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 守 自 盜

清朝國庫在京城北京的太和門附近,有六個大庫房,裡面放置著清朝的國家財產。每年,皇帝都要派兩個滿人出身的大臣率領各部門抽調的人員組成的檢查團來國庫裡檢查一次。不過,檢查團每來檢查一次,國庫裡的財產就要減少一些,因為,這些人可不是白來檢查的,來了,就要拿走一些東西,絕不空手回去。

國庫裡財寶如山。清史料記載,有一個庫房裡存放的是簾幕和衣服鞋子之類的東西,其中有一個珍珠帳幔,寬和長都是八尺,全部用珍珠穿就而成,四圍綴滿了紅寶石和綠寶石,這些寶石小的如綠豆,大的竟如龍眼核那樣大。因為存放的時間長了,這個珍珠帳幔穿線的地方有多處已經朽敗了,晾曬的時候隨手輕輕一抖,珍珠就紛紛落下,看守這個庫房的人員就將這些珍珠拾起來裝進自己的口袋,然後把一些假珍珠裹起來充數,記在賬冊上。這個庫房裡還有七八箱宮裡女人穿的繡鞋,上面嵌滿了如花椒大小的珍珠,都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東西。看守庫房的人員紛紛偷竊這些珍珠,你也偷,我也偷,彼此心照不宣,誰也不說誰,就像拿自己家的東西一樣隨便。

清朝國庫裡的金庫和銀庫,監守自盜者的偷竊現象更為囂張。看守金庫和銀庫的人員是肥缺,許多人投機鑽營想撈到這份工作。尤其是金庫和銀庫的一把手更是肥缺。在當時戶部的各種工作中,銀庫郎中是最好的差事,三年一任,任滿後,大肆貪汙者可以有二十萬兩銀子的灰色收入,即使是不怎麼貪汙的人,在三年的任期中,灰色收入也能有十萬兩銀子。

因為看守金庫和銀庫是肥缺,而清朝的皇帝是滿人,所以,當時在金庫和銀庫裡上班的幹部和職工全部是滿人,沒有一個漢人。有的漢人想到這裡工作,就冒名頂替滿人的名字。為了能撈到更多的好處,這裡監守自盜的職工常常要給這裡的一把手以及自己的上司行賄,行賄的銀子一般是七千兩左右。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裡的行賄是公開的,庫房職工公開行賄,當官的公開受賄,一送一收,一唱一和,毫不臉紅。

更為醜態百出的是,這裡偷竊銀子的辦法是用肛門夾帶。當時,清政府規定,金庫和銀庫每月固定的開庫次數是九次,另外,又有臨時開庫的時間是不固定的,算下來每個月開庫的次數有十四五次之多,出入的金銀有上千萬兩。每一個庫房人員每月輪班三四次,每次出入庫內庫外者,多則七八次,少的也有三四次。他們每次可以夾帶五十兩銀子,夾帶四次就是二百兩,每個月輪班三次,可以帶出來六百兩銀子。

不過,看守庫房的人員入庫,無論寒暑,都要光著身子,在主管幹部的辦公桌前排著隊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放在庫房裡的工作服。搬運銀子累了,可以出來稍微休息一下。出來休息的時候仍要赤身裸體,先來到主管官員的辦公桌前,兩臂平張,露出兩脅,胯也要微微抬起,更要張開嘴發出如鵝叫的聲音,然後,到休息室裡休息。到了休息室,這些人就把所盜之銀取出來。休息室就是看守庫房人員脫衣卸贓之地。

為了把偷竊的銀子從庫房裡運出來,看守庫房的人員想出了更“巧妙”的辦法。當時,京城裡的路上平時總是塵土飛揚,每逢開庫的日期一到,必備清水潑灑道路,防止塵土飛揚。於是,看守庫房的人員就準備了夾層的水桶,把銀子藏在水桶的夾層裡,等下班後挑桶而出。有一次,有一個看守庫房的人員挑著藏有銀子的夾層水桶剛走到國庫的大門口,桶底忽然掉了,藏在夾層裡的銀子掉了出來,正好被路過國庫的戶部侍郎看到了。戶部侍郎不能不問,隨即就讓人把這個看守人員關進了大牢,準備嚴刑訊問。有人悄悄對這個戶部侍郎說:“你難道不顧身家性命了嗎?無論如何,這事你不要管,看守庫房的人都是亡命之徒,就算你抓的這個人認罪,可是,這等於你壞了那些人的好事,他們半夜刺殺你,你到哪裡喊冤?”戶部侍郎只好放了那個看守庫房的人員,含糊了事。

看守國庫的人員長期公然盜取國家的庫銀,始終無人真正過問,可見清朝財政制度的混亂和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