沈閣老的大名,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每個人說起沈閣老來,都會耳熟能詳,甚至會給你講鬧龍街、沈閣老賣瓦盆等有關沈閣老的民間故事。這位沈閣老就是沈鯉。沈鯉,字仲化,歸德人。明史評價其素鯁亮,遇事秉正不撓,沈鯉一生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當神宗為太子時即為東宮侍講,深受神宗恩寵。他也很受朱翊鈞尊敬,朱翊鈞當了皇帝之後他升為翰林編修、禮部尚書及文淵閣大學士。商丘人總是親切地尊稱為“沈閣老”。

一,沈文端公的一封家書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朱子家訓,曾文正家書,作為伊洛真儒的沈鯉家書同樣充滿著修身齊家的處世良言和人生智慧。清代著名作家王士禎在他的筆記《池北偶談》裡,以及同為商丘人的清代文學家宋犖的筆記《筠廊二筆》捲上都有詳細記載,現摘錄如下:父母賜扁,曾央大哥往謝否?爾已後只以不相見為主,寧可禮節上差些,勿要開了此端,王父母賜扁,曾央大哥往謝否?爾已後只以不相見為主,寧可禮節上差些,公門,招惹是非,且受勞苦,拜客只可騎馬,不可乘輿。家下凡百儉素恬淡,不要做出富貴的氣象,不惟俗樣,且不可長久。大抵盛極則衰,月滿則虧,日中則昃,一定之理,那移不得。惟有自處退步,不張氣焰,不過享用,不作威福,雖處盛時,可以保守。近者江陵張老先生一敗塗地,只為其榮寵至極,而不能自抑,反張氣焰,以致有此,可為明鑑。我今雖做熱官,自處常在冷處,必不宜多積財貨、廣置田宅,使身終之日,留下爭端,自取辱名。

為今之計,要損些田土,減些受用,衣服勿大華美,器用寧可欠缺,留些福量,遺與後人,此至理也。留意!留意!秋夏糧要委定馮運,及早上納,多加與些火耗。各莊上人常約束他,莫要生事。舍與窮人綿襖一百個,趁早預備。

既糊塗到此田地,你與之辯論何益?此後只任他胡說,任他疑惑,不必發一言,不必生閒氣,暮年光景,頃刻可過,何苦如此,只圖灑落為快也。文姐有娠,臨生產時,尋一個省事的收生婆看。吾年近九旬,官居極品,百凡與人應酬體貌,自宜簡重,若上司與本處公祖父母禮必不可少者,不得不與相見,閒常枉顧只可以居鄉辭謝之而已,僕僕往來,不無太褻。出門如見賓,入虛如有人。獨立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在這封信裡,沈鯉叮囑兒子和族人在出行上,不許兒子“出入公門,招惹是非”,“拜客只可騎馬,不可乘車”;在產業上,要求自家減少田畝,不要多積財貨,不要購置太多的房產田地,“使身終之日,留下爭端,自取辱名”;在衣著上,要求家人子弟“衣服勿太華美,器用寧可欠缺”。他還經常寫信提醒親屬“秋夏糧及早上納,多加與些火耗,各莊上人,常約束他,莫要生事”。他不僅要求家人遵紀守法,還要做善事:每年做一百件棉襖施捨給窮人,對於親戚中的窮苦者、孤寡者,經常接濟等等。這是一名位及人臣,年過八旬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娓娓叮囑,情真意切,既有嚴父的嚴格要求,又有慈父的溫柔體貼,讓人看了不禁為之感動。

王士禎在他的筆記裡評價道:右歸德沈文端公家書一通,字字聖賢忠恕之旨,予方欲續《名臣言行錄》。“字字聖賢忠恕之旨”,真不愧一代真儒,在這封信裡,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沈鯉身上有一種高尚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又能感悟到沈鯉那充滿睿智的人生大智慧。

二,明儒實學身先踐行

作為一代大儒的沈鯉,他不但是儒家道德的提倡者,也是儒家道德的積極踐行者,他一生為推崇實學為己任,。其在部持典禮,多所建白。念時俗侈靡,稽先朝典制他,張居正初沒之後,朝綱之中也未嘗無人,當時禮部尚書沈鯉便汲汲於禮樂之事,試圖重振朝政衰敗之局。一代典禮沈鯉,但以講禮學為急務,慨然以議復古制,抑奢禁浮,力振頹風為己任;晚歲入閣更極陳礦稅害民,萬曆時期最大的弊政礦稅因此最終得以遏止。

沈鯉一生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當神宗為太子時即為東宮侍講,而神宗於沈鯉也寵遇異常。沈鯉沒後,更是下疏,盛稱其“乾坤正氣,伊洛真儒”“系四海蒼生之望”,而痛悼碩德逝矣,沈鯉為官清正,為人峻潔峭直,力行古道,企圖恢復明處古樸之風,被稱為“三代帝王師”。

然而由於沈鯉自身剛正的不阿,在立儲等一些問題上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更由於沈鯉自身卓越的政治才華和萬曆皇帝對他崇高禮遇,申一行,沈一貫首輔嫉妒賢能,處處制肘,打壓陷害,於是乎 沈鯉與帝王私慾相忤,與藩貴(皇族)私慾相忤,與廷臣私慾相忤,其志不得行矣!沈鯉屢次要求告老還鄉,後來沈一貫欲罷官歸裡,但又怕沈鯉居首鋪後與己不利,於是又密奏皇上,請求與沈鯉同時罷官歸裡。這時正值沈鯉上奏乞休。萬曆皇帝亦嫌沈鯉過於剛正,若為首鋪將妨己所為,遂命二沈同時罷官歸裡。舉朝聞之,無不驚駭。

沈鯉任春官,自萬曆十二年冬至萬曆十六年,不過四年;晚歲入內閣也不過四年,其志在典禮,卻終不得行。時人對此尤為嗟嘆曰:“夫歸德沈公沒矣,海內蒼生之所屬望於公者,今亦已矣。公於上,為舊學之甘盤,為夢賚之良弼。上之所以知公信公無所不至,而公卒不得盡展其用,此豈天為之耶,抑人耶。”

去職還鄉後,沈鯉上疏謝恩,仍然極陳怠政之弊,希望皇上振作勤政,勵精圖治。八十歲時,神宗遣官存問,賞以銀幣。沈鯉上疏謝恩,仍然不忘陳述時政要務。沈鯉在家鄉商丘大約十四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他不是過著釣魚養花逍遙自在的生活,而是身體力行,倡導淳樸民風,移風易俗,造福鄉里。沈鯉賦閒回到故里商丘。萬曆年間,黃河中下游多次決口氾濫,民患不斷,黃河為商丘之大害,商丘地弱地勢卑,民無恆產,十年間,輕者三溢,重者兩溢,溢則房社,雞犬湮沒一空,於是沈鯉不斷多次上書萬曆皇帝,為民請命,修復古黃河大堤,為水決不斷的古黃河修一道分水區,以便汛期來時,水能分流出去。

在修復黃河大堤復的10餘年裡,朝廷劃撥過來的資金已經斷流,到築沈堤的時候,資金就全仗沈鯉和他兄弟出了。這也就是這條大堤之所以被當時的人們叫做“沈堤”的原因所在。這條大堤西至滎陽東到洪澤湖,綿延四百多公里,之後另一道北頂東西黃河大堤,南由歸德古城北城郭外向東南方向,經會亭驛(今夏邑會亭)至永城曹家窪,全長90公里,後人稱為“沈堤”。由於修築了這兩道大堤,“河南州縣始免沖決” ,商丘的水患也很長時間得到緩解。

400年後的今天,在商丘境內保存完好的黃河故堤,長134公里,高10米—13米,底寬百米,成為圍護商丘北方的延綿起伏地上長龍,現在黃河故堤上綠樹成蔭,花開遍野,碧波盪漾,楊柳依依成為商丘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商丘人週末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沈鯉和時為史部尚書同為商丘人的宋纁共同策劃把歸德府鹽政改屬山東,並減輕當時歸德府的漕運壓力,當時歸德府鹽政隸屬山西河東,其鹽價歲費三十餘萬,又鹽味澀苦,民不樂用,老百姓就高價購買山東的長蘆鹽,於是武裝販賣私鹽之風橫行,成為社會安定的隱患,極大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歸德府鹽政隸屬山東以後,於是民無私鹽之販,道無稱兵之患,一時所省鹽金一年達三十餘萬。這就極大減輕當地的財政壓力和人民負擔。沈鯉所做這件事可以稱得上利國利民的善舉。

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商丘社會風俗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奢侈浮靡之風成為時尚,整個社會在奢侈浮華的攀比中逐漸失去了明朝前期古樸的民風,為了解決民風世俗日益腐現象化,沈鯉和其弟沈鱗聯絡商丘其他士紳在萬曆年間結社於商丘文雅臺,制定《文雅社約》,期挽世風,稍還古昔。對商丘各類風俗進行教化。沈鯉認為教化鄉里是士大夫的責任,應該鼓勵士大夫多行義舉,建立義學,義倉,義冢。沈鯉身體力行,召集文雅社五人,在商丘西門設立義倉,並在四門各設義學一座,在嚴寒之際賙濟那些無衣者。記得一句歌詞寫道;天地之間,有桿秤,這秤砣就是咱老百姓,老百姓心裡像明鏡似的,誰貪誰清老百姓清清楚楚。老百姓會以自己樸實的方式紀念他,這種方式可以說就是另外形式的豐碑。沈鯉就是憑藉自己道德人格的力量和自己身兼力行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商丘當地人民尊重和愛戴,被當地人尊稱為沈閣老,這個稱呼裡包含了當地人民對他深深的崇敬之情,也是對這位大儒大德的高度評價,這也是沈鯉道德人生中一個大大的豐碑。

三,沈鯉的暮年感慨和無奈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沈鯉一生致力於人心的返璞歸真,去奢歸樸。然而就像他未能挽救大明王朝的衰落和人心復古一樣,他同樣未能阻止自己沈氏家族衰落和奢侈豪華,成為他不願意看到的一面。

沈鯉把沈氏家族推向了鼎盛期,“沈氏自相國鯉以來為宋之巨族”,“沈為宋中著姓,自其先相國文端公(沈鯉)以來,世以詩禮傳家”。明隆、萬之際,沈鯉的子孫“恩例授冠帶與衣冠而儒者又複數十人”,他們或尚寶司卿、或戶部員外、或中書舍人,是商丘八大家中獲恩例最多的家族。沈氏族人可以憑恩蔭入仕,不需通過科舉做官,但是這也客觀上導致了沈氏族人對讀書缺乏興趣。家族驟然發達,很多族人揮霍奢侈,埋下了家族發展的禍根。

沈鯉在生前就擔心沈氏家族衰落,擔心家族會成為豪強,屢次告誡族人不要驕縱,車馬僕從不要過多,飲宴不要過於奢侈,不要做欺凌裡閨、放債殉利之事。要日中則昃,極盛難繼,惟德與義可以長久。”可是他的族人中的有些人人根本就不聽從他的勸告,就像同為商丘人侯方域在其後裔《沈季宣墓誌銘》裡說的那樣:“”沈氏自相國鯉以來,為宋之巨族,無論千餘指,惟相國最貧,其餘皆以財力雄霸閭里間。相國在時,嘗訶詈之而無以禁也”。這些族人依據沈鯉的勢力橫行鄉里,發了大財,而沈鯉成為沈氏家族最窮的人,沈鯉在世的時候無論怎樣斥責他罵他也無法禁止他們的行為,沈鯉在生前就擔憂沈氏家族的衰落。

清初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九《談獻五》中記載:

商丘沈文端公(鯉)家居生日,族人上壽。時明神宗遣使存問。從弟某私語公曰:“兄位宰相,蒙恩存問;而群從子姓,濟濟如此,可謂盛矣!”公愀然久之,曰:“弟以為盛,吾方憂其衰耳。”弟愕然問故,公曰:“吾鄉宋立庵太宰纁,家法可敬,彼方當貴盛,吾家不及也。頃立庵生日,吾預其家宴,座中子弟數十人,不聞飲啖聲。昨吾生日,見諸子弟飲啖,不顧長者,家法如此,是以知其衰也。”後沈再傳,遂不振。

由此可見,沈鯉移風易俗的措施並沒有得到沈氏家族徹底的落實,沈鯉去世後,沈氏家族有些人完全背離了沈鯉的意願。然而這還不是最惡劣的,沈鯉身後的遭遇更令人髮指。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沈龍江相公清節,近世罕見,室無姬媵,謝政後,伉儷皆將稀齡,夫人猶劑調經藥,因絕血胤。其女尤奇妒,沈繼子為所毒,遂懵不識人,相公彌留欲一見之,遏不令通,銜恨而絕。其女必欲以他子承業,而氏宗人不許,其繼子尋夭,所得諸蔭,皆為群從分受拜官而去,丹旐素帷,莫適為主。聞靈柩至今在堂,賜域尚虛,蒸嘗失所,先朝耆德一旦為若敖之鬼,聞者憫默。歸德在事受其知者不少,必有經紀其家者。沈鯉無子就過繼沈埭為繼子,然而沈鯉的女兒為了奪得沈鯉家產毒瞎了沈埭,沈鯉臨終要見沈埭,也不讓見,造成沈鯉懷恨而終。沈鯉死後不久,沈埭也死去,而沈氏家族的子弟們忙於領受朝廷給沈鯉子孫的恩蔭各地做官去了。但是,沈鯉的靈柩一直停放在靈堂,無人過問,也沒有人為他治理墳塋。沈鯉一生位及人臣,道德文章可以說堪為一流,為國為民,為桑梓,為家族,都嘔心瀝血,死而後已,最後落得個家門不幸,晚年淒涼之結局,真的讓人唏噓不已,拍欄興嘆。無論怎樣,沈鯉憑藉自己的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尊重,家鄉的人們沒有忘記他們,在商丘歷史長河之中,沈鯉是當地人們最尊崇的一位。從這方面來說沈鯉也實現了本身的生命價值。現在商丘古城的重修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商丘這樣沒有大河大川的平原地理環境優勢來說,搞旅遊開發就是要靠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資源,今年的商丘民俗文化節懸掛一副標語:遊商丘古城,讀華夏曆史。商丘的歷史可以說貫穿整個華夏曆史,也可以說商丘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商丘文化歷史的本質是什麼?不就是莊子,墨子,張巡,沈鯉,呂坤,侯方域…這些商丘古聖先賢身上煥發出道德人格價值的光芒嗎?文化旅遊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讓旅客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心靈的震撼和衝擊,以及對他們個人未來的影響和啟迪,這才是文化旅遊價值所在,也是文化旅遊發展的最高境界。

劉金芳,筆名我思吾心,河南商丘睢陽區人,酷愛讀書,尤愛文史,喜歡喜歡騎行,寫作,信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