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必須承認,人類總會犯錯,在科技的發展上也是一樣。所以,當最新一期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今天這份“ 2000-2019 年糟糕科技清單”時,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某項科技沒有達到讓人欣喜的目的甚至可能起到了反效果,那麼就可能是糟糕的技術。最有用的技術也可能是最有害的——比如說汽車,它對現代世界至關重要的同時,每年也造成了125 萬人的死亡。

如果某項技術的開發本來是好意,卻沒有實現,那麼到底是由於它本身就存在缺陷呢?還是由於它走得太快,超越了時代呢?

這就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出這一份“ 2000-2019 年糟糕科技清單”的原因。以下是入選這個榜單的10項“最糟糕”技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01

電動平衡車Segway

電動平衡車Segway,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個人運輸工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種。你可能不知道,電動平衡車已經問世快二十年了。早在上市之前,無論是產業界、學術界,還是金融投資界都對其寄予厚望。Segway 的發明人Dean Kamen 稱,電動平衡車將會改變城市和交通。

然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Segway 並沒有獲得原本預期的迴響。

首先是價格。由於使用了大量最先進的科技來製造這款平衡車,導致每輛新車的價格都頗高,就連入門級的平衡車售價都高達5000 美元。其次是合法性問題。此類產品在交通工具的等級劃分中沒有具體的標準,各個地區對其有不同的認知。例如,美國將其歸類為低輸出動力車輛,必須行駛於標準的慢車道,不能在人行道上行駛。而在歐洲則不允許電動平衡車在公共道路上行駛。最後是安全性問題。2009 年,英國企業家一擲千金買下Segway 公司,然而在2010 年,這個企業家在騎乘電動平衡車是不慎墜入華爾夫河身亡。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如今,電動平衡車幾經轉手,2015 年4 月被小米生態鏈公司納恩博(NineBot)收購。現在它已經和改變城市與交通無關,從變革性的交通工具,成了“次世代的玩具”。

02

Google Glass(谷歌眼鏡)

就像Segway平衡車一樣,Google Glass也是個糟糕的產品,但它並非完全是一項糟糕的技術:增強現實眼鏡依舊正在尋找其受眾。

Google Glass是一款配有光學頭戴式顯示器的可穿戴式硬件。如果Google Glass是由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發明,也許它也就不會和糟糕科技沾邊了。某種意義上講,它只是一款糟糕的產品,並不能說是糟糕的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首先值得吐槽的是價格。單純從材料成本上來看,Google Glass 並不走“高端風”,材料成本約152 美元,售價卻高達1500 美元,溢價嚴重,明顯不夠大眾化。還有就是隱私性問題。這款產品的反對者擔心谷歌眼鏡可能侵犯隱私權。佩戴者可以在公共場合在他人毫不察覺的情況下錄製視頻或拍攝照片。和第一項技術Segway一樣,Google Glass 同樣有潛在安全性問題。用戶在佩戴谷歌眼鏡時,必須看著視野右上方的投影儀才能看清文字與數據,這可能會造成用戶注意力分散,帶來潛在危險。

03

電子投票技術

有些技術本意是好的,但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甚至還製造出了新問題。電子投票技術就是這樣的技術。紙質選票可留下可審計的紙質記錄,而現在,電子投票選舉則面臨被黑掉的威脅。

電子投票是使用電子手段來幫助或處理投票和計票的投票裝置。電子投票可以用獨立的電子投票機(亦稱EVM ),也可以用聯網電腦進行,視具體的實施情況而定。它包括從基本的表格結果傳輸到普通聯網的家用設備進行在線投票的一系列互聯網服務。

然而這種技術面臨可能有不法人士篡改程式,導致開票結果不正確的風險,並引起選舉舞弊的爭議。而且,這種技術無法留存實體證明,有爭議時不能請公正人士重新驗票。非現場投票者、投票人易受他人監視控制,失去一人一票的公平性。聯網投票需要確認身份,也意味著可能失去匿名性。

04

一童一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

有些失敗則是由於將技術運用於解決實際社會或政治問題。給每個孩子配一臺筆記本電腦,本來是為了藉助這個小東西來解決教育不平等。但將技術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或者政治問題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以一童一電腦(OLPC)為例,這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發起並組織為一個非營利組織,藉由生產接近100 美元的筆記型電腦,給對這項計劃有興趣的開發中國家,由該國政府直接提供給兒童使用,降低知識鴻溝,故又稱百元電腦。它的本意是給每個孩子配備一臺電腦,以此來解決一些落後國家的教育不平等問題。但是,將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等這些高科技產品一股腦的推入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環境中,會不會有些太簡單粗暴了?

在聯合國舉辦的2005 年突尼斯信息社會世界首腦會議(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幾個非洲代表對OLPC計劃表示了質疑,他們認為這個項目過度使用了“美國心態”,這一方案並不適用於解決“非洲問題”。還有代表表示,這一項目的優先次序錯了,例如,非洲婦女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使用電腦研究新的作物,相較而言,清潔的水源和學校等基礎建設對非洲發展更為有效。

05

CRISPR 嬰兒

像CRISPR 這樣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朝一日可以治癒各種疾病,但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它對人類是否安全。 這就是為什麼2018 年的CRISPR 嬰兒也列入了我們的糟糕科技清單。

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 片段的敲除、加入等。CRISPR/Cas9 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之後出現的第三代“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與前兩代技術相比,其成本低、製作簡便、快捷高效的優點,讓它迅速風靡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成為科研、醫療等領域的有效工具。CRISPR/Cas9 技術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或許在未來某一天能治癒各種疾病,但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它是否安全,真正讓它成為糟糕科技的起因是2018 年的CRISPR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2018 年11月26 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這一消息迅速激起軒然大波,震動了中國和世界。

2018 年11 月26 日晚,中國和世界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陸續發聲,對賀建奎所做的實驗進行譴責,或者表達保留意見。他們的理由大體可以總結為:一,艾滋病的防範已有多種成熟辦法,而這次基因修改使兩個孩子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二,這次實驗使人類面臨風險,因為被修改的基因將通過兩個孩子最終融入人類的基因池。三,這次實驗粗暴突破了科學應有的倫理程序,在程序上無法接受。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中國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

06

非法數據買賣

有的糟糕科技,糟糕在監管沒有跟上。例如,非法買賣數據,在其主人非自願的情況下分享及合成他人數據正在慢慢腐蝕著人們的自由和民主本身。

多年來,從互聯網、大數據、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數據資料在人類社會科技應用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有越來越多的個人數據通過不同工具被曝露在不同地方,在用戶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拿來使用,但數據資料安全保護這個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個足以取得共識的解法。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2018 年,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 爆出“劍橋分析”醜聞,位於英國的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了高達5 千萬用戶的個人資料,而劍橋分析正是在2016 年特朗普競選團隊所僱用的的數據分析公司,用來分析預測,並涉嫌以此進行社交媒體操作影響大選中的選民行為。

07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技術,未來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各種便利。但就目前來說,它是被人類誤用的技術。它現在似乎是少數人致富的理財工具,這也意味著它是另外一部分人致貧的罪魁禍首。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2017 年12 月17 日,比特幣達到歷史最高價19850 美元。2018 年11 月25日,比特幣跌破4000 美元大關,現穩定在3000 多美元。

08

電子香菸

和上面的一些科技不同,電子煙這樣的發明可能讓我們恨無“後悔藥”。

電子香菸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它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電子香菸企圖利用公共衛生監管部門的漏洞,躲過相關監察。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對電子煙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明確的結論:電子煙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菸手段,必須加強對其進行管制,杜絕對青少年和非吸菸者產生危害。

目前,吸菸可以造成全世界每年近600 萬人死亡,其中美國佔48 萬,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如果菸草使用趨勢繼續下去,預計到2030 年全球死亡人數將達到每年800 萬人。

09

膠囊咖啡

過去十年裡,全球越來越多的咖啡愛好者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飲用咖啡,那就是膠囊咖啡。

製作膠囊咖啡時,把咖啡豆經過特殊處理製成咖啡粉後密封在類似於“果凍”的鋁箔小盒內,同時在膠囊中充滿無毒的惰性氣體起到延長保質期再次滅菌的作用。需要衝煮咖啡時,把這種膠囊咖啡放入專用的膠囊式咖啡機內按下衝煮鍵即可,無需其它操作。這種方法每天可能會省掉不少時間,但是它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膠囊咖啡會產生大量難以回收的廢料。

2016年,德國漢堡市禁止在國營建築使用膠囊咖啡,以減少浪費。漢堡市環境與能源部門的發言人Jan Dube 表示:“這些膠囊由塑料和鋁混合製成,不易回收,包裝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而且往往含有汙染鋁。”膠囊咖啡包裝複雜,通常是不同材料的混合製成,再加上膠囊底部的有機廢物殘渣,使得它們很難在標準的市政回收工廠進行處理。

10

自拍杆

自拍杆是風靡世界的自拍神器,它能夠在20 釐米到120 釐米長度間任意伸縮,使用者只需將手機或者傻瓜相機固定在伸縮杆上,通過遙控器就能實現多角度自拍。風靡過一段時間後,自拍杆在很多公共場合已經遭到口誅筆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拍杆的眾多不安全因素。

2015年7月5日,英國威爾士中部佈雷肯比肯斯山發生雷擊事件,導致兩死兩傷。其中一名死者或因手持金屬自拍杆而不幸引來雷電。救援人員表示,當時雷電天氣來得非常迅速,登山者們根本來不及躲閃。兩名不幸喪生者中的一人是50多歲的愛丁堡公爵金獎評審員,他當時正站在山頂等待他所帶領的15名兒童。另一名男性死者事發時正爬向山頂。

還有一個自拍杆為大忌的場合——博物館。2015年3月,中國故宮博物院表示,在故宮博物院使用自拍杆拍照存在安全隱患。如果距離玻璃展櫃較近,可能會對藏品本身和觀眾參觀帶來不安全因素。另外,很多其他博物館也都發布了禁止使用自拍杆的規定。

微信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先進製造技術論壇(ID:AMTBBS)”,發送關鍵字“軍刀”,有機會免費領取瑞士軍刀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