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夥兒加油、燒氣將有哪些變化?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了《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將組建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那麼改革實施意見,將對我國的能源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和積極的變化呢?

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伙儿加油、烧气将有哪些变化?

目前,我國天然氣管網主要掌握在三大石油公司手裡,而這次會議提出將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由於過去管網資產主要由三大企業投資建設,未來,在環保政策維持不變的前提下,管網公司對外公平開放准入,可以讓其它令供氣商可以使用管網輸送自己的氣,擴大銷售範圍。長遠來看,管網公司的成立可以使得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吸引多元化投資主體參加,降低投資成本。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成立這個公司,我們在投資方面已經說了,就是要國資控股,但是儘量把它發展成一個投資多元化的一個混合體制的這麼一個公司,這個可能是和過去大多數管線都是單一公司投資運行,投資主體比較單一不同,這算往前市場化推進的一個努力。

周大地認為,在運營方面,隨著投資方增多,利益方也會增多,有利於對運營成本和運行效率的控制。從消費者和生產者兩方面來看,

不僅生產者可以獲得合理的利潤,消費者能夠得到一個比較低的運行成本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首先成本就下來了,第二,在運行過程中,如果能做到高效,那麼消費者也能得到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成立這種油氣管網的統一運行的公司,能夠更好地進行全局規劃,加快天然氣管線的建設,解決運輸瓶頸起到很好的積極作用。

外資加速佈局加油站 國內市場競爭加劇

推動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是我國促進油氣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步驟。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宣佈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意味著我國成品油終端市場,已經全面向外資放開。現在,9個月時間過去了,外資加油站是否已經進入了佈局擴張的快車道呢?

3月17日,在山東濟南的槐蔭區,英國石油公司BP在山東的第一座加油站正式開業。他們還計劃是在未來的5年時間內在山東、河南、河北三省新增500座加油站,在中國新增1000座加油站。

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伙儿加油、烧气将有哪些变化?

殼牌公司此前就表示,計劃在2025年前,將其在中國運營的加油站數量,從目前的約1300個,增加近兩倍,達到約3500個。 中國放開外資加油站的股比限制,極大地鼓舞了他們投資的信心。

數據顯示,在國內成品油零售終端市場中,民營企業的佔比達到了50.71%,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的國企加油站佔比在46.65%左右,而外資企業佔比僅有2.64%左右。

卓創資訊分析師楊霞表示,由於外資的加油站在燃油市場上發展比較早,在服務態度、經營模式方面肯定也能有好的借鑑,對於中國燃油市場也會有一個提升促進的作用。

成本不斷攀升 國內投資人放慢節奏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外資企業加油站的擴張,一時間也成為國內企業擴張加油站業務的催化劑。那麼,加油站數量的增長,又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一直以來,在成品油市場中,加油站都是盈利較大的環節。我們以3月15日的統計數據為例,國內主營92#汽油理論利潤為1831元/噸,地方煉廠92#汽油理論利潤為2563元/噸

。而憑藉品牌及地理位置優勢的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更是佔據了全國加油站銷量的75%以上。這使得加油站的佈局都是各大石油公司的必爭之地。

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伙儿加油、烧气将有哪些变化?

2018年,僅中石化集團在國內的加油站數量就增加了1200多座。而隨著外資的集體發力,一些民資企業,也加快了擴張加油站業務的步伐。

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蔡廣森就稱,在五年到十年計劃是1000座加油站,投資200個億。

不過,隨著加油站搶奪戰的日益加劇,也帶來成本上的增加。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近兩年招拍掛土地成交價格來看,二三線及省會城市上漲幅度在30%到40%,在市區位置的加油站租賃、收購價格,同樣也有30%到40%,甚至50%的增長。

張群江是山東濟南一家民營加油站的負責人,1996年開始經營加油站,至今已經發展到了11座站點。他介紹說,近兩三年,加油站收購的成本價已經從一座100多萬元上漲到了約200萬元,高的更是達到了四五百萬元。面對現在的市場環境,又考慮到新能源有可能帶來的衝擊,張群江放慢了擴大規模的速度。

張群江的想法也反映了目前業內潛在的擔憂。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因為新增加油站成本的上漲,相對於要新增加油站數量的外資,在兩三年前已經拿到加油站的國資、民資企業,目前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價格戰”趨於理性 油品服務是競爭關鍵

對於很多國內企業來說,國內成品油終端的競爭,不僅僅是因為外資的進入。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更是目前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有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已經連續多年供應過剩,而需求的增速則在下滑。那麼,面對這樣的競爭環境,各大油品供應商又有哪些辦法呢?

作為全國第一大成品油資源輸出省,山東擁有國內最多的煉油廠和加油站,國資、民資、外資等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市場競爭,2018年,山東省汽柴油產量大約在9800萬噸左右,而消費量僅有2350萬噸左右,嚴重的供需不平衡,使得成品油終端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 在2017年,山東甚至出現了惡性競爭的“價格戰”。

一些加油站92號汽油的零售均價竟然一度降到了每升4元。然而這場如火如荼的“油戰”,並沒有對山東的市場格局帶來太大的改變,卻反映出了油品在競爭中的重要性。

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伙儿加油、烧气将有哪些变化?

山東順通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群江告訴記者,我們有一次收購過程中,站不錯,位置也不錯,但是就是沒有人加油,去調研才知道,說當時經營的油品特別差,加上油也不走。我發現油品品質的重要性。 在採訪中,多位車主也表示,價格已經不是他們選擇加油站時的決定性因素。

車主:最主要就是服務。服務好了就來到這,就開心嘛 車主:品牌吧,中石油中石化

車主:油品吧,價格高點也無所謂。差的走不了公里數。

三桶油重磅改革敲定!大伙儿加油、烧气将有哪些变化?

現在,提升油品質量已經成為當前各類市場主體比拼的焦點。在中石化位於濟南的煉油廠,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煉油廠對油品的質量檢查,設置了高於國標的內部標準。

中國石化濟南煉化公司檢驗計量中心主任張百軍指出,我們現在的這個數值反映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標號,我們現在是簡單的數值一般在94左右。也就是說

我們供應市場上的92號的油品,平均出廠水率都能達到94左右。

而除了硬實力,在非油品業務方面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務項目,也將是未來成品油終端零售市場的競爭重點。

BP油品亞太區首席運營官Andy Holmes表示,我們的咖啡能夠送至車內,並通過數字化的角度與客戶溝通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