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供给侧改革红利:华鲁恒升去年利润增长近150% 斥资50亿扩产能惹争议

供给侧改革进入红利收获期,不少上市公司近来年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供给侧改革受益者。

作为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华鲁恒升(SH:600426)就是其中一员。去年收入增长38%,利润增长147%。

在行业周期看涨、公司利润大增的大环境下,华鲁恒升抛出一份50亿扩产计划引发不少争议:股东们一方面担心能分配到股息将会减少;另一方面担忧管理层错判形势,在行业最好的时候大投入,等下行周期到来,产能将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受益供给侧改革红利

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深入,化工行业的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8 年受供给侧改革、安全环保、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国际市场等因素影响,尿素行业开工率维持在 61%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新产能触及底部,需求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据中情商报网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尿素的自然年农业需求量为4200万吨,再加上冬储季节的尿素消费量、工业用尿素的需求量等需求,预计在当前开工率下,市场供应将呈现紧平衡状态。

一升一降,导致化工产品价格快速攀升。市场监测显示,2018年国内尿素市场年均价格为1996 元/吨,创 5 年来新高,同比上涨 19%左右。

双重利好,华鲁恒升在2018年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氮肥产能利用率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DMF产能利用率增加近10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加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2亿元,同比增长147%。

对上下游掌控能力增强

如果说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高压推动化工行业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是外因,那么能够正在成为大浪淘沙后剩下的“良币”,着实离不开企业内功。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化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原因还在于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等诸多因素,这就对公司的上下游把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挖贝研究院从华鲁恒升2018年年报中发现,该企业2018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11.02元,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5.7亿元,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与此同时,华鲁恒升2年来的综合毛利率,2017年为19.6%,2018年为30.5%。持续攀升的毛利率也从侧面反应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50亿扩产能存争议

一个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暴增,最开心的莫过于股东们。挖贝网留意到,2018年华鲁恒升推出的分红方案不可谓不诚心,配拟以现有股本 1,626,659,750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00 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 3.25亿元。

实际上,与2016年、2017年的派发方案相比,2018年也有相当的提升。

受益供给侧改革红利:华鲁恒升去年利润增长近150% 斥资50亿扩产能惹争议

但是股民却并不买账,一些股民不满的原因在于华鲁恒升在发布2018年年报披露分红派发方案的同时,还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华鲁恒升称,公司计划投资49.8亿元建设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项目建设资金由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建设期为 30 个月。

虽然公司一再强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 56.13 亿元,利润总额 4.46 亿元,将进一步拓展公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可是股民似乎并不愿对“未来”买账,大家失望于公司此时选择扩产能,将导致大额利润用来投资生产线,进而影响股东收益。

也有股民忧心,周期性行业如果管理层错判形势,在行业最好的时候大投入,等下行周期到来,产能将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挖贝网留意到,本次华鲁恒升瞄准的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中,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的重要单体,其主要应用领域是纤维、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并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医疗制品、日用品、电子和电子元件等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