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吃飯的共享單車,冬天不好過,誰能笑道最後?

共享單車創業趕上了難得一遇的時代浪潮。2015年,"雙創"號召在全社會釋放暖意,制度和資金尺度前所未有地寬鬆,創業者能更迅速地捕到機會。

不斷有更多的公司跳進來。小藍、優拜、小鳴、酷騎、CCbike、一步、騎唄、哈羅等近 70 家公司加入,每個月會發生至少兩筆以上的融資,平均每筆上千萬。風口終於起勢,這一年因此命名"共享單車元年"。

3年的喧鬧過後,共享單車從天堂跌落。在"禁投令"公佈一年後,共享單車何去何從?

2018年,共享單車"至暗時刻",曾經的兩大巨頭摩拜單車和ofo,迎來各自命運關口:摩拜單車"賣身"美團;ofo風雨飄搖,陷入各種傳聞,並被指押金難退、債臺高築……

看天吃飯的共享單車,冬天不好過,誰能笑道最後?

Ofo的冬天

共享單車巨頭,一度有"花不完的錢"的ofo,在嚴冬中已淪為負債超過60億的資本"炮灰"。11月初,ofo搬離了見證其最為輝煌時期的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

朱嘯虎給ofo站臺時曾計算,一輛車200塊錢,一次5毛,每天騎10次,3個月成本就賺回來了。當全國的街道被2300萬輛單車佔滿,損耗、丟棄隨處可見時回頭來看,這個測算太過樂觀。

從被資本捧上天到成為棄兒,在共享單車這個行業,沒人能獨善其身,最近被搞得焦頭爛額的ofo創始人戴威逃不掉,被稱為"最慘共享單車創始人"的創始人丁偉也曾深陷其中。

超過1000萬用戶在排隊等ofo退押金,要不要在這個時候退押金也成了打口水仗的由頭。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共享行業進入"冰凍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現在想想,4月份以27億美金賣身的摩拜也算做了比較明智的選擇,儘管在美團的財報上留了一個大坑。

看天吃飯的共享單車,冬天不好過,誰能笑道最後?

摩拜的冬天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共享單車公司摩拜,正準備剝離其估值約1億美元的歐洲業務。在德國,摩拜面臨數據監管機構的調查,主要是關於摩拜單車的數據和隱私政策,該機構懷疑摩拜可能違反歐盟的數據保護法。

9月在香港上市的美團點評首次公佈業績,其第三季度運營虧損增加兩倍,達34.5億元。而在其招股書及2018半年報顯示,4月4日起的26天內,摩拜虧損約4.07億元。2018年4月至6月底,摩拜營收4.7億元,虧損15.1億元。2018年上半年,摩拜營收26.6億元,虧損30.6億元。摩拜燒錢的速度可見一斑。

美團作為摩拜單車的所有者,其今年年中收購的單車業務正在對總體盈利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是因為單車折舊,以及街面上已經大量堆積著共享單車;另一方面是因為需要將押金返還給用戶。

有媒體報道,在北京,摩拜單車運營區域已經從六環縮小至五環。這無疑讓此前購買摩拜長期使用卡的顧客非常不便,不僅如此,萬一原本可以停車的地方變成了非運營區域,可能還會被扣除5元的調度管理費。很明顯,設法降低運營成本的摩拜,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沒有ofo這麼冷)。

看天吃飯的共享單車,冬天不好過,誰能笑道最後?

美國版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長期使用後缺乏維護,也讓顧客的用車體驗越來越差。隨著天氣轉涼騎行減少,街邊的共享單車備受冷落。從出生起,它就得捱過冬天的低谷。不同以往,眼下的氣溫已近於"冰凍"。

從「車身顏色多到數不過來」到摩拜賣身美團、ofo 瀕臨破產,中國的共享單車故事似乎已翻過一頁。但在大洋彼岸的硅谷,熱門的短途出行工具——共享電動滑板車(electric scooter)卻正處在資本市場的風口。和國內的共享單車相似,大的玩家希望通過「併購」更快清場,佔據流量壟斷地位。

看天吃飯的共享單車,冬天不好過,誰能笑道最後?

共享單車作為"物聯網+"時代的新生事物,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共享單車能"騎"多遠,還有賴於企業、市民以及政府部門三方合力,共同為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出謀劃策。

在當下,正需要對共享單車多一些耐心,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它所帶來的利與弊,或許共享單車會具有更大的可能性——成為撬動城市公共空間管理變革的支點,幫助城市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