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2億美元!2018年我國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增長9.6%

751.2亿美元!2018年我国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9.6%

751.2亿美元!2018年我国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9.6%

2018年我家用電器產品(含零件)出口751.2億美元,同比增長9.6%。延續了2017年的增長態勢,增長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第一,歐美等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歐美市場佔我家電產品出口市場份額合計達45%,上半年我對歐美家電出口的持續回暖拉動了整個家電出口規模保持增長;第二,匯率的貶值緩解了一部分風險壓力,特別是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方面,一段時期內緩解了外貿企業的部分壓力;第三,企業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採取的短期措施,提前對美出貨;另一方面企業加大了對東盟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縱觀全年,除一季度節日因素出現小幅波動外,前三季度均保持穩定增長。目前來看,中美經貿摩擦向取得積極結果的方向發展,但其對匯率和全球貿易秩序的後續影響依然存在,2019年對於我家電出口企業,匯率和新興市場的波動必然加大。

主要家電產品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2018年1-12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主要家電產品出口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傳統大家電包括零件的出口額為33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2%;小家電包括零件的出口額2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0.8%。

1、大家電出口量持續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大家電出口形勢明顯向好。以空調為例,2012年-2017年5年出口額複合增長率僅為0.3%,2018年1-12月出口額同比增長11.2%。電冰箱(包括冷櫃)2012年-2017年5年出口額複合增長率為4%,2017年1-12月出口額同比增長15.8%,而2018年1-12月的出口額同比增長13.6%。

2018年1-12月空調產品出口5789.8萬臺,同比增長10.4%,出口額為111億美元,同比增長8.7%。2018年受沙特和俄羅斯兩大市場的影響,中東和東歐市場的增速明顯回落,特別是沙特受制於能效召回事件,1-12月空調的出口量為176.2萬臺,同比下滑32%。而其他主要市場均保持高速增長,拉動空調量額均創歷史新高。

2018年1-12月冰箱及冷櫃產品出口量為5249.4萬臺,同比增長5.9%,出口額7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6%。2012年歐債危機後,冰箱出口穩步增長,增速逐年小幅提升,2018年,儘管中東市場也面臨召回事件,但歐美市場形勢喜人,成為拉動冰箱增長的主要市場。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原材料、匯率及相關政策法規導致成本上升的原因,使利潤率本就相對較低的冰箱行業遭受影響,從2017年開始,行業主營企業紛紛提價,但依然面臨較大的利潤壓力,到2018年有所緩解。

近些年,洗衣機產品由於受到產品結構調整的原因,出口規模持續波動,隨著滾筒產品份額的不斷提升,出口形勢有所恢復。2018年1-12月,我洗衣機出口2064.8萬臺,同比增長1.2%,出口額為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7%。中東市場在我國洗衣機出口中佔比較高,對伊朗、阿聯酋和沙特等市場2018年的出口量分別下滑51%、40%和18%。因此,儘管另一主要市場歐洲市場的出口量同比增長17.1%,但總體出口數量與去年持平。近年來洗衣機產品的出口結構升級明顯加快,2018年1-12月滾筒的出口數量已經佔總出口量的56%,超過其他品類洗衣機。

2、小家電出口恢復增長。

繼2016年主要小家電產品下滑均有所收窄後,2017年部分小家電產品的出口額均有明顯反彈,出口規模均恢復到2015年下滑前水平。2018年1-12月主要小家電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近兩年在市場復甦的大環境下,加溼器、兩淨產品以及電磁爐和小容量的乾衣機等出口量值較低的潛力產品均恢復大幅增長態勢,同時機器人及手持式吸塵器快速普及帶動了吸塵器產品的較高增幅。

2018年1-12月,環境小家電出口額同比增長12.2%,其中兩淨產品出口繼2017年後保持高速增長,空氣淨化器產品出口量1763.5萬臺,同比增長45.9%;淨水器產品出口量為2803.5萬臺,同比增長9.3%。而電風扇和加溼器的出口量分別保持5%和6%的增長。

2018年1-12月,吸塵器出口1.3億臺,同比增長6.8%,出口額為46.7億美元,同比增長16.9%,吸塵器產品出口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較大,特別是在2019年出口形勢較為嚴峻。

個人護理等生活小家電出口有明顯增長, 2018年1-12月,剃鬚刀出口5084.4萬臺,同比下降4.4%;電吹風出口1.1億臺,同比增長7.2%;電熨斗產品出口1.1億臺,同比增長11%。

2018年1-12月廚房類小家電出口135.6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其中微波爐出口量為5841.1萬臺,規模基本與去年持平,電飯鍋出口5256.4萬臺,小幅增長1.4%,咖啡壺出口7991.6萬臺,同比增長1.6%,烤麵包器出口8953.9萬臺,同比增長2.2%。這幾類傳統廚房小家電產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出口量基數較大,行業飽和度較高,產品結構較為穩定,因此近年來出口規模一直在窄幅波動。

中東市場出現下滑,歐洲市場增勢喜人

“十二五”期間,家電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據統計,2012-2017年我家電產品出口的年平均增速僅有3.6%。在這段時間,北美洲、中東、東盟、歐盟等地區的複合增長率高於家電出口年複合增長率,但亦有限。其中東盟地區發展勢頭較好,亞洲由於受對日出口下滑影響,複合增長率與家電整體持平。而拉丁美洲和非洲由於受到世界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在5年中幾無增長。但這一趨勢在2017年有所扭轉,對巴西、俄羅斯等市場的出口隨著當地經濟消費改善有明顯大幅反彈,對韓出口也有明顯回升。2018年1-12月家電出口市場均保持正向增長,其中東盟、歐洲整體、非洲及北美洲市場增幅較大。而中東由於受到伊朗和沙特兩大市場的拖累,2018年表現最為慘淡。

近年來,由於受到美國經濟和就業形勢向好等因素影響,我對北美市場出口表現本就相對穩定,2012年-2017年平均增幅為6.3%,僅次於對東盟地區的出口。2018年1-12月,對北美家電出口保持增長,累計出口171.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但高增長的背後是中美經貿摩擦下的企業提前出貨的原因。

2018年1-12月對歐洲市場整體出口186.1億美元,同比增長12.4%,連續刷新近年來的增幅新高,其中對歐盟出口額增長12%;在東歐兩大市場,2018年1-12月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7.7%,而對烏克蘭出口依然保持54.9%的高速增長。

亞洲市場近年來呈分化波動態勢,其中對第一大市場日本出口有小幅反彈,2018年1-12月對日出口67億美元,同比增長12%,市場持續恢復。

2018對東盟出口增幅一改2017年的低迷態勢,出口額為5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對印尼和越南的出口額分別增長18.6%和11.4%。

亞洲其他主要市場中,對韓國和印度的出口表現搶眼,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2.5%和23.3%。受到沙特家電產品召回事件和伊朗被美製裁的影響,2018年對中東出口53.7億美元,同比下降2.3%,其中對沙特和伊朗分別下滑18.7%和25.6%。

2018年1-12月我對南美洲出口53.7億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對巴西出口13.3億美元,同比下降6.6%,對阿根廷出口5億美元,同比下降12.8%。2018年1-12月對非洲出口30.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4%,其中對南非、北非四國的出口明顯恢復。

2018年1-12月對大洋洲出口19.5億美元,同比增長4.2%。

“十三五”期間家電出口仍在轉型期

本世紀金融危機前,中國家電出口延續了上世紀的高速發展態勢,年平均增速超過20%。金融危機後,得益於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出口額從2010年的446億增長到2014年的650億美元,“十二五”期間中國家電出口行業累計完成出口額3006.3億美元,較“十一五”期間多創匯1200億美元,但增速已開始明顯放緩。2015年家電出口自金融危機後首次下滑,家電產業正式進入轉型波動期,2017年、2018年家電出口連續兩年出現明顯反彈,出口規模連續再創新高。但“十三五”家電出口仍將呈波動態勢,即便沒有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支撐中國家電出口高速增長的幾大因素已經逐漸消失,製造業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原材料價格無優勢可言,主要市場數量空間幾近飽和。儘管近年來,主營企業加大了向全球化品牌企業轉型的力度,特別是在海外併購和自主品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從行業整體來看,OEM模式仍佔據主要份額。另一方面,大規模智能製造對小家電產業的覆蓋尚有難度,通過提質增效來重新建立生產成本優勢仍需普及。因此處在轉型期的家電出口行業,儘管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增長,2019年家電出口額或出現小幅波動。

海外併購熱情未退

2018年家電產業再掀海外併購熱潮,7月份,斯洛文尼亞監管機構正式批准海信收購斯洛文尼亞白電製造Gorenje,海信收購Gorenje 95.42%的股份。9月28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旗下全資子公司Haier Europe Appliance Holding B.V.(簡稱“海爾歐洲”)已簽署有關協議,將支付4.75億歐元(約合38.05億元人民幣)收購意大利公司Candy S.p.A的100%股份。自2015年起,中國家電企業大大小小的海外併購超過10起,而這一趨勢還在延續。通過併購,中國家電產業將世界家電的著名品牌囊入懷中,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家電企業抓住世界家電品牌格局變革的有利時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家電企業邁向全球化經營的步伐加快,主動打破當前行業面臨的轉型瓶頸,通過併購打入歐美家電主流市場初見成效。

家電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

美國家電產品消費量約佔到全球家電消費量的18%,僅次於中國的30%,但產量僅約佔到全球家電產量的2%。據Trade Data Online 2017年統計的金額數據,中國是美國在廚電、電視、吸塵器、醫療按摩器具類別中的第一大進口國;空調、冰箱為第二大進口國(第一大進口國為墨西哥,美國進口的空調和冰箱中來自墨西哥的比重分別43.55%和48.98%);洗衣機品類在2016年及以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大進口國,2017年因為反傾銷導致針對美國的洗衣機產能轉移至越南和韓國,美國進口的洗衣機產品中來自中國的比例在2017年下降至6.54%。據世界海關統計,從美國家電產品進口的國家來看,2015-2017年從中國進口最多,規模維持在165億美元左右,佔美國家電總進口額的40%以上。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家電169.7億美元,佔總進口額的40.3%。第二大進口國為墨西哥,2015-2017年的進口額維持在115億美元左右,佔比約30%;第三大進口國為韓國,2015-2017年規模在25億美元左右,佔比約6%。

儘管向樂觀結果發展,本次貿易摩擦對全球貿易秩序的挑戰的影響是持續的,或將使全球貿易保護之風抬頭,或將導致新興國家的貿易保護案件增加,給出口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世界經貿環境的波動必將導致匯率和大宗能源商品的波動,這也給2019年的出口企業帶來困難。但積極的影響是,本次經貿摩擦也倒逼中國企業提升了全球化的速度和質量。一方面自主品牌建設進入快車道,另一方面,國際產能佈局也在不斷加速。在質量方面,主要體現在走出去的理性和精準度在不斷提高,從盲目的建廠和併購走向更加本地化的經營策略,在歐美通過併購,在新興市場投資建廠,而在東南亞等地緣區域加大電商等創新渠道建設,同時海外公司的建設和數量突飛猛進也體現了企業本地化經營意識的不斷提高。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產能的佈局應有的放矢,盲目地和單純追求數量的舉措,不但會導致國內行業的空心化,也很難取得既定的目標。

作者周南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用電器分會秘書長

751.2亿美元!2018年我国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