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鬱悶,生活沒有希望?那麼請“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不僅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你需要重點培養的習慣。那麼積極主動的思維如何培養呢?

感覺鬱悶,生活沒有希望?那麼請“積極主動”

第一步:有“自我思維”

首先回答問題:你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你是否心中被什麼事情所困擾?當你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從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這是一種“自我思維”。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很多人靠著寫日記來不斷的訓練自己的“自我思維”。

第二步:打破思維的牆

是不是有什麼思維的定式在束縛著你?比如“女生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動手能力可以弱”、“好人容易吃虧”、“精力放在學習的人不應該多打扮”。這些思維定式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會讓我們的行為產生一些特定的回應方式。這時利用“自我思維”可以觀察到這些牆,你要做的是打破思維的牆。換一種方式去看問題。比如“學習之餘,可以去打扮一下,臭美一下”,而不用產生內疚感。

第三步:變消極語言為積極語言

思維意識會決定行為和態度。如果有意識仔細檢查,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會在我們的人格地圖上體現出來。比如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是否積極處世的真實寫照。

  1. 我已無能為力。/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2. 他把我氣瘋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語言上,通過語言的變化來注入一種積極的態度。

第四步:行動上關注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將我們面對的問題分為三類: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為有關)、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人的行為有關)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

  1.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通過培養正確習慣來解決。
  2. 可間接控制的問題: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
  3. 無法控制的問題:接受,微笑的面對。

環境、周圍的人的態度,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那麼就不去想,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

那麼什麼是積極的做法?

那就是“由內而外”的改變,即先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充實,更具創造力,然後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