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看得“见”

如果你能看得“见”

正如《你是我的眼》中所唱:

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

就能准确地在人群中

牵住你的手

如果我能看得见

生命也许完全不同

可能我想要的

我喜欢的我爱的

都不一样

眼睛,是我们得以看清这个世界的放大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而现代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眼科问题,使得我们的世界从清晰明亮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想要让眼睛得到呵护,就要熟悉常见的眼科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

如果你能看得“见”

屈光不正相关问题

1. 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都有哪些?

答:矫正和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目前主要分3种类型: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其光学原理均为通过镜片或改变眼屈光面的折射力,达到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目的。

2.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原理是什么?

答:通过激光切削去除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改变角膜的形状(变平或变陡),从而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一般分两大类,一类为表层切削术,另一类为板层 (基质)切削术。

3. 哪些人可以考虑做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答:①有取镜需求,对手术效果期望值合理,自愿接受治疗并能配合的患者。

②能排除眼部疾病,眼压和泪腺等正常。

③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45岁以下。因为18岁以下眼睛尚处在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变化;而 60岁以上可考虑在做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用人工晶体矫正屈光不正。

④矫正范围通常为:近视-1.00~-9.00D,远视+1.00~+6.00D,散光6.00D以下,屈光度数稳定(在2年以上),尽量排除进行性近视。

⑤角膜曲率在39.00D~ 48.00D,厚度大于460μm(微米)。瞳孔直径过大一般不建议手术。

⑥一般矫正视力0.8以上,无其他眼病及眼科手术史。

⑦身心健康,无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戴角膜接触镜者需脱镜两周以上再进行检查。

4.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会不会致盲?

答:不会,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原理相当于在眼睛的前1/6层上戴眼镜,是把眼睛表面的组织用激光改变成了眼镜的形态,手术不进入眼内,没有致盲的理由和风险;最坏的效果就是等于没做手术,还需要戴眼镜。但做了手术后仍有患其他眼病的可能,如果患了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病,还是有致盲的可能,但这些疾病跟手术本身没有关系。

5. 远视和老花是不是一回事?

答:不是一回事。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表现为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视物疲劳,远视自幼便可发生。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出现调节力下降,从40 多岁开始,无论有无近视或远视均会发生老花,表现为将阅读物放远些才能看清楚,到一定时候需用凸透镜帮助看清。

如果你能看得“见”

斜视与弱视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弱视?

答: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 弱视有什么危害?

答:弱视会导致视力终生低下,不能形成立体视觉,戴任何眼镜都不能矫正视力,是一种视觉功能障碍。弱视不仅影响将来的就业和工作(例如驾驶、测绘及其他精细性工作),不能从事特殊行业(如参军、报考公务员),而且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 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机是什么时候?

答:治疗弱视必须抓早抓小,越早越好,一般4~6 岁时治疗效果最好,超过12 岁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而成人弱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只能佩戴合适的眼镜。一旦确诊为弱视,应立即治疗,若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弱视的疗效与治疗时机有关,发病越早,治疗越晚,疗效越差。

如果你能看得“见”

白内障相关问题

1. 导致白内障的原因?

主要有年龄增大、人体器官老化、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受紫外线照射、囊膜皮质层变性以及某些疾病和遗传等,其中,人体器官老化是最主要原因,因此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人。

2.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吗?

答:是的,白内障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内自然晶状体由透明慢慢开始变得浑浊而阻碍光线和图像到达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据统计,50~60岁的人发病率为35%,60~75岁的人约为80%,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

3. 白内障患者有哪些症状?

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还可伴随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改变、视野缺损等症状。

如果你能看得“见”

答: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白内障点眼药,但疗效尚不明确。手术治疗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手术是眼科最成功的显微手术之一。

如果你能看得“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

1. 什么样的人最易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答:患糖尿病的任何人。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即Ⅰ型糖尿病(青少年型)和Ⅱ型糖尿病(成人型)患者,均有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他们的一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期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妇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所有的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散瞳检查1次眼底以保护视力。

2.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为保护视力患者本人能做些什么?

答:在糖尿病眼病导致视力丧失或盲之前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是控制糖尿病眼病的最好方式。因此,鼓励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散瞳检查1 次眼底。如果有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需要较频繁地散瞳检查。

如果你能看得“见”

干眼症相关问题

1. 干眼症是什么?

答:干眼症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结膜角膜干燥症。是指泪液分泌量不足或有质的改变,以致无法保持眼睛表面的湿润而造成不适症状的一种眼病。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整个眼球干燥无光泽,角膜上皮角化,有明显瘢痕形成,看东西时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眼睛有干涩、酸胀、视物疲劳、畏光、灼热感、异物感等症状。

2. 干眼能治愈吗?短期能治疗好吗?

答:不能,但治疗后可以缓解。干眼需要长期治疗,严重的需要终生治疗。干眼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医生和医院的力量,而是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找出病因,坚持规范治疗。患者应该对自己的疾病有清楚和充分的认识,对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严重度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在治疗中就不会困惑和盲从,对于坚持治疗、配合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减轻心理负担。干眼不是一个可以立即治愈的疾病,但也绝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纠正习惯、治疗病因,尽早坚持规范的治疗,一定可以缓解甚至治愈。

3. 常见误区

(1)干眼就是泪水少,点眼药水就行了。

答:NO!正常人健康的泪液中不仅有“水”,还有睑板腺分泌的“油”,油分布在水液层的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液的蒸发。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油”缺乏,“锁水”功能缺失,泪液蒸发过强,是干眼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单纯点用眼药水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破坏脂质层而加重病情。同时,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及其他化学物质,也会对眼表角膜、结膜细胞产生损害。

(2)干眼是常见的问题,不需要看医生。

答:干眼确实常见,早期会有眼涩、痒、疲劳等不适,大多此时常已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结膜炎症等轻度损害。若任由其发展,尤其是用手搓、滥用眼药水及药品,或在非医疗机构接受所谓的保健类治疗,则可能出现角膜炎、睑板腺萎缩等,导致视力下降。部分中年女性患者出现干眼可能为类风湿等全身疾病的首要表现,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出现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同时,部分人在治疗全身性疾病或接受眼部手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干眼状况,这是否为由外部环境造成的生理性干眼,应由医生来判断和治疗,对症处理。

(3)干眼点眼药水就行。

答:干眼的传统治疗是使用人工泪液,但长期使用含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会造成眼表损害。人工泪液能短暂缓解眼部不适,有80% 的人工泪液通过泪小点流入鼻腔和咽喉。此外每日使用人工泪液超过6次以上会稀释自然泪液,破坏泪膜,刺激眼部,破坏泪液的反射弧,甚至加重干眼症状。所以减少人工泪液的应用,减少人工泪液中防腐剂对眼表的损伤是治疗的关键,应多使用物理疗法如植入泪小点栓子、佩戴干眼湿房眼镜等。

更多眼科基础知识和常见问题,详见《眼科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如果你能看得“见”
如果你能看得“见”

《眼科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裴惠 主编

《眼科基础知识应知应会》一书是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支持下,由其医疗管理中心的裴惠主任根据多年来对集团各医院的培训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眼科知识,组织团队编写而成,是一本严谨且实用的好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眼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眼球的解剖与生理、眼科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方法、眼科常见的症状如视力障碍、眼前黑影等,以及眼科的常见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疾病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进一步对患者及非医疗人员所关心的常见问题做了总结归纳,如近视眼手术怎么做,术后视力可以恢复多少,白内障和老花眼有什么区别,青光眼的术后效果如何等,解答了大部分读者心中的疑惑。

全书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简洁易懂,既能为医院护理及行政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提供学习资料,又能作为眼科基础知识的科普读物,让人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眼睛,看见更加清晰明亮的明天。

如果你能看得“见”

长按 识别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

如果你能看得“见”
如果你能看得“见”如果你能看得“见”

书名:《眼科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装帧形式:平装

ISBN:978-7-5623-5837-4

开本:32开版次:1-1

字数:16.3万字 页数:200页

定价:40.00元

如果你能看得“见”

书山开道

美不胜收

如果你能看得“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