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破亿,再出发!

再破亿,再出发!

再破亿,再出发!

2018年湖州港吞吐量达1.05亿吨

其中进港4551万吨、出港5935万吨

再次列入全国亿吨大港

尤其是集装箱河海联运

在中美贸易战逆境中保持高增长

一路示范领跑

2018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8万标箱

同比增长35.3%

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

再破亿,再出发!

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港承担了全省内河运输32.3%的货运量,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为加快推进内河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转变,推进绿色水运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通过集装箱河海联运、码头整治、航道提升、岸电覆盖和船舶污染治理、多证合一改革等举措,秀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曲线”,成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鲜活样本。

再破亿,再出发!

位于乾元镇武新线旁边的德清多功能港区码头边,大型龙门吊臂一把抓住集装箱,沿着轨道慢慢移到货船上,一批化工产品在码头完成装箱,经河海联运、水水中转,最终出口运抵埃及。

浙江德泰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梁伟

德清多功能港区一期主要为港口物流区,设计年吞吐能力350万吨。“以前,企业大都通过上海港、宁波港等大港口进行进出口贸易,有时候清关通关需要等候较长时间。现在,外贸企业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享受清关、通关、提单、结汇、退税这些便利。”去年开始,德清多功能港区具备通商口岸功能,开始了“出海”新历史,吞吐量同比增长93.2%。

再破亿,再出发!

后起之秀的德清多功能港区亮出漂亮的成绩单,而浙江内河集装箱运输“领头羊”的安吉上港码头,凭借与上海港集团资本、技术、业务等方面合作优势,降成本、优服务、拓市场,在中美贸易战逆境中保持增长,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2万标箱。

再破亿,再出发!

张锦国摄

另一边,连通湖嘉申线、长湖申线两条千吨级航道的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工程的施工依旧火热,该项目将建设三级航道43.6公里,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也正抓紧建设,湖州一条条高等级航道贯通长三角海港、长江,为江海河联运创造了条件。

再破亿,再出发!

张锦国摄

正是一条条航道连通成百上千的港口码头、临港企业,才汇聚成了湖州港崛起加速度,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转型,推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

去年湖州港进出港比例43.4%比56.6%,矿建材料占比下降到47.4%,与2017年相比,进出差距进一步缩小,货运结构不断改善,加上临港经济风生水起,除一枝独秀内河集装箱外,钢材等临港大宗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去年钢材吞吐量达790万吨,同比增长94.8%。

再破亿,再出发!

为港口企业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拓展周边箱源腹地和市场,市港航局赵列克局长带领企业负责人专程赶赴安徽宣城、上海,合力推动浙皖、湖沪两地集装箱联动发展,有效提高“陆改水、散改集”运输比例。

经济转型,规划引领,湖州编制发布《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后,去年又编制发布全省内河首个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湖州市长湖申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2018—2022年)》,通过构筑六大廊道,有效提升长湖申生态产业带的综合经济实力,使其成为湖沪绿色廊道“项链”、水运转型标杆、江南运河名片。

再破亿,再出发!

在高标准建设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基础上,湖州市加快推进示范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力争以标准形式将创建成果进行提炼和固化,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为国内其他地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截至目前,已搭建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标准体系框架,包括8个一级子体系、19个二级子体系、17项待制定标准、16项引用标准,以及部分政策、平台和规划。已发布了《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内河普通货船“多证联办”服务规程》等6项标准,《美丽航区建设规范》等3项标准已公示即将发布。

- END -

再破亿,再出发!

图文 | 局组宣科、局运管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