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70年滄海桑田,70年時代鉅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撫今喜看錦繡路,追昔難忘長征途。

84年前,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他以革命家特有的浪漫主義情懷,用詩的方式,對人類歷史上這次最偉大的遠征進行了總結,於是《七律·長征》橫空出世。

毛主席

詩 詞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主席自豪地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長征。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終。”

實際上,萬里長征中,毛澤東收穫的不僅是勝利。如果從1934年5月中央準備長征算起,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軍會師,在兩年多時間裡,他還收穫了10首詩詞:《清平樂·會昌》《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七律·長征》《念奴驕·崑崙》《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這就是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這些詩詞,既有對長征中殘酷戰鬥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有危機時刻始終對革命前途充滿勝利的高度自信;既有對紅軍英勇精神的深情禮讚,也有對中國革命美好明天的暢想籌劃。如今,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美好願望早已實現: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如今的“強起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重溫那段歲月,依然心潮澎湃;重讀那些詩詞,仍舊激情滿懷。在新時代,常讀常新毛主席的“長征詩詞”,始終帶給我們精神滋養和奮進力量。

心情沉鬱,而詩情奔放激昂,

始終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作為一名高瞻遠矚的卓越領袖,一生中心情沉鬱的時候並不多見。然而,從1931年11月贛南會議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他的心情一直陰鬱不安。

當時,儘管他已出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但卻一直接連不斷遭受著來自黨內的嚴厲批判,也沒人敢與他接近。他說:“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不僅如此,自己的親屬也接連受到牽連:長期分管文件的妻子賀子珍,改當收發;弟弟毛澤覃、弟媳賀怡被撤職;妻兄賀敏學被免去紅24師代理師長職務。

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但他沒有消沉,一直表現得十分從容,儘可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為革命做些工作。在遠離前線的會昌調研時,一天清晨登上城外嵐山嶺,寫下《清平樂·會昌》。其心情,詩人自注:“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但作者抒發的卻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豪情和“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的必勝信心,絲毫看不出沉鬱懈怠情緒。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湘江之戰紅軍損失大半,全軍群情壓抑。行軍途中,見張聞天騎馬摔跤,但並未摔傷,毛澤東還不忘吟詩:“洛甫洛甫真英豪,不會行軍會摔跤。四腳朝天摔得巧,沒傷胳膊沒傷腦。”革命樂觀主義情緒躍然紙上。婁山關戰鬥,取得長征以來首次大捷。戰後毛澤東登上硝煙未盡的陡峭雄關,望著遠處浩茫如海的蒼山和鮮紅如血的殘陽,聯想長征以來,紅軍將士克服的種種艱難險阻,抒發的依然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壯志豪情。

挫折是弱者的墳墓,但卻是強者奮發的階梯。毛澤東從來都屬於後者。

軍情急迫,但詩興豐盈勃發,

始終展現出革命者的宏闊氣魄

長征中,紅軍始終處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追擊、堵截與合圍中,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大戰,每天還要急行軍50公里以上,軍情急迫是十分罕見的。

梅花在風雪中怒放,鯤鵬在長空中翱翔。猶如兩塊燧石激烈撞擊,定會迸發耀眼的火花一樣。毛澤東的詩思,也常在充滿壓力和張力的鬥爭環境中不可遏止地迸發。在崇山峻嶺的穿行中,在風雪瀰漫的征途上,在激戰過後的硝煙裡,在揚鞭策馬的風馳中,作為統帥的毛澤東,仍在馬背上哼詞吟詩。如在1934年到1935年間創作的《十六字令三首》,作者在第一首的自注中寫道:“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 ”由此可推斷第一首當作於初入黔時,而全詞著錄在《憶秦娥·婁山關》後,則二三兩首又當作於1935年2、3月或再稍晚些。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遙想當時,紅軍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圍追堵截中,左衝右突、且戰且走,戰事激烈、軍情急迫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毛澤東仍是胸有成竹、忙而不亂,用詩詞抒發豪情鬥志,也激勵紅軍將士。

此外,縱觀毛澤東一生的詩詞創作,在長征戰事如此綿密的兩年時間裡,創作了10首詩詞,這個密度是空前的,甚至還包括最著名《沁園春·雪》在內的多篇雄文。尤其是在1935年10月間,當時戰事雖緩解,但仍有“砍尾巴”之戰,勝利在望的毛澤東詩情如井噴般爆發,連續創作了《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七律·長征》《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4首,平均7天一首。革命領袖、紅軍統帥宏闊的胸襟氣魄表現得淋漓盡致。

重山闊水,但作泥丸細浪觀,

始終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情懷

長征途中,紅軍將士們翻越了20多座大山,渡過了30多條大河。可以說,紅軍長征是山重水複的曲折征程,是跋山涉水的艱難前行。但對於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的毛澤東來說,對山的審視從來是俯瞰的,對山的艱險始終是淡定的。面對崇山阻隔、急流攔路,毛澤東筆下呈現的是“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從容,是“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淡定,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的浪漫,還有“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輕鬆。

因為在主席的眼中,沒有比紅軍更高的山,沒有比草鞋更長的路,沒有比橋船更寬的河。山和水便也由此成了毛澤東“長征詩詞”的主題。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在《毛澤東詩詞集》收錄的67首作品中,以山為題和寫到山的,就有30多首,而在毛澤東10首“長征詩詞”中,有7首直接描寫山,其餘3首詩詞中也都提到山。寫到的河流有三條:《七律·長征》中的大渡河、金沙江,《沁園春·雪》中的黃河。中國革命是從山裡起步的,中國革命的道路也是靠著對山的跨越而走向成功的。所以,山不僅是敵人,更是紅軍的朋友。

主席在《憶秦娥•婁山關》的註解中說:“萬里長征,千迴百轉,順利少於困難不知多少倍。”儘管如此,但他相信,急風暴雨過後必是晴空萬里,山重水複盡頭定是柳暗花明。每當捧讀毛澤東“長征詩詞”,一種革命英雄主義情懷頓時撲面而來,令人熱血沸騰。

指點江山,風流人物看今朝,

始終表現出革命者的高度自信

長征開始前,毛澤東差點被留在蘇區打游擊。據當時擔任李德俄文翻譯的伍修權回憶:“最初他們還打算連毛澤東同志也不帶走。當時已將他排斥出中央領導核心,被弄到于都搞調查研究。後來,因為他是中華蘇維埃主席,在軍隊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許一起長征。”面對個人和革命事業受到的雙重挫折,毛澤東沒有灰心氣餒,始終對革命充滿信心。

長征開始後不久,他就向中央建議,趁“追剿”軍主力薛嶽、周渾元兩部沒有合攏時組織反擊,以扭轉戰局,但遭到拒絕。湘江戰役前後,他又以病弱之軀在擔架上同張聞天、王稼祥討論第五次反“圍剿”為什麼不能取勝的問題,耐心做工作,統一思想認識,為遵義會議召開奠定了堅強的思想基礎。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與四方面軍會合後,又戰勝張國燾分裂陰謀,率紅一、三軍團北上勝利到達陝北,此時的毛澤東更加自信。1936年2月,毛澤東在陝北清澗袁家溝指揮紅軍渡河時,恰逢一場大雪,面對雪花紛飛的壯麗山河,面對剛擺脫反動派圍追,又迎來侵略者進逼的嚴峻形勢,毛澤東寫下一生詩詞中最精彩的雄篇《沁園春·雪》。

在審視歷史,點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歷代風流人物後,更以豪邁的語氣寫道:“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上這些風流人物,如同舊黃曆般都翻過去了,歷史的車輪行進到今天,真正的風流人物,還要看今朝、看人民……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如今,億萬風流人物正進入新時代,奮進在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新徵程上。

習主席說,“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註定是不平坦的。正如他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所指出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革命者的天下情懷和英雄主義精神,自信應對強國強軍的各種挑戰,直面改革發展中的重重難關,像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所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不管“蒼山如海”,抑或“殘陽如血”。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監 制:吳江根

主 編:陳 飛

郵 箱:[email protected]

“詩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